2022年11月6日星期日

2022年在家上班第四十四周(10/31/2022)


周一(10/31/2022)

狗狗安在的一天。雖然上班很辛苦,6個小時的訓練。但是一早就起來。帶她出門,生活似乎有了一種節律。


早晨很清涼,因爲早,所以還沒有碰到什麽其他遛狗的人。因爲上班的時間非常受限制,看她今早的大便還好,就給了一根骨頭,但是掐著時間。
中間短短的休息半個小時,提前穿好了義肢,等著帶她到後院去扔球。

她總是開心的。

下午下班後,趕緊帶著她來到狗公園。因爲是周一,並沒有很多狗狗,只有一隻也是拉布拉多的puppy,別人追著她,她呢就想玩球。因爲對球的執著,對再來接近她的狗狗就有點戒備。

離開狗公園后,她還是憑著記憶想去走我們原來一起走過的路。我們往前走了一些,看她累的樣子,也對自己是否能再走比較長的路也不是很有信心,於是就跟她商量,先回家了。














周二(11/1/2022) 

Rixi,祝你生日快樂!

今天休息,好好陪著Rixi。前一天晚上下雨,地很濕,所以不可能帶狗狗去狗公園亂跑。早晨帶她先去走了一大圈,回到家裏稍作休息。

10點多左右帶她出門買生日禮物。



給她選了一直羊,因爲她是羊年出生的。

然後帶她去Colonial Park,這個公園我和她以前周末經常去,走了一圈不過癮,還會走到運河旁邊去。

而現在走這一條的one way,都需要好好地休息好幾次。她應該是能記得我帶她來走過這樣的道路吧,春天的時候帶她來看櫻花,那是生病之前的最後一次。拍了好多照片。成爲最珍貴的記憶。

看到凳子上的落葉。



離開Colonieal Park,開會去的路上想著來的路上看到運河邊上美景,捨不得。更捨不得和她的相處就結束了。所以想盡辦法拉長時間。她上木板deck,還有點害怕,原來還以爲會想要衝到水裏去。


回到家裏后,吃生日餐。還是鷄飯,鷄蛋切成七片,代表她的七歲,放了cottage cheese,三文魚,還有一塊自己的cookie,看她的大便好一點了,芒果也切一點給她。


最後一次帶她在小區裏走一圈。很珍惜。想拖長一點時間,再拖長一點時間。走不動了,找個地方坐下來,對她說,“休息一下。”所以她看到凳子,就會看看我,彼此之間有很多默契。

我坐在凳子上,她趴在我身邊。這一刻,是很幸福的。






周三(11/2/2022)

一天都有點悶悶不樂。心裏空落落的。

下午下班後,就開車去河邊,好好地痛哭一番。


河面特別平靜,倒影清晰。



為了讓自己cheer up,晚上開始看《脫口秀》,讓自己沉浸到另一個mood裏。











周四(11/3/2022)


天氣太好了,中午出門走了一圈,微醺,到處找葉子。透過陽光看葉脈。

拿了兩片杏樹的葉子,一片紅楓葉。

工作上太忙了。感覺氣都有點喘不過來,想想下午大塊的時間都要去培訓,逼著自己把工趕出來。


下午的時候,想到昨天去河邊陽光有點褪去了,就趕了個早,跑去Sourland。快有兩年了吧,上次是帶著Rixi一早去爬山,因爲腿疼睡不着覺。想想這些,真是恍如隔世。我選了一個名稱為flat的trail,但是走了0.20英里,就是一大片樹根,試了一下,雖然帶著hiking pole,但是不覺得自己是可行的。但是就是這麽一小段,擡頭看天,到處是金黃。

想著轉到後面看看,稍微走了一點上坡,感覺還是不行,於是安心下來,坐在bench上,安靜地欣賞這馬上就要消逝的秋景。
Bench上的文字。


越是工作忙吧,越是想躲在自己的小領域裏找點安慰。

就把這幾天拍的門口的那棵樹的成長,組成了一組。
突然生日那天得到的盆花開花了。





讲述 | 欧阳婷


01.

