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下午茶,世界各地版本各不相同!
在巴黎,你当带着你的波伏娃或你的萨特,坐到花神咖啡馆或双叟咖啡馆门前小小的座椅上,咖啡配上玛德莲蛋糕,面向马路,不论春夏秋冬,那都是最好的巴黎下午茶啊。
在东京,你当赶到春天的樱花树下,自带一块花布,自带点心和茶水,自带羡慕的眼睛,与樱花久久对晤。风起处,落花缤纷。那落一地的,是多少个春天的情思与秘密啊。
在京都呢,那就是秋日正浓的时候,你要寻一株红枫,寻一家红枫下的甜品店,那非得是几百年老店方能安身一颗久等的心灵,老板,来点……来点什么都行!
在上海哦夏日,那非得在梧桐树下,看夏天的阳光透过梧桐,满目是斑斑驳驳的树影婆娑。西区小马路,走几步就遇见咖啡馆。散落城市各处的小点心店,冷面、冷馄饨、绿豆汤开始登场,烟火气十足。寻到老弄堂里的宝藏小吃店,发现独具匠心的海派点心,搬只小排排,坐到梧桐树下的马路边直接开吃。最好的夏天,就是来点上海味道的小点心,一人食,或与好友家人分享,那都是上海最好的夏日下午茶。
一块糕团,是上海人牵肠挂肚的美味乡愁。木心先生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写“湿点心”:一见糕团就显出情分来,鲁迅也是喜爱糕团的。见鲁迅先生爱吃糕团,更觉可亲可敬,世界大同。张爱玲喜欢,鲁迅喜欢,木心喜欢…我也喜欢的。手捏这块糕团,又暖又软,一整块放入嘴里,是久违的童年的幸福滋味。这家在崇明开了20多年的手工糕店搬来文庙老街了。短短一周,我买了好多次,只为了这口新鲜软糯的崇明糕。最爱传统五福糕,芝麻、赤豆、红枣、核桃仁、蜜饯、葡萄干、瓜子仁(西瓜子南瓜子白瓜子),用白米粉和糯米粉,加少许猪油,现蒸现卖。必须现场吃那口热糕,糯叽叽,糯叽叽,绵软又细腻,夹杂着坚果香。随着每一次咀嚼,香气在唇齿间缓缓飘散开来,简简单单,快乐而满足。
邬达克一定没有想到,蝴蝶酥会成为国际饭店的头牌。很多人抵达这里排长队,只为一枚蝴蝶酥。我也会排队的,半小时,一个小时,只买蝴蝶酥太亏了,总会顺带滚滚菜单,让我发现了这里隐藏的美味——酒醉蛋糕。蛋糕的上下层包裹着拿破仑,带着糖粉的酥皮,松脆清甜。中间的蛋糕飘着酒香,不是白兰地或者朗姆酒,而是很中式的白酒。酒香浸润于蛋糕中,就像醉虾醉蟹,这是醉蛋糕。码字的下午,咖啡配上一块酒醉蛋糕,这味道还真有点上头。上周末,我们“世界的市集”线下逛马路活动,逛到近30年的老店卞阿姨奶茶,喝一杯奶茶,给阿姨加油鼓劲!我的标配,冷天喝11元的血糯米奶茶,热天喝6元的绿豆汤。卞阿姨的奶茶从不隔夜,每天早上5点,手工新鲜烧出来。阿姨最会做各种老上海小点心,冬天有糯米糕和八宝饭,夏天有上海烧卖。不玩花样的烧卖,最传统的糯米、香菇、肉末的烧卖,实实在在小时候的味道。每次到七宝老街必买,永远都吃不厌的糯米荠菜团子。薄薄的糯米皮子里是大颗的荠菜肉圆,口味调得太鲜香,完全停不下来。每只团子底部都衬着粽叶,热蒸后空气里飘着江南古镇的清香。甜酒酿、三丁艾草团子、黄豆粉芝麻双酿团,全都是我的菜。团子打包带回家,荠
