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星期一

2022年在家上班第二十五周(6/20/2022)

 周一(6/20/2022)

真沒有想到還得到了一天的休息。周末的時候問了一下姚剛他們Rixi的情況,他們說7/4的長周末要出門,問我們可不可以看Rixi。我說當然可以。

早晨也是在7點之前醒過來。腿上的潰瘍始終不好,一直結了痂就破的樣子。唉。

一天在厨房裏忙活,一天的飯食需要準備。因爲不上班,就給她準備一下omelet。花菜肉片,韭菜炒鷄蛋。給她還香煎了雞胸脯。我把剩下的韭菜處理掉了,準備了點蝦仁,這樣包了一包餃子。沒有想到還多了一點點餡,準備下次再有韭菜的時候再説吧。

又準備了豆漿,已經將近一個月沒有喝豆漿了。

中午的時候,她去健身房,我就出門走了一圈,可以走到21分多一個英里,走了快要一個半英里,希望能慢慢build tolerance。



周二(6/21/2022)

一早起來,想起來今天要陪她去做換機油的服務,於是準備好,穿上義肢,等著她下樓來。昨天晚上她將近4點才回來,今天早晨怎麽起得來。

結果她安排今天去跟小朋友吃午飯。我也不用給她準備了,本來是準備做韓國炒麵的,反正也是一大鍋,於是就準備給她第二天吃。

結果她的朋友并沒有出現,說能否借我的車,我拒絕了,我覺得她太被spoiled了,主要是不能想得是麽就是啥。我說我可能會去圖書館。
的確是去了圖書館。而車行來電話說是還需要修理其他的一切部件,我也都同意了。很多時候不是說都是按照你的步驟和計劃來運行,我只想讓她開的車至少保證是安全的,所以我毫無條件地同意了,所以一下子修理費又是400多。

新的圖書館明亮寬敞很多,很多study room,只是對我可能也都用不上了。少兒區域也擴大很多,很是羡慕。

在中文書的區域來回翻看了一些,還在New Material那裏借了一本日本人寫的有關飲食的書籍。
滿載而歸。


周三(6/22/2022)

溫度有所下降,感覺還是滿舒服的。結果中午出門后在回來的時候感到很不適,到家之後真的還是嘔吐了。不知道是不是化療的副作用還是怎麽回事。早上是吃了一個羊角麵包加牛油果,是不是一下子脂肪太多,吸收不了了。吐出來是紅的,怎麽也想不出來自己究竟吃了是麽,終於想起來是草莓,至少還能解釋得通。

晚上給比爾燒了螺肉。第一次吃,感覺很chewy,

中午出門走路的時候看到長得高高壯壯的那株番茄苗被鹿吃得一乾二净,我哭




周四(6/23/2022)

想出門的時候居然發覺下雨了。冒雨出門走了一圈,回到家換了衣服。

為了想提高每天能夠走的距離,下班前又出門走了一圈,取了郵件。結果收到jury summons。我行動力太强,立刻就去填寫了網上的調查表。
謹雯最近情緒一直不高,為社會上的負面新聞所牽動。我給了她上面這段話,雖然不是時時刻刻都能安慰到我,但是至少在念的那幾秒鐘,心裏還是敞亮的,得到了安慰。




周五(6/24/2022)

所以行動力也不能太強。事情到來了,立刻就辦也不一定是好事情,還是給自己一個緩衝的餘地比較。

一早起來就因爲工作上的事情跟M搞得不愉快。我現在根本沒有任何需求,只是想在本職崗位上做得好一些,能夠保住工作和醫療保險。

昨天在網上填寫了questionnair之後,收到我的request被deny的email,說需要醫生的
給法院寫了email,問他們怎麽個情況,按照他們的做法,我屬於不打自招,所以他們的information都是由我來update了,所以說選的就是我。結果自己表達不清,對方就把電話挂掉了。