我在这个夏天都干了些什么


今年夏天一开始,5月底,看理想的几位编辑,艳玲、香芋和瑞岑找到我,讨论一起做一个“博物书单”的节目。


我曾在传统媒体工作很多年,做过编辑、记者,过去也写了很多采访报道,后来我开始观察自然,踏上了“博物”的道路,完全是出于个人深厚的兴趣,也是没想到后来还写出了一本关于自然的书。我很庆幸自己在人生中找到了一个这样的方向,而且我也希望自己能像喜欢的一些国外自然作家那样,一直长期地持续观察自然,专注于对自然的书写。

柏树林间一闪而过的欧亚红松鼠的大尾巴


让我开始阅读自然和书写自然的一个很明确的分界点,就是前些年北京冬天雾霾还很严重的时候,我感到十分忧心和沮丧,出于一种很想逃离和弥补的心情,我阅读了约翰·缪尔的《夏日走过山间》,有几段文字很喜欢。


“又是山间岁月里美好的一天,人在其中仿佛被消解、被吸收,只剩下脉搏仍在向着未知的远方推进。生命无增无减,我们不再去留意时间,不再匆匆忙忙,宛如树木和星辰。”

“现在,我们身处群山之中,群山也融入我们的体内,点燃我们的热情,拨动我们的每一根神经,填满我们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我们这血肉之躯对于身边的美似乎像玻璃一样透明,仿佛真真切切地成为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空气、树木、溪流和演示一起在太阳的光波中震颤。”


接着我又读了一些经典的自然文学作品,像梭罗、利奥波德、约翰·巴勒斯等。我非常迫切地想延展自己在植物和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想像一个博物学家那样,能叫得出许多物种的名字。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从略识一些草木,到真正发愿以及行动起来,更深入地去了解和辨识它们。


我一边梳理着西方自然文学的脉络,慢慢地读下来,走进这些自然作家的内心,去思索他们的自然观、生态理念,同时对于出现在他们笔下的植物,我也很想知道是什么模样,就翻看各种图谱,去查找比对。


与此同时,观察身边就有的风景,小区、园林、郊野、植物园甚至去其他的城市,去看,去识记,去积累。自然就像一种语言,人们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才能看懂,学习植物也需要耐心。


这样的过程,其实充满隐秘的探索乐趣。我对自然更深层的认识,就是这样,经由文学而来,在这些毫无目的、毫无“用处”的兴趣背后,是巨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推动。


单纯地去关注自然,去学习和认知自然,也将我自己生活的维度拓展了很多,我个人的世界、我的内心好像都变得很大。有时候走在路上,会觉得自己的目光比以前深厚了一层,以博物的眼光看待很普通的街道,也能够看到许多新鲜的细节,也有一种重新发现的乐趣,而且我好像与许多我喜欢的植物都有了“亲缘关系”似的。


这些年我自己的感受是,亲身的观察和阅读,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自然观察中发现的许多疑问,慢慢地在阅读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并且能够获得在某个领域很完整的一个知识体系。


阅读不仅仅是在博物学方面能够获得知识,其实也是启发我们的心智,滋养我们的心灵,它可以让我们免于孤独,免于浅薄,同时也能对抗平凡庸俗的生活。


所以,我也很高兴能把自己喜欢的博物书籍分享给大家。在一起讨论完“遇见自然”这个书单的书目后,看理想的编辑让我先挑最熟悉的一本书来写,磨合一下过程。


我选了《游隼》。我很喜欢鸟,观鸟也为我打开另一扇完全不同的窗。尤其是当长久地盯着猛禽飞行时,看着它缓缓地振着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间翱翔,自己也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无边的自由之感。


初秋黄昏的寂静之色,西边天空被广阔深重的橙红色均匀涂染


在忙完几件手头紧迫的事后,7月我才真正开始集中精力看书写稿,准备书单的内容,7月下旬节目就正式上线了,这之后,我几乎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在这个节目上。