菜和笋丁的蒸一蒸,迷道好。双酿团只好吃当天新鲜的,甜蜜蜜的黄豆粉和芝麻酱,软糯弹牙,放冰箱第二天就石骨老头硬了。
开在乌中小菜场边的包子铺,很文艺时髦的小店。包子都是用天然米酒发酵,每一只包子都是从做酒开始的。我喜欢鸡汁野竹笋三丁包,早饭、下午茶和夜宵,让人瞬间满足。各种长面糕是这里的特色,黑米、赤豆、薏米、胡萝卜…很营养的美味。
上海发现下海。下海,在虹口,曾是上海人开始远航的地方,欢聚数百年上海烟火气。这里有一座下海庙,上海人的心灵码头。多少上海人下海再未归来。多少上海人流落他乡,这里便是故乡的最后一站。上海就是下海庙的那注香火,那一条路,那一碗面…在下海庙来一碗素面,喜欢这里的一碗面筋面。自制的面筋软嫩有劲道,配上蔬菜、黑木耳和胡萝卜,特别是淋入的香油,是这碗面的灵魂,味蕾会记得。
上海小囡都欢喜国际饭店的蝴蝶酥,但想到排长队也心烦。前段时间,看见马伊琍发朋友圈:杨庆和,比国际饭店的嗲更多。我就去打卡了。上周推荐的咸口软泡芙和这次的蝴蝶酥都很嗲。这里的蝴蝶酥很迷你的小个子,一口吃掉半颗心。薄薄的小蝴蝶酥,起酥却很多层,浓郁的奶油香,唇齿留香。
就在舟山路小菜场边上,看见一盘盘金灿灿的马油馓子叠放着,你就找到地方了。看店妇人姓丁,摊上的美味大多出自她的手工,我买馓子的时候,她正在包粽子,白米粽、碱水粽、赤豆粽…这些最简单却在市面上不多见的粽子,她的摊子上都能找到。如今渐萧条的舟山路,周边的大饼油条葱油饼店都关门了,这口馓子,不晓得还能吃多久。上海人都爱黄鱼面的这口鲜。我平常吃黄鱼面大多选两家,一家是阿娘黄鱼面,要么就是明呈。有时下午路过明呈,肚子又不是特别饿,我就会点两只黄鱼春卷。12元一只的价钱不便宜,却是货真价实看得见黄鱼肉的春卷。外脆里嫩,一口就鲜美起来。
糯勿糯是在丽园路上快30年的老店,小小的店面,点心有近百种花样。桂花酒酿喜糕,是受欢迎的一款小点心,香甜软糯。居然买到了“炒米花”,还有蜜糖包裹的米团团,记忆中的名字回来了。麦乳精泡炒米花的美好时光,是我们回不去的从前。
品尝上海味道的下午茶,我常常会去光明邨,不管外面队伍排得有多长,入座舒服有序,窗外岁月静好。光明邨的蟹粉系列,我一直会点蟹粉小笼,每只都汤汁满满。搭配一碗酒酿小圆子,地道的海派味道。
滋滋作响的声音,你有多久没吃油墩子了?那是珍藏在童年记忆里的美好滋味,如今这样的老手艺都快要失传了。可怜的阿婆啊,今年83岁的她,拉着92岁的老伴打下手,年轻人每天站五六小时抬着手做油墩子也吃不消的,更何况他们这么大年纪。阿婆油墩子是小时候的味道,火火烫捏在手中,阿公赶忙多递过来两张小白纸。一口咬下去,外壳酥松香脆,里面是白嫩的萝卜丝,夹着碧绿的葱花,久违了的鲜美!热乎乎最好吃,一只下去,整个人温暖又满足。每天下午2点开门,还有,阿婆不懂二维码转账,要带好现金!!!
