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很开心,觉得这多年被当成孙子一样给涮了。是在90年代吧,炒菜终于可以多放点猪油,香得不行,却说是脂肪有害健康,一夜之间家家户户植物油一桶桶用起来;30年过去,又说脂肪是好的,反而植物种子加工业化生产出的油不行。还说不单猪油好,牛油更好,老年人很合适,因为不用额外费力气消化吸收。
还是90年代吧,说胆固醇高了不行。还说得很形象:血液就会变成粥状,粘粘乎乎把血管堵塞了。行吧,茶叶蛋、咸鸭蛋、猪肝大肠腰花都别吃了,降低胆固醇才能活命。30年过去,对不起,以前弄错了,FDA说胆固醇和你吃什么关系不大,它在身体里总会自己合成的。鸡蛋鸭蛋继续吃吧,适量就行。
依然是90年代吧,说一日三餐不可少,不吃早餐胆结石。还有歌谣呢:早上要吃饱,中午要吃好,晚上要吃少。好了,一吃三十年,现在告诉你说:千百万年进化而来的人体,适合饱一顿饿一顿的生活。三餐都有,消化道得不到休息,血糖体重难以控制,肌体自噬清理程序无法启动。建议断食或者间歇性进食,恢复身体健康,一天两餐够了。最好一周两天断食,每周7顿饭就好。
根据1,则有推论1:人体自然演进的过程,远远落后于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进而有推论2:人体并不适应目前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2、考虑古人的生活模式,以外出狩猎为主,采集为辅。这就意味着不可能随时都有东西吃,经常性地处于饥饿的状态之下。然而如果饥饿状态下,肌体的性能大幅度下降,则意味着种群的灭亡。因此,肌体势必进化出与之适应的工作方式。(叙述性论证)
3、生理学基础:大脑可以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因为效能快,所以优先使用葡萄糖。同时,当葡萄糖不足时,大脑还可以换一种工作方式,以消耗脂肪的方式获得能量,即为燃烧脂肪替代燃烧葡萄糖。也就是说,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大脑使用葡萄糖工作模式;在饥饿状况下,大脑使用脂肪工作模式。(生理学实证)
4、假设人体处于饥饿状态,外出捕猎。那么,如果在脂肪工作模式下,输出效能远低于葡萄糖工作模式,那么肌体势必进入恶性循环,越饿越弱,最终造成物种灭绝。因此,在事实上,脂肪工作模式下,大脑的反应速度得到增强,肌肉收缩速度加快,血糖保持平稳避免情绪波动,这样对于捕猎反而有很大帮助。同时,身体进入节能模式,开启自噬功能,对残缺、病变细胞进行分解回收,以此向正常细胞供能,使得肌体开始自检自愈,增加存活几率。(论文支持)
基于3和4,可以得到推论3::现代人因为无限获取食物,造成脂肪工作模式无法唤起,身体始终以葡萄糖工作模式进行,进而引发高血糖、肥胖、胰岛素抵抗、炎症、癌变等问题。自然也就有推论4:如果现代人实施断食或者间歇性进食,就可以让肌体重启脂肪工作模式。
论证如下:
a)胰岛素分泌,则抑制脂肪燃烧。因为换句话来说,就是身体不允许双开,同时燃烧葡萄糖和脂肪,这样对生命体不利,消耗太快太大;
b)胰岛素分泌,是因为进食。那么,不进食胰岛素就不分泌。胰岛素不分泌,而肌体还在活动和消耗,则会开启脂肪工作模式;
c)断食或者间歇性进食,目的是为了人为形成一个超过14小时以上的窗口期。这个窗口期内没有进食,也就没有胰岛素的需求,也就没有办法通过体内葡萄糖供能,只能开启脂肪消耗。
基于此,则血糖恢复正常,胰岛素抵抗下降,肌体开始自我修复,脂肪消耗速率增快。
同时:d)断食或者间歇性进食,无论如何,比一日三餐摄取的热量都要低。推论5:可以减肥,甚至是维持原有日常运动消耗的水平下,因为燃烧脂肪而减重,体脂率下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