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1日星期一

“日穷岁尽”的除夕夜,老北京人都怎么过?

老北京人过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事情。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这是高潮期;往后一直要延续到二月初二龙抬头,这是尾声阶段。前后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时间长,活动内容必然就十分丰富。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开始,年俗活动就接踵而至,例如祭灶、办年货、除尘垢、贴春联、挂“福”字、做年菜、祭祖神、祈福贵、放鞭炮、驱邪祟、包饺子、团圆饭、压岁钱、拜新春、逛厂甸、吃元宵、观龙灯、猜灯谜、看花会……这些不仅是老北京人的习俗,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逐渐积累的民风民俗的集中释放和展示。

中国人一向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教育子孙后代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以及树立良好家风的原则。为了监督一家人的日常行为,鼓励鞭策家人按礼教规矩行事,就出现了在厨房这个最容易产生家庭纠纷和口舌的是非之地供奉灶王爷的习俗,用他来监管婆媳、妯娌以及全家人,让众人有敬畏之心。这也形成了全民共识,那就是灶王爷要把每个人的表现都记在心中,到腊月二十三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将亲自到人间视察,根据每个人的表现给予奖惩,从心理上引导人们宽容行善。所以到腊月二十三的时候,长辈都会买糖瓜和其他供品,严肃地举行叩拜烧香仪式,恭送灶王爷上天。这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是很可笑的,但这种教化民风的仪式,在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有着积极向善的意义。

“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四也叫“扫尘日”,这是在过年前进行的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拆洗被褥衣服、清洗器皿家具、掸拂尘垢蛛网、疏通明渠暗沟……全民的卫生日,无疑是有利于全民健康的。现在政府提倡的“爱国卫生运动”,与此也是一脉相承的。此外,因为“尘”和“陈”同音,所以这项活动就有了“除旧迎新”的含义,寄予了人们把陈旧的运气、穷运、晦气统统赶出门的期望。

就像人们洗浴后要梳妆一样,扫净庭院后,自然就要装扮一下。首先要贴春联、挂“福”字,用大红纸写“福”字贴在迎门的影壁或屋内的墙上、院子里的水缸上等等。传说恶鬼怕火光,因为火光是红色的,所以红色就可以驱鬼。“福”字象征着来年的五福临门:一福是长寿;二福是富贵,有钱有地位受人尊重;三福是康宁,身心健康安泰;四福是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五福是子孙满堂,老有所依(也有人说是善终)。这五福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观,只不过在春节欢乐的日子里,体现得更集中。

同时,还要买年画贴在屋里,年画的内容都有“福、禄、寿、喜”的寓意。比如大胖小子抱一条金红色大鲤鱼,有“吉祥有余”之意;“喜鹊登梅”寓意喜讯到家;贴大红对联和挂五彩的挂钱,是为祈福纳祥、驱灾求安之意。总之,节前的一切装饰准备,无不反映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从古至今不变的民俗,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全民奔小康的步伐中,红红火火过大年,是对逝去一年的回顾,是继续前行的加油站。

当过节的装饰布置和各种美食佳肴都准备停当后,三十晚上祭祖的时刻就到了。平日收藏起来的先祖画像、列祖列宗的木质牌位都被供奉在案上,供品丰盛,红烛闪闪,香炉里燃烧的高香,烟影缭绕,缓缓飘散。家里人按辈分,顺序下跪磕头,气氛庄严肃穆。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按大人指点,叩头不止,直到大人拉起来才松口气,幼小的心灵也逐渐埋下了敬祖追远、孝先启后的种子

 


除夕夜的团圆饭,首先是全家人都要到齐,如有因故不能回家的人,也要留个空座位,摆上碗筷,象征此人也在场。家是辛勤劳作的人的心灵港湾,这是亘古不变的。桌上的菜肴不但丰富,还都有吉祥寓意。“红烧鱼”取火红的日子、富裕的生活之意;“炖鸡”取吉祥之兆;“火锅”祈求来年的日子人丁兴旺、红红火火……望着坐在正座的祖辈、坐在旁座的父母,我们这些坐在下座的兄弟姐妹,满心着急地等待着,因为只有长辈动筷子,我们才能大快朵颐。这些日常规矩,长幼有序、尊老敬祖的道德观,在春节阖家团聚的每一次欢乐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浸润教育着我们。


小时候感觉欢欢喜喜过大年,让我懂了好多的事儿。现在想起来,认识到几千年来在生活中所积累下的生活习惯,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习俗,体现在礼仪形式中,而这礼仪形式,蕴藏的都是我们民族的道德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孔子说“礼养德”,意思是礼仪形式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