於是一下子就覺得悶頭悶腦的。給海雲發了微信,沒想到她立刻就打電話過來了。説了說,就舒服了很多。

晚上等她打工回來,給她做了餃子,她還是喜歡燒賣。於是撐著拐杖去外賣的冷凍箱裏拿了肉末和蝦仁,想著第二天她還要在家裏吃法,拿出魚片和蝦仁。

等她回家后,配她吃點東西。她在抱怨她的工作,餓著肚子,後來讓她喝了點水果酒,她的情緒就好一點了。

The Misery Filter

At Christmas in 2015, the psychiatrist and blogger Scott Alexander wrote a post about his experience treating people “in a wealthy, mostly white college town consistently ranked one of the best places to live in the country.” Despite being in the sort of place that both the intersectional left and the populist right would reasonably identify as wildly privileged, Alexander wrote, his practice was dominated by people with “problems that would seem overwrought if they were in a novel, and made-up if they were in a thinkpiece on ‘The Fragmentation of American Society.’ ”

He went on to argue that these encounters were not just an artifact of his vocation — that actually, by virtue of being a psychiatrist, he was getting a more accurate look at how bad things can get in a comfortable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an a basically healthy person circulating among basically healthy people might realize.

For personal reasons his essay resonated strongly with me at the time, and particularly his point about how Americans tend to “filter for misery” in the same way we filter for political agreement in our increasingly self-segregated social worlds.

This misery filter is partially a function of the other forms of segregation. Think of how upper-class America didn’t notice the crescendo of misery that became the opioid epidemic until the Trump phenomenon sent journalists out to the hinterland looking for an explanation. Or how partisanship encourages us to downplay suffering within the rival political coalition — to imagine Republican “whiteness” as one long suburban barbecue, or life on the liberal coasts as all Georgetown cocktail parties and welfare-queen idylls.

But I think Alexander is right that the filter is also part of life within the most successful social enclaves — especially for chronic miseries that don’t fit an easy crisis-resolution arc. We tend to be aware of other people’s suffering when it first descends or when they bottom out — with a grim diagnosis, a sudden realization of addiction, a disastrous public episode. But otherwise a curtain tends to fall, because there isn’t a way to integrate private struggle into the realm of health and normalcy.

Some of this is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You cannot fulfill your own obligations while constantly stewing in other people’s pain, and a community that wallows too much in suffering can actually spread it, by encouraging the healthy to go down the slide toward addiction or depression because everyone they know is sliding first.

But a strong filter also creates real problems, because it effectively lies about reality to both the healthy and the sick. It lies to the healthy about the likelihood that they will one day suffer, hiding the fact that even in modernity the Book of Ecclesiastes still applies. It lies to the sick about how alone they really are, because when they were healthy that seemed like perfect normalcy, so they must now be outliers, failures, freaks.

And this deception is amplified now that so much social interaction takes place between disembodied avatars and curated selves, in a realm of Instagrammed hyper-positivity that makes suffering even more isolating than it is in the real world.

These thoughts are in my mind because I’ve been reading “Before You Wake,” by the conservative pundit Erick Erickson, a memoir addressed to his children and inspired by the descent of different life-threatening illnesses upon himself and his wife.

I found the book particularly striking because, like many people in our profession, I know Erickson virtually but not really in real life — which means, in fact, that I don’t know him, I know only the pugilistic piece of him that shows up for fights online. So reading his personal story is a small experiment in weakening the filter, in shaking off the spell of simulated life, of letting a person’s suffering give you a glimpse of them in full.

But beyond the virtual/real distinction it’s also interesting to watch a writer try to impart a sense of what a Via Dolorosa is really like, of how you make sense of it and bear it, to people he otherwise tries to protect from suffering — his children.

Because this seems to me to be the signal failing of modern education — visible among my own peers, now entering the time of life when suffering is more the weather than a lightning strike, but especially among the generation younger than us, who seem to be struggling with the contrast between what social media and meritocracy tell them they should feel and what they actually experience.

In America we have education for success, but no education for suffering. There is instead the filter, the well-meaning deception, that teaches neither religious hope nor stoicism, and when suffering arrives encourages group hysteria, private shame and a growing contagion of despair.

How to educate for suffering is a question for a different column. Here I’ll just stress its necessity: Because what cannot be cured must be endured, and how to endure is, even now, the hardest challenge every one of us will face.