起初预想的是能先多准备几期文稿内容,这样之后的写作时间可以比较从容,实际上是每周现写、节目现更新,容不得我中途掉链子,体会到一丝丝写美剧剧本的节奏。也没有时间出去观察自然了,并非不能抽出一点空闲,然而事情如果没有完成、悬而未绝,我就放不下,完全不能放松出去玩,我总是这样紧紧绷绷的性格。


好在海因里希说,夏天是一个能量稳定的季节,当然不是真的就没有变化,而是相对来说,植物的生长、鸟的繁殖在这个季节都比较平稳。


我已经在初夏看过远东山雀、白眉姬鹟、黑水鸡育雏,也在雨天出去好好走了一天饱吸植物,在炎天看到了几次大杜鹃和四声杜鹃,看到刚出飞的金翅雀、黑尾蜡嘴雀幼鸟皱巴巴的样貌,跟南方来的朋友在槐花飘落时节一起游荡,也算没有错过这个夏天。


两个半月,全情投入,重读经典,像是跟喜欢的作家们再次深度交流,沉浸在密集的知识中,用心写作, 就这样几乎填满我对这个夏天的全部回忆。十本书讲完, 写了将近十万字,又不容易,又有点成就感。


02.

写作,就像是一次次的昆虫蜕皮


这样的工作强度和输出,对我自己而言也许都不会再超越了吧。我不是个爱诉苦的人,忍耐力也足够,然而在跟朋友聊天中也说过很多次“太累了”,看来是真累,出于排解,在微博上自顾自地碎碎念了许多。


不过,都是自己愿意做的,苦则苦矣,自我煎熬也罢,也都以百分百认真完成了。回过头看,许多感受似乎都淡忘了,这可能是身为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迅速忘掉痛苦,麻醉自己继续前行。


压力满满,没有休息,没有消遣,情绪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一条没有波澜的直线,日子过得也仿佛是失色的,都是黑白色。仅余的一点心力,是偶尔看看云天和脚下的野草,有时眼看着从新月变成了上弦月,感到时间的流逝是如此清晰而深刻。


写作不畅时,始终无法克服的是睡不着觉,交稿时间尚且充裕,完全可以先睡觉,睡好了再写,然而总是必经一次失眠,就像幼龄的虫必经最后一次褪皮。终究能写出来不是吗,从没写不出来过,又何苦自我折磨呢,道理都明白,却也做不到。


辛苦,是的,可哪一样你看重的事情做起来不是如此?带着焦虑和自我期许完成,完成之后短暂的轻松,紧接着下一次又马上开始。写讲书稿让我再度进入到潜心写作的状态中,社交媒体上大多数芜杂的信息都看不进去,也不怎么想仔细刷了,我要保证自己的内存空间。

我必须“沉浸”在这个写作状态里(这个“沉浸”是很真切的一头扎进去的感觉),把外面的世界屏蔽在“我”之外,保持专注、简约,成就自己的感觉也是很好的,孤独,又必须经受孤独。


小䴙䴘在10月换上了冬羽


节目快结束、讲到第八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就有一点点复杂了。终究是看到曙光,然而很奇怪,我盼了无数次,眼睛都望穿9月的时间,到时候就是彻底的自由,我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去看植物,去寻找旋风一般眼睛圆溜溜的小飞鸟们,去看那条被改造的河,去喜欢的地方走路,去往幽蓝的黄昏,去感受秋天的缓慢来临。


然而快接近终结时,竟然有一些空落的心情,这种心情跟当初交完书稿时是一样的,而同样相似的,还有那种写作的自由——先不预想接受度,按照自己最想表达的来写,充满自由地倾诉自己心中无限的情感,抛开其他,这样的写作也是令人着迷的。


03.

