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星期六

准备迎接后疫情时代(摘抄)

 昨天,家附近的许多商超通知复市;昨天,北京搭乘地铁取消48小时核酸检查;昨天,许多小区进出不再检查绿码时效;昨天,街面上的核酸检测亭悄然消失;昨天,我停滞一周多的网购包裹终于开始运送。所有人都知道疫情最终会结束,要么消灭病毒,要么和病毒共存。只是在2020年年初的时候,没有人预料到这会那么漫长,在2022年年末的时候,也没有人预料到这竟然是那么突兀。

有一个问题摆在所有人面前:疫情结束之后,你打算去做什么?
我想,人们很快就会开始讨论一个话题---失去的三年,然后想着要尽快弥补这失去的三年,在2023年把生活和2019年无缝衔接。也许工厂会开足马力,也许餐厅会彻夜经营,也许学校会从早到晚排满课表,也许旅游景点又会重新挤满了密密麻麻的游客---但这也只是也许,人们从懵然之中走出来还需要时间,人们心中还剩下多少心气也依然需要验证。因为经过这三年时间,人们对生活的看法可能有所改变,对人生的看法也可能有所改变。
在疫情期间我听过无数人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过:等疫情结束了我第一时间就去返乡/堂食/旅行/看海/出国/唱K/看演出/酒吧看球......现在距离实现这些话近在咫尺,大概实现起来也并不困难,他们真的会去么?然后,当他们心愿达成之后,心又会落往何处?
因为他们所热爱的,所追寻的,所投入的,所深信不疑的生活,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中断了三年。此时回过头去再看,他们对生活的看法是否还会和之前一样?感受是否也还和之前一样?疫情是短暂的,但疫情的影响却可能是长久的。
会有很多的适应,也会有很多的调整。那些我心爱的餐厅关闭之后就不会再重开,那些选择离开都市的人们远去了就不会再重来。而曾经在门口居高临下训斥过我的保安,如今要试着和我换一种方式相处,大家要努力避免视线交错。还有那些家里囤积的物资,罐头和蔬菜干,得想个办法怎么把它们慢慢消耗掉。至于很多在听闻亲友同事邻居感染病毒之后,忍不住后撤半步的人,他们则可能要为了当初这后撤的半步而做出许多修补......
所以我会问:心归何处?
失眠的人还在找寻睡意,抑郁的人还在找寻日光,疫情不是病理学上的病毒传播,也不是一段具体的时间,甚至都不是一段变形了的生活,它是人心上承受的压力,受力的永远是心,你得把它重新安放,也得让它重新开放。
我个人希望明天开始工厂就马力开到最大,道路就即刻车水马龙,所有闲置的机群就腾空而起,高速公路上的货车就首尾相衔。因为和返乡/堂食/旅行/看海/出国/唱K/看演出/酒吧看球这些愿望相比,很多人的愿望可能仅只是朴素地想要找到一份工作。因此,让生活恢复流动不单是一种自我释放,也是一种对他人的道德义务。让一家餐厅重新热闹起来,让一个旅游景点恢复生机,让一条街道再次充满人间烟火,甚至仅仅是和朋友重聚,这些都是有意义的---生机会传导到每一个人身上。
人心是奇妙的。恢复日常生活和疫情结束是两回事,疫情肆虐时人人都想解封解禁,等到恢复日常生活需要和病毒共存相处时,忧虑和恐惧又随之产生,担忧自家老人,担忧自家孩子,担忧自己。但这时候的担忧是好事,因为掀开担忧的表象,下面就是人世间最珍贵的礼物---希望。因为有希望人才会担忧,只是这希望一时之间还没找到可以投入的方向。一切都是个时间问题,一切也都会过去。只要希望还是底色,那么它迟早会放出光和热,驱散一切忧虑和恐惧。而对于正常生活的渴望,就像是地球的重力,会吸引着所有人克服担忧重回轨道。
希望你能善护佑自己的心,怀着忐忑或者淡定的心情,怀着时不我与的急切或者我将归来开放的笃定,期待春回大地,万物生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张春:从接待的500名女性,看中国女性最隐秘的痛

 2023/7/22 11:22:24  张春去年开了自己的播客电台,每期都会邀请来5-8位的女性聊天,主题往往是生活中的小事。 比如讨论相亲,有女孩说,自己有一个相亲对象,双方家长已经在四五个月内互相约见了多次,但是那个男孩始终没有出现过。这桩相亲自然是进行不下去了,她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