周六(6/25/2022)

發現了這個小家夥會有直播。
給謹雯拍了一張自己染過頭髮的照片。歲月不饒人。

早晨出門,走了兩個英里。回來以後滿身大漢,本來想擦個身的,最後還是決定洗個澡才能舒服點。結果就是一天都不想出門了。

在厨房裏忙著,做了她要吃的燒賣。

燒了兩個菜,茄汁魚片,西蘭花蝦仁。看來她是餓壞了。茄汁魚片後來覺得不太夠,就加了點豆腐。

晚上他跑了一次Lows,說是去買欄杆了。


不知道這是不是今年僅有的收成了。

















周日(6/26/2022)

周末一直在看"The Beauty of Dusk",因爲很有共鳴,所以看到最後合上書本的時候,熱淚盈眶。

又是一個艷陽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穿上義肢出門走一圈。在此之前,跟麗娟微信了幾句,跟我想象的差不多,她坐骨神經還是疼痛,說是去不了farmer's market,目的地很明確地說,鵪鶉蛋她已經買好了。

走了還是汗津津地回到家,沒有去洗澡,覺得在樓下擦身能對付。

不想出門。不必要出門都放棄了。
他一早出門負重行走,然後回來說是準備裝圍欄,但是又發掘圍欄的空隙太大,就跑去我和Rixi買鷄蛋的地方又去買軟圍欄。

下午他說出門去買自行車零件,我順便讓他去老朱農場幫忙買點蠶豆,結果買了十磅蠶豆,十磅紫薯。自行車店沒有開門。他出門之前也沒有確認一下,不過如果確認了,他也不會跑老朱農場了。



晚上她又如何繪畫的直播。聼她講述她學畫畫的心路,才發覺其實有挺多事情,我都不太知道。不過看著她對著鏡頭那麽自信,很為她高興。


2022年6月20日星期一

2022年在家工作第二十四周(6/13/2022)

周一(6/13/2022)

我越來越不喜歡在朋友圈的無端地曬。












周二(6/14/2022)

 














周三(6/15/2022)

今天很盼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爲了能夠順利地去火車站接到我的高中同學,還在周末特地開去熟悉了一下路綫。

雖然早晨提醒自己要早點出門,還是在10:00準時到達了車站,結果我的同學已經在那裏等了,原來她早就把她需要去上厠所,從站臺裏走出來的時間都算上了。

於是我們去普林斯頓,結果沒有找到5個小時的停車位,只能先在停三個小時的停車位下來,然後到時間再來挪車了。先去了nassau street,慢慢地走到普林斯頓圖書館。沒有想到Halo Pub的冰激凌店還沒有開,就只能吃了旁邊的playa bowl,我們拿著bowl,做到聰小時候爬樹的那張凳子上。其實真是沒有幾步路,對我來説,還是稍微地掙扎了一下。但是坐在凳子上以後就感覺好很多,説了很多話。她提到她的老二也得過了新冠。後來我們再去玩具店,給她兩個孩子選了玩具。然後再晃晃到圖書館,上厠所,坐在沙發上説話,我順便換上了socket裏面的襯裏,然後慢慢走去換車的地方。她想吃麵條,我說要不要去那家Ramen店,然後再去Market Fair。她說就不要麻煩了,就直接去Market Fair吧。於是找了這家Bahama Breeze。總算是可以坐下歇歇了。再去了書店看了看,很久沒有去實體店了,一年多沒有出門。感覺真的很奇怪的。然後在market fair裏坐了一會,就送她去車站了。因爲午飯吃得晚,所以上火車之前也沒有買Ramen。在車站,我們匆匆告別。
本來還想在回家的路上路過一下海雲家,但是感覺非常累,於是就像一口氣回到傢裏。也不想去Shoprite。


周四(6/16/2022)

因爲有了昨天開車的信心,而工作也不是太忙,就想著下午出門一趟。先去了一趟Franklin Twp的圖書館,原來以爲可以使用他們的電子資源,沒有想到我只能用他們的實體書,那就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了。有點失望。但是不想被糟糕的情緒牽制,於是還是按照原計劃去了玫瑰園。

已經過了玫瑰節了,三年前帶著Rixi一起去的。






所謂物是人非吧。

這是一個多雲的周四下午,因爲早早地準備好了飯食,所以並不需要趕回來做點是麽,於是就可以在公園裏閑逛,因爲是個工作日,所以人不多。但是因爲我的姿勢有限,所以拍照的角度也是有限。不想等到周末,想著有可能化療之後不一定有力氣或者心情。有想法,又不是非常龐大的,就慢慢地去做掉吧。



