一个略显疲乏的秋天


夏天过去,在转瞬即逝的秋天里,我几乎是代偿性地疯狂出门观察自然,享受有阳光的如同蜜糖一般的时刻。今年秋天有许多印象很深的瞬间,比如在洋白蜡和栾树变色的时候,我在我喜欢的地方,在晴朗的天气里,好好地满足地都把它们看在了眼里。


今年我还把握住了一些“开端”的时刻,也是让我感到很高兴的,比如,我记录到了冬候鸟燕雀回来的时间,它们小群地在山上高于我的头顶的天空飞过;我留心到侧柏球果开裂的时刻,种子就嵌在打开的种鳞里,我想着小鸟们在这个秋季会有如此丰富的食物,能够得以储存脂肪好过冬;还看到小䴙䴘开始换上冬羽的时候,它们的羽色渐渐变浅,不再像夏天那么红褐……

雪松枝条上的球果鳞片已经开裂了


这些都是比从前秋天看得更细一些的地方,跟每一年一样,无数的细节构成我对秋天的回忆和怀想。


但在秋日里行走的时候,最大的感触,从宏观层面来说,我感觉这两年的秋天其实跟以往都很不一样,我最近也在思考,今年秋天自然里的状况,甚至似乎跟我们自身当下的处境很相似。


最近在微博上,又能看到各个城市都在封控的新闻,大家的流动几乎都阻塞了,而“未来”太难以把握,我们的生活中也都充斥着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所以走在今年的秋天里,我有时候心情并不像以前那样的轻快和开心。


当然看到大树被阳光照亮,树叶的颜色像燃烧一样,斑斓多彩的秋色令人很珍惜,可是想到许多人都错失了这样美好的季节,甚至从夏天快要入冬了,都一直无法出户,受困在家中,我心中会感到非常难过。


所在总体上,人的情绪都还是很低落的,不止人类社会的现实,就像这两年的秋天,好像也在变得不可把握。


我这些年来都是在城市生活中进行日常观察,而且是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观察,所以有些不同的地方就会肉眼可见,我已经能察觉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不管是身边植物的状况,还是鸟类的行为和生活。


比如去年秋天,我发现北京的树叶颜色变化状况其实不是太理想,也是在10、11月时,很多树叶上都能看到一些黑色斑点。因为去年从夏天到初秋,北京的雨水一直特别多,很可能是树的根部吸收水分过量而导致的,所以整体树叶的状况,都显得非常灰暗,长满了黑色的斑点。像黄栌,也就是香山红叶的主要树种,去年的颜色都不是特别鲜艳的红。秋天最早变黄的洋白蜡


今年秋天我再去看这些树木,发现树叶整体状态也好像都特别的疲乏,有些树叶来不及变色就已经枯焦在枝头,跟去年状况大不相同,很大因素也是因为今年夏天的持续高温。就算树叶变色了,它也不像往年那样,呈现出一种很饱和的黄色、红色,而满是雾蒙蒙的感觉。


04.

人可能总是会在卡住与不卡住之间


在当下的现实里,人确实很容易陷入到一种绝望的情绪中,其实我自己也时常是在一种有信心和很无力的状态之间来回摇摆着。


当我有信心的时候,我觉得我能把自己所知道的、所学习到的一些东西,传递给认识或者是不认识的人,如果能让更多人去关注环境、生态这样的议题,我就会觉得自己还是有一些力量的。在日常中,我也有一些很细微的、自己日常坚持的行为,比如尽量少点外卖,尽可能少网购少用快递,选择去线下社区的店铺里购买,因为疫情时代做小生意的人太不容易了。


但很多时候我也会感觉到很无力很无力,不管是大的气候变化,或是很多人为因素,比如像上次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露事件,所带来的巨量碳排放增长,一下就把很多人多年来为环境保护所做的努力都消弭了,好像一切都功亏一篑了,这种时候我也觉得很沮丧。


沮丧是难免的,但是今年的自然观察里,我收获了一段非常特别的回忆,也让我感受良多。在节目播出以后,看理想运营部做了一次线下活动,从留言中召集了10名听众,由我带着大家去植物园看植物。


我是第一次带着这么多人讲植物,当时还是盛夏时节,繁盛的花期已过,一望过去似乎可看之物也不多,我一心都在寻找讲什么上,想着努力多讲一些,能让大家收获多一些。


但实际观察自然时我发现,每个人在看自然,都能看到不同之处,本就不必太有目的性。队伍里的同伴,有拍到碧桃树上的桃红颈天牛,有发现树干上不同的蝉蜕,也有关注到在远处的他者,每个人都是独具目光的。