祭祖


除夕之夜供桌前,慎终追远敬祖先。

香烟缭绕献祭品,后辈子嗣跪拜年。





春节祭祖,是最隆重、最有仪式感的活动。


记得我小的时候,到了大年三十,过年的气氛已经十分浓烈了,胡同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厨房里阵阵飘出年菜的香味,孩子们前蹿后跳地欢闹……


傍晚时,家中的长辈开始布置晚上祭祖的供桌。他们抬出一个长约一米五、宽约三十厘米的木匣子,先从匣子里取出太祖的两幅画像,奶奶说这叫“影”,是对祖先遗像的尊称。这两幅像都装裱成轴,悬挂在正北的墙壁上。画上是老太爷和老太奶奶,老太爷身着官服,老太奶奶身着官眷女服,十分雍容华贵。画像下面是摆好的长条案,把木匣中依次取出的木质牌位按辈分高低,从中间向两边排列摆放。这些木质的牌位,每块高约二十厘米,宽约六厘米,分内外两层,插在一起。上面用端正的小楷写着“显考某某之位”“显妣某某之位”。下面有一个木插座,长方形,有四厘米高,插好之后,看上去就像墓地上立的石碑一样。


在条案前摆上一个八仙桌,铺上桌布,最靠前的位置放一个铜质的香炉,里面盛有灰白色的香灰,祭拜完了把香插在里面,让它继续燃烧。香炉左右是锡制的蜡台,上面插着鲜红的蜡烛。用高脚的盘子盛上各种干鲜果品,左右成对,依次摆放。这时母亲会把刚出锅的大馒头,在正中心点上一个红圆点儿,叠摞起来,也是高高的,左右各放一盘。在供桌前的地上,放一个蒲团,是为祭祀时跪拜用的。一切准备停当,就等晚上团圆饭前,全家聚齐,举行祭祖仪式。


除夕团圆饭


阖家团圆在除夕,鸡鸭鱼肉摆上席。

饺子出锅腾热气,火树银花冲天起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最难忘的就是过年。从腊月初八到二月二龙抬头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每个时段都有相应的庆贺活动,除去各种各样的祭祀、祈福仪式之外,大多以吃、喝、玩、乐为活动主题。而除夕的年夜饭,可以说是春节的重头戏。


这顿年夜饭被称为“团圆饭”。老北京过去多是大家庭,祖孙三代在一起生活,甚至还有四世同堂,像老舍小说《四世同堂》所描写的一样,一个大家族,十几口人住在一个四合院里,同吃同住,长幼尊卑的礼数也多。


一到年三十,家族成员都要赶回来,阖家团聚一堂,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除夕团圆饭,代表过了一个圆满的年。如果有个别成员在外,确实赶不回来,也要在饭桌上给留个座位,摆上碗筷,当作此人在场。


团圆饭是一年中最丰盛、最讲究的,每道菜都有寓意,例如,餐桌上必有一条红烧鲤鱼,因为“鱼”和“余”谐音,预示着“年年有余”;四喜丸子是在一个盆里盛着四个大大的红烧猪肉丸子,象征着“福、禄、寿、喜”四大喜事;一大碗红烧五花肉,肥瘦相间,色美味香,寓意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用砂锅清炖一只整鸡,热气腾腾端上桌,“鸡”与“吉”同音,象征“吉庆”之意;烧羊肉是把大块的羊肉用小火炖熟,捞出来风干去掉水汽,再用香油下锅炸焦,装盘撒上椒盐,真是太好吃了!为什么要用羊肉呢?因“羊”古与“祥”通用,有吉祥的意思。


摆在餐桌中央的是一个八宝火锅,里面的食材有荤有素,以熟料为主,炭火烧得汤水滚开,寓意今后的日子过得热烈欢腾。素菜必有芥末墩儿,这是下酒开胃的凉菜,北方冬季当家菜就是大白菜、萝卜,所以选上好的白菜心,圆圆的一截儿,浇上金黄色的芥末汁,倒上米醋、香油,可解油腻,颜色形状像金元宝,吃起来图个吉利。还有一碟“心里美”萝卜丝,用醋糖一拌,鲜红水灵,酸甜可口,吃起来嘎嘣脆,也是祈求来年日子有声有色,事事顺心。


年夜饭的主食是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饺子的形状又很像一个个小元宝, 也寓意着新年发财,元宝滚滚来。这一大桌子团圆饭,每样都有说道,里面满满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啊。我记得那时候快过年,母亲提前好多天就忙里忙外采买、烧制,到了除夕下午,全家都会动手参与做年夜饭,洗菜、和面、切肉、剁馅儿,真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包饺子时,总是奶奶亲手和馅儿,因为饺子好吃与否,全在馅儿上。包的时候全家上阵,围着八仙桌一边说