周五(6/17/2022)

化療一天。第一次給我做化療的護士又來看我了。這是第三次抽血碰到同一個護士,似乎,要求experienced的,就指定是他了。醫院出氣地人少,因爲能早點離開的,結果不知道為什麽藥水卻沒有按照原計劃的計量,居然又多坐了20分鐘才走。結果他還在忙,於是就下樓去買了一包薯片,趕緊吃了,享受一下味道。

回家的路上去了Farmer's Market,把水果和蔬菜都買了,這樣周末如果沒有力氣就不出門了。轉身一看,後面停的車裏有一隻拉拉。

晚上吃完飯的時候就覺得胃裏被堵這,吃不下。走的時候燉上了綠豆稀飯,回來煎餃子。但是買回來的菜需要放置,還是有很多事情需要一點點地準備,所以也是在一個小時候才吃上了飯。

吃過晚飯就開始拼圖了,Harry Potter的太長了,沒有這麽長的board,於是只能作罷。選了這個500片的,很喜歡,到睡覺之前,已經拼得七七八八了。她打完工回來,買了本家餐廳的壽司吃,比爾睡着了,又醒了,於是在半夜時分,我們一家三口都醒著。她在我的桌子這裏吃飯,我在搭拼圖,他醒過來吃他的第二頓飯,實在是犯睏,舉著杯子出門了。







周六(6/18/2022)

前一天晚上只睡了兩個小時,但是又很疲憊,卻睡不着,這個感覺可真是不好。早晨起來后還勉强地做了一下墊上運動,準備了飯食,然後在完成我的拼圖。

下午去冬梅家拿韭菜,去她的菜地看了看,然後去了薰衣草農場,風很大。我慢慢地開上十字路。看到了牧場裏的Lama,喂食賣1元一袋。田園關閉了,只有這麽一樅留在外面讓游客們稍微過個癮。小店裏倒是人頭攢動,對那些精油啊,肥皂啊都不感興趣,倒是看上了一套茶杯,或者說一個mug,但是這屬於非必需品,所以沒有滿足自己的消費衝動。然後又去了Shoprite,給她買牛奶。只需要拄一個拐杖,就好了很多,可以推車。

晚上8點多久開始哈氣連天,直接睡了,9點40多起來上了厠所,然後就徹底sleep like a log,聰是麽時候回來的都不知道。一路睡到第二天早上快要8點。整整12個小時。




周日(6/19/2022)

起床之後,決定給自己放個小假期,不想鍛煉了。


然後就折騰韭菜,還是得做韭菜盒子,這樣處理起來比較快一點。

於是在出門之前把餡料都拌好了,面活好了。

去了Duke Farmer's Market,因爲vendor比較多,所以小逛了一會。我很喜歡這樣的集市。

買了一帶爆米花,還有農場的兩盒草莓。送了一個給麗雅,半磅蘑菇,各種各樣的。還有一個Sourdough麵包,買了hard cider,才知道這種飲料是含酒精的,也算是支援他們了。不知道他為什麽要買老玉米。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

開車去的路上碰到了一點困難。
回到家中,就開始準備韭菜盒子,準備下午做好之後給麗雅和海雲送去點。因爲一個方向,反正也是跑一趟。給麗雅送了10個,還有一小瓶酒釀,上午買的農場的草莓;給海雲送了6個,不知道她到底喜歡還是不喜歡。

本來想送了就離開的,結果麗雅邀請我在她的后院裏坐坐,聊聊天。

她還坐了我的車,一直在感嘆。

海雲也感覺是剛起床的樣子,家裏有點亂,但是感覺也比我傢要好。聊了一會天,準備回家,我還有一個需要染髮的任務。結果手機放在車裏時間太長,她領我到Blue Spring Road去后,就下車了。

雖然時間有點超出我的運算,但是還是急急忙忙地把頭髮染了。幸虧也留了點韭菜盒子給家裏,這樣就吃點稀飯和韭菜盒子,再下一包毛豆就行了。讓我再做飯做菜的,真是有點累。

一直等到9點,好不容易把頭洗了之後,就等不及地要上床睡覺了。她凌晨3:40才回來,估計在學校裏畫畫的時候睡着了。

2022年6月12日星期日

2022年在家工作第二十三周(6/6/2022)