傍晚我们围坐在草地上,蝉声震耳,大家面对陌生人真诚地讲述自己,谈话的主题不由自主地就聚拢到“卡住”上,我很久很久都没有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了,大概我也从没有好好想过自己是否被卡住,或者说,“卡住”其实就是一个人在生活长河中的常态,人总是在卡与不卡之间来回切换着状态,换一份工作、结束一段感情,也许都是暂时的不卡,然而烦心事总是会不期而至。


我想到很多年前,一个同事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依稀记得是叫“永远的麻烦与艰难”,带着诚意,感同身受地倾听别人的心事,也是我喜欢的。园子的绿浓重而沉静,四声杜鹃的声音比上一次来时离得远了,果实安静地长,叶子被啃食,在树下看到许多蝉钻出地面的通道,黑黑的小圆洞,入夜了一定可以看到它们出来,我们是打搅了它们的生活。


小草地谈心会与参加活动的Aria画的小画


回来后过了两天,参加活动的Aria画了一幅小画,画面里的每个人都很生动,充满细节,一眼就能对应到人,真是喜欢。这是我今年夏天最后一次在暑热的天气里去看植物园。


05.

像树一样,把能量传递下去吧


前面聊到过,夏天是一个能量稳定的季节,但随之而来的秋季,其实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般凄凉和衰败。


可能大部分人对秋天的体察,都是从叶子变黄开始的。实际上我自己感受到的秋天信号要早于黄叶出现,比如说在9月时,我就可以看到一些植物的种子已经成熟或是开始脱落了,再比如立秋之后,光线和光照变化也很明显,因为太阳慢慢在向南方移动,候鸟迁徙也已经开始了。


所以从很密集的自然观察的角度来看,秋天很早就开始了。今年的秋天看似有些仓促和着急,是因为天气刚刚变冷,像我们的行道树洋白蜡的叶子就会很快变黄,变成一棵棵非常灿烂的黄树点缀着街道,但是它们的黄叶也不持久,短短的几天就会掉光。但其实仔细观察细节,又可以从衰落中看到许多生机,比如树来年的新芽其实正在生长。


“发芽”并不只限于春天,许多树会在当年的夏天开始就酝酿生长第二年的新芽了,这是大树们在为来年提前蓄积能量。随着秋天能量和养分的累积,树芽的芽鳞片也会越来越厚实,保护着里面的新芽,让它们能安全过冬。秋天也是观察植物种子的好时节,很多种子在成熟、干燥后会炸裂,甚至像子弹一样弹射出去,或者因为带着种翅而旋转、飘落,都非常有趣。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手段,不管是什么植物,小草、灌木、大树,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延续生命的方式。


最近少少捡的几样果实:黄连木的核果;翅果油树的果实;垂枝桦的雄花序;珙桐树的果实;乌柿;蒺藜;鹅掌楸的聚合果;缫丝花的果实;盐麸木的核果;秤锤树的果实;文冠果的种子。


在我生物学知识积累还不是很丰富的时候,我也很容易伤春悲秋,这是身而为人的普遍情感。当秋天走在山林里,看到那些树木的衰落,会很自然而然地感怀时间流逝,涌起伤感的情绪。


当拥有了更多来自植物学的眼光之后,我慢慢地就变得达观了,这是大自然正常的节序,人只是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自然上,这样的情绪对自然本身来说,似乎是多余的。越是看到更多大自然的细节,就越感觉到内心的宽容,它好像能让人的心怀变得很宽广。因为我们能了解到,不管是树叶还是果实的掉落,都是大树的一种生存策略,它们在春夏奋力生长繁衍,在秋冬休养生息。


植物们为了过冬而准备,它会舍弃掉自己的树叶,舍弃掉自己的种子,把能量节俭下来,暂时地休眠。就像我们人也要睡觉一样,这种树木的循环和新陈代谢,到了秋冬就会慢下来,其实地下的树根也没有停止工作,还是在缓慢地为树传递养分和能量。


但就像《森林之歌》里写的,“森林是有洞察力的,这是森林自古就有的复杂的机制和智慧。”