在上海,30多年的老面馆已经不多了。下海地区改建中,东来面馆从海门路搬到了长阳路。看到账台上保留的原始号码牌,就算你换了座位,店里阿姨也有本事对着暗号知道你点的单。东来面馆每桌必点排骨年糕,年糕软糯薄脆,排骨酥松鲜嫩。
开了90多年的老餐馆,有多少上海故事?林风眠先生老早就住在隔壁…之前跟木心先生的老工友朱煜元先生在此吃饭,他说曾经木心也约他和同事到洁而精吃饭,木心先生也喜欢这里呢。路过南昌路,我会在外卖窗口带几包小点心回去,开口笑、麻花、油枣…肚子饿的时候,我就坐进去点一盘上海炒面。为什么点炒面?曾经在洁而精吃饭,看到一个头发花白大概有90多岁的老先生,一个人一口气吃掉一盘炒面,点头说着好吃。我也忍不住要点份炒面,吃到了消失的夜排挡的味道,镬气十足。从此后,我就经常来这里吃上海炒面了。
大富贵真的是中华老字号了,这里的上海特色点心和熟菜都是名气最响的,每次跑到中华路就看到队伍排老长老长了。最新消息,冷面已上市,我已经吃过今夏第一碗三丝冷面了,真是香啊。现在送餐上桌,没办法悄悄跟盛面的“阿叔”说,要多一点花生酱了。赤豆莲心羹是一如既往的香糯又大份。8块钱一碗,煮得酥糯的赤豆和莲子,用藕粉调成羹,夏日午后消暑小点心。
好吃的奶油鸡蛋卷,开了27年的夫妻老婆店,奥秘就是食材的实实在在,牛油、鸡蛋、黑芝麻…以及一天成百上千翻动几十斤重的特制铁板。崔阿姨93年就开始在弄堂里做蛋卷了,铁板在家乡特制的,每只有36斤重,3只轮流翻动,她老公这么多年来翻铁板,胳膊都弯掉了,做出来的蛋卷却越来越好吃。大店小店吃过那么多蛋卷,最是这一口,童年的味道。
躲在斑驳老弄堂里的小店,门口买好牌子,转弯进弄堂小间堂食。这是家专做“白护居”(上海话“鹅”)的店,是肇周路美食街保留下来的老味道,最近也在说周边快要拆了。虾酱鹅珍粥和鹅肉汤馄饨,食材新鲜味道好。再来一份刨冰,红豆、绿豆或者荔枝口味,记忆里的最爱的甜美滋味。
文庙老街,好多店都已拆迁,只有孔乙己一直陪伴在这里。到店必点茴香豆,想到从起的茴香豆,我是咬不大动的,没料到,这里的茴香豆,超级酥软入味,完全颠覆了老印象。用一杯黄酒嗨棒,配一碟茴香豆,很多年前的下午茶或许就是这个样子吧。多乎哉?不多也。
从小就觉得上海西郊宾馆是个神秘的所在,只在电视新闻上看到这里。其实,平常吃饭或者喝咖啡,就能逛进去。比公园还要大的地方,古木葱郁繁复,姿态很美的雪松、银杏和香樟树,多走几步又有竹林小溪天鹅湖……最是阳春面和生煎,接地气。西郊宾馆大厨手艺真不是吹的,每道简单菜都出彩,关键价钿比毛豆阿姨还便宜。特别是这里的生煎,薄纸吸走油腻,一口咬下去,是精细的面粉,肉质新鲜自带汤汁,底层酥脆有嚼劲。
在吉安路“法藏讲寺”边的素食部,底楼是各种手工制作的上海点心。玻璃窗里头,阿姨在捏面包萝卜丝酥,一阁子新鲜出炉就摆在门口售卖。最吸引我的佛手酥,手工酥皮里包裹着豆沙馅,透着淡淡的素油香,一点不甜也不腻。作为下午茶的小点心,很佛系的摆盘看看也开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