“其实这就是语文的价值,语文,语言和文学,学习语文,我们要学习如何能更好地运用语言,我们也能学习如何更好地运用文学功底来在生活工作中做事。 

一个学生如果能明白语文逻辑的重要性,那他就能在不同的题目之间应答自如,他能拨开那些文学技巧性的表述,直达文章想表达的核心思想,然后再用一种合乎逻辑的表达方式精准地写出这些核心思想。

首先,语文也讲究逻辑,语文的逻辑是语文运用的基础。人类的语言运用丰富多姿,就像每个人身材相貌都不同一样变化多端,但语言底层逻辑却基本相通,就像每个人的骨骼结构和脏器结构基本一致一样内在稳定。

一个学生如果能明白语文逻辑的重要性,那他就能在不同的题目之间应答自如,他能拨开那些文学技巧性的表述,直达文章想表达的核心思想,然后再用一种合乎逻辑的表达方式精准地写出这些核心思想。

其次,语文在更高维度的洞见方面和科学也类似,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认同灵感很多时候比知识更重要,而语文在写作过程中也很多时候依赖心流和洞见。

心流和洞见也需要时常地训练以更加熟练,如果一个学生能随时调用自己的心流和洞见完成高质量文字,那他的语文作文应该能拿到相当高的分数。

最后,以灵感和洞见启航,以逻辑作为内在骨架,一篇好的文字还需要丰富的血肉羽毛让其生动立体,所以文字的运用至关重要,这方面我相当认可我们古人所谓”信,达,雅“,这三个字可以说精准地表达了文字运用的三大标准:

信:你的文章要足够具备可信度,不能胡诌乱讲;达:你的文章要能准确把意思传达到读者的心里,不能词不达意;雅:你要尽可能运用相对体面雅致的文字来替代粗俗,同样一个意思用更好的文字来让文章更优雅一些。

掌握了逻辑,灵感调用和文字运用,一个人大概率语文会考的不错,而且能在未来的人生中需要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地方都能做的不错。

而逻辑,灵感调用和文字运用,其实都是可以体系化训练的,我想起欧美的那些写作班涌现出那么多诺贝尔文学奖,而我们的作家很多还在依靠天赋,就感慨我们理论体系建立的匮乏。

教育从来都是走向社会的一个预备,语文学习也从来都是为了未来走上人生之路而做足准备。语文的重要性在今天的各个职场商场已经不言而喻,但我们还缺失的是对于阅读的持久兴趣和习惯。如果你在学生阶段就热爱阅读并大量阅读,那语文考试对你来说只是你知识体系的一点简单调用罢了。

学生时代因为种种时代教育背景原因放弃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并不可怕,但当我们成年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阅读应该是大多数人伴随一生的习惯和爱好,而语文能力也应该是伴随一生都可以不断精进的能力。

愿你做个语文的长期主义者。”



這周的前幾天都在忙碌的工作,最大的收穫就是周二聰帶我去取了義肢。沒有想到第一次試,來回走了兩下,就可以不需要扶著欄杆了。感覺很snuggle,而且也是輕鬆很多,這樣一來,有些褲子還是能繼續穿著。我比較開心的,尤其是在costco買的那條新褲子,夏天很需要,有口袋,很薄。

回來之後,我們去吃了playa bowl,我要了一個bowl,她要了咖啡。


周四(6/9/2022)

出門看看那片小菜地。看到兩個辣椒已經長出了形狀。果實來了,帶來了一絲快樂。

晚上跟麗娟打電話,講到了西紅柿,找出牌子來看,後來到網上去查,都是determined。問了問她的身體情況,她還是不肯說。

周五(6/10/2022)

一早穿上我的腿出門走了一圈,然後就要安排下午才能穿,因爲晚上還要出門。能在早上吸收新鮮空氣。早上總能走得比較快一點,估計還是精力比較好吧。沒有早會的工作日,都準備這麽做。