树自有一种智慧。我们现在的生活又何尝不像这些树呢?砍掉多余的枝桠,把最珍贵的部分好好珍藏起来,捱过寒冬等待春天到来。就像森林中那些在气候和环境变化中幸存下来的老树们,可以将基因、能量和复原力传承下去。


确实这一年以来,肉眼可见好像周围的世界都在下沉。我周围的很多人,大家对这样的现实都有很多想说的话,但又说不出来。当然,还有很多满腔热血的朋友在积极地做事情。


有时候,身边的朋友也会有些非常悲观和愤怒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也会彼此相劝,如果特别难受的时候可以稍微远离一些,减少信息摄入,尤其是当这些愤懑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伤害到自身,让自己都没有办法保持稍微平静一些的心态,无法正常地做事情的话。


当然,适度的远离不是说我们要变得冷漠,而是如果当外界的事情已经非常地侵入和影响我们生活时,我们也许更需要去做的就是要构建自己的生活。因为外部已经存在了很大的问题,可能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就可以改变,需要更多地是持久地、一点一滴地去推动。


在当下大家普遍都很灰心和沮丧的状态下,我觉得努力构建自己一个相对良好的心态就显得很重要,比如能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目标上,有个短期的很明晰的任务,然后尽努力去完成它,这样才可能让内心保有一些活力,蓄积一些能量,让我们的生活不至于过于阻滞,也许在某个时刻,就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再把这些能量投射出去。


对我来说,最能治愈我自己的就是自然类的书籍,因为我需要在专业上更加精进地补充一些知识,对我写作也好、观察自然也好,都能有一些帮助和提升。


在做自然书单的节目时,我细细重读了这10本书,但让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是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在给书单选书的时候,我特地挑选的都是新一点的书,过去那些特别经典的、也获得过很多评价的自然文学作品,比如像《瓦尔登湖》我都没有选进去,因为谈论得确实很多了,但我还是选了《沙乡年鉴》。


即使是出版于70年前,我还是觉得这本书中利奥波德对于生态系统和土地伦理的阐述,他的许多倡议和呼吁,放到今天也是完全不过时的,也依然值得思考和发人深醒。尤其是《沙乡年鉴》的后半部分,它的前半部分描写自然的文笔,充满了凝练和哲思,非常优美,但后半部分专门写土地伦理的部分,其实像是议论文一般的阐述性文字,有些读者可能读起来会感到有些枯燥。


但我在重读之后,利奥波德的这种批判和思省的力量,再度给了我很深的震撼与回馈。当下我们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像是经济发展、土地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长久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在《沙乡年鉴》出版的那个年代,利奥波德面临的问题也是同样的,那时候“生态学”这样的概念才刚刚提出,整个美国在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也很严重。


那时候,利奥波德第一次提出了土地伦理的概念,他也说,像我们这样的,普及生态和土地伦理的这条路会很漫长,要让普通人来接受它是需要时间的,生态学也是一门新鲜的学科,我们势必要走一段很长很长的道路,它发挥作用是在将来。一方面我们从利奥波德的书里获得了一些启发和经验分享,具体做法可以怎么做,另一方面我也觉得有些问题,我们走的是相同的路,我们是有着相同的处境。


又一个秋天,活泼的燕雀迁徙来过冬了

我觉得利奥波德既客观理性,同时心态也非常积极,尤其是他说,“我们追求不到与土地的和谐共处,如同人们无法追求到绝对的公正和自由,在追求这些更高的目标时,重要的不是获得的结果,而是奋斗的过程。”这一点是给了我极大触动的。



我们都会有感到自己作为个体,十分孤独和渺小的时候,但看看前人的经历,不止是生态学、博物学领域,其实很多学科都一样,比如历史、社科,也都是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从老一辈留下的作品中,获得许多启示,点点星火就这样传递下去。就像我在《沙乡年鉴》中感受到的一种沉默而稳健的力量传递。



還有一個摘抄:

"但的确有很多人并不习惯自己,尤其不习惯自己和自己单独相处。他们非得去到人群之中,非得和其他人在一起说笑举杯,这样才会得到自在。那么这样的人是把自我寄存在了他人身上,每个人分上一小片,于是自己反而是残缺的,于是需要不断去见不同的人去找回。还有些人非得去建立一种紧密的两性关系,就像是出生时被一刀分为两片,非得找回遗失的另一半才会觉得自己终于完整。所以世间就多了许多擅妒的丈夫,独占欲强烈的太太,以及很多的愤怒和猜忌。

还有那些不断需要站在聚光灯下的人,需要身在人群之中要热闹的人,需要从早到晚忙碌的人,需要不断更换伴侣说是刺激灵感激发活力的人---他们都只是没法和自己呆在一起而已,所以总要生出一点事来。然而一切终究徒劳无功,就像是小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不然他们内心的能量无从消耗。
他们要找的东西并不在万众敬仰、人声鼎沸、灯红酒绿、案牍劳形、肌肤相亲之处,因为这些都是集市,是集市就会散场,彼时的落寞将更胜往昔。无非是不肯接受,不肯接受人生的真相就是集市,不肯接受集市一定会散场,所以要求着拉着拽着哭喊着尖叫着,找点什么东西放在自己身边倚着靠着抱着咬着纠缠着,要让热闹喧嚣再多一秒。
这有点像是鬼道众生。他们站在齐腰深的水里,但是弯腰喝水水就会退去,双手掬水水就会漏尽。他们张嘴想要去进食,但是嗓子眼极小,连最小的食物也不能通过,而且食物一旦入嘴,就会变成熊熊燃烧的烈火---他们越是努力找寻,也就越是因此而遭受到痛苦,越发为饥渴所折磨。一定要让世界按照自己理解的那样来运转,怕就很难避免这样的境遇。
但人是可以习惯孤独的,甚至还可以享受孤独。明白了集市总是会散,那么人就可以在集市里随意徜徉,无论身边是人潮汹涌,还是寂阑无人,都不会影响自己的心境。正午时分看人间烟火,夜半时分看月亮如水,各有各的风景。该举杯时举杯,该独行时独行,那么就总是感觉轻安自在,没有那么多一定,也没有那么多必须,更没有那么多不得不,这就是自由。"
周五(11/4/2022)

做飯的時候打開彩椒,看到這個。
中午出門去買菜,跑了兩個商場。

下午趁著天黑之前走到後面的小徑裏。

麗娟給我看Rixi去洗澡的Report Card,就給小孩子去daycare的report card一樣:報喜不報憂。

她問我買怎樣的胸背好?我說不知道。她說碰到其他的狗啊,小動物啊,Rixi還是pull得厲害,尤其是在天黑的時候。我就建議她在天黑得時候不要出去了。她說已經習慣了,只要溫度合適,她還是想出門。尋求建議,給了建議,又不采納,那能怎樣呢?

























周六(11/5/2022)


説好了今天來紐約,本來還在周六和周日之間猶豫不決,後來聰周日不去畫畫,也會在家裏呆著,所以就選了周六,看著天氣還是好一點。後來發掘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因爲離開得比較早,就想著是不是先去中央公園,找到了一個車庫,就從62街開始往The Lake走。沒有想到中央公園是個很有坡度的公園,上下起伏。所以走得很辛苦。以前走的時候,真的是不記得如此地hilly,以前不是issue的現在都是issue了。
臨走的時候居然沒有帶上hiking pole,否則倒是可以助一臂之力。