一天上班非常忙碌,一個原本半個小時的會開了一個小時,大家似乎聊天聊得很盡興。然後跟Mike Banas catch up了一下。下午給她做鍋盔。
門口的四照已經開得有聲有色,我卻還沒有留影呢。
下班後,千呼萬喚地把比爾叫了出門了。他一定想吃印度飯,於是就找了costco對面那家,至少review還是4分以上,我看了菜單,雖然也是英文,卻是是麽也看不懂,於是就問招待,他也算是耐心地給我們介紹了一番。

左邊這個是開胃菜,上來一大盤子。總之就是一個辣。但是和中國的不太一樣,沒有太多的油。
看看這一大桌子。

感覺vegetable curries還真是很好吃的,下飯。這不知不覺的,就吃了很多。
最後上來的鷄塊實在是沒有地能吃了。原來還以爲點了魚,快要結賬的時候才發覺沒有點。也好,就早點結束。

算好了時間,結果還是晚了,所以去costco幾乎是速戰速決,很多想買的東西都沒有買到。以後不打算去North Brunswick這家了,實在是亂。要不是為了吃印度菜。

回家的路上正好看到夕陽,真是九尾了。因爲晚飯後幾乎都不出門了,脫下了義肢,又變成了行動比較困難。

收拾完畢,洗漱完畢后,就覺得自己很累。晚上看Stranger Things Season One。一直看到晚上聰打工回來。她沒有想到半夜回來,家裏還都開著鄧。比爾也覺得奇怪,下樓來看我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能夠在睡覺前等到她回家,并且聊上兩句,感覺可真是很好的。她回來餓壞了,吃了兩塊鍋盔,一些水果。幸虧上班之前吃的pasta,擔心她的胃。


周六(6/11/2022)

早上跟林邊在IN上聊了幾句。實在是覺得她有點無病呻吟。情緒不好的原因就是因爲國内的疫情。

天氣還是很好。早晨起來先做了墊上運動,中午出門走了一圈,走到CVS小廣場那裏去,看到了Paris Buguette的店面。這麽晃一圈,一英里的樣子。中間並不覺得很累,當然,現在還是拄著一個拐杖的。

她起床後出去騎車,然後回來吃飯。因爲沒有什麽大菜,於是靈機一動,做了一個蛋包飯,臨時凑了一個韓國豆腐煲,這些材料都是綫程的,所以只是搗鼓一下就可以了。

本來只想去一下火車站探一下路,他提議索性到外面吃個飯。我覺得也好,就查看了一下,沒有想到撈麵就在火車站附近,於是決定吃撈麵。湯頭很濃,喝的時候就準備晚上會要喝水。

因爲沒有參加查經,曉濱就來了詢問,也都是非常禮節性的。覺得沒有誠意,公事公辦。不想被別人告知,只要做了A,你就能得到B。



然後回來繼續看Stranger Things Season II,又看到半夜之後,等她打工回家,說居然有客人23:15來order菜吃。


周日(6/12/2022)

今天一早下雨,他衝出去幫聰関了她的車窗,我還蠻感動的。沒想到6點多醒了以後又睡了個小回籠覺。然後做了墊上運動。準備餛飩的餡料,清洗茼蒿,才發覺我根本不需要燙蔬菜,只要切完,就好了。

上午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索性在中午出門走了一圈,然後下午再回來看書,學習了一章《心理學與生活》中的“動機”。挺有意思的,講到人的三種動機就是:飢餓,性和對成就的渴望。

然後包餛飩。

晚上吃餛飩和炒年糕。我給自己吃的是今天包的茼蒿豆腐乾肉末餛飩。

本來不想看了,結果又看了一季的strange things。問聰看過沒有,她說看了一季,不是她的favorate,但是enjoyable。我也是這樣感覺的,一旦看了就有點一發不可收拾的感覺。這一季,五根綫同時進行:mall裏的發現,Billy的嘩變,警長的單相思,Nancy在報社的經歷還有El跟孩子們的變化。這次説的是找host不是一個,而是無數多個。

张春:从接待的500名女性,看中国女性最隐秘的痛

 2023/7/22 11:22:24  张春去年开了自己的播客电台,每期都会邀请来5-8位的女性聊天,主题往往是生活中的小事。 比如讨论相亲,有女孩说,自己有一个相亲对象,双方家长已经在四五个月内互相约见了多次,但是那个男孩始终没有出现过。这桩相亲自然是进行不下去了,她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