像抄近路,看到城市裏的人們在十一月70度的周末帶著狗狗們來享受大自然的饋贈。

他去看看草坪那頭是否有圍欄,結果發現超不了進路。只能耐心地一點一點地挪步。





終於慢慢地走到了The Lake。看到正在寫生的學生。





等的就是這一刻的鏡面。


還有那座橋。天氣太好了,到處都是人,自然也都是人在拍照。



試圖走了幾步,但是要走到圖書館,覺得真是遙不可及的任務。所以,只能叫uber。司機是一個印度人,所以一路交談甚歡。

把車窗搖下來,拍了幾張街景。



穿過時代廣場,來到圖書館。

又想上厠所,肚子又餓,沒有能量,又要擔心其他的,難怪走路不利索。先上了厠所,工作人員很kind,幫我開門。

然後他給我買了一塊牛肉餡餅。我一屁股坐下

一看到那麽多的臺階,心裏就發怵。

心心念念想來看這個展出,已經很久了。展品會輪流展出。




站不了多少時間,15分鐘後就坐一坐。他陪著我看展覽,可以看得出來他很無聊。

我也不想更多地占用時間。想找個圖書管理員辦圖書卡,找到的第一個管理員居然對我說,“我一上午都在幹這個,你能不能去三樓找個管理員幫你做?”我不想像一個皮球一樣地被踢來踢去,所以還是找了一樓的一個圖書管理員,心裏忐忑,結果卻很意外地辦好了圖書卡,就離開了。出去之後就找個地方坐著,休息。這一天,不知道休息了多少次。



先去圖書館對面的Muji買了筆和本子。因爲不知道應該買彩色的還是買同色猶豫這,他說要不就都買吧。

然後就去公園的winter village逛逛,先填肚子。他要吃肉,在賣吃的店家裏轉了一圈之後,還是選擇了阿根廷的烤肉。

幸虧帶了板凳,還是方便很多。雖然有那麽多的凳子,怎麽也架不住人多。更何況我還能把左腿擡高。在等的期間,我看到了一個穿義肢的孩子,因爲他的鞋子跟例外一個不一樣,所以立刻就區分了出來。


吃過東西后,我們草草地甎了一圈,就離開了。賣的都是飾品,我實在是沒有是麽需要的。我記得上次來過的時候,有書店的小亭子。這次沒有找到。就看到了手繪的小碗,很昂貴。不過可真是好看。
這兩張圖就是為了玩的。想嘗試各種可能性。

本來想往囘走的,哪怕走一點點也是好的,但是發掘自己幾乎沒有辦法走超過100米酒需要休息。只能承認自己的局限性,叫了車,回到停車的地方。

我連下坡去停車場的力氣都沒有。把這個凳子坐在街邊等。

上了車,我立刻覺得輕鬆下來。可以徹底放鬆右腿。也可以擡高左腿。

回去的路上,還是在edison停頓了一下,去了上海小籠包吃了晚飯。之後還是去了H mart,買了一點蔬菜。

想到今天進城的狼狽樣子,心裏很難受。

到家都已經快要6點了。收拾停當。洗了個澡。趕緊看看穿義肢這麽長時間是否有問題。不過一天裏也是不停地在休息。所以還是比我生日那天要一點的。

很感恩。




周日(11/6/2022)



一早起來,陽光若有若無。因爲多了一個小時,就比較從容地跑出去。沒有想到玫瑰園已經關門了。既然帶着相機,就慢慢走走看看吧。實在是沒有啥可拍的,樹葉的顔色褪去,加上沒有陽光,就把這些照片換成黑白的看看效果。


自己一個人在亭子那裏到處亂拍,找綫條。

因爲沒有太多的結果,還是決定去買貝果。五個貝果都要快10塊錢了。

下午晚飯前出門了。看看暮色中的暮秋。休息了兩次。

一次加襪子,另一次就是休息一下。看到眼前的夕陽。換成黑白的。大自然就在那裏,無私地撫慰我們。

下午在家裏學習了一張心理學,這次講的是人格。



很久沒有吃烤排骨了。海雲來電話了,想著她那麽忙。有一點小意外。
她咳嗽厲害,吃過飯,我還是出門去藥房裏給她買了咳嗽藥。

多出來的一個小時幾乎都不覺得。很快就埋在了我們的日子裏。

開始看《穹頂之下》,金先生的1000多頁的小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张春:从接待的500名女性,看中国女性最隐秘的痛

 2023/7/22 11:22:24  张春去年开了自己的播客电台,每期都会邀请来5-8位的女性聊天,主题往往是生活中的小事。 比如讨论相亲,有女孩说,自己有一个相亲对象,双方家长已经在四五个月内互相约见了多次,但是那个男孩始终没有出现过。这桩相亲自然是进行不下去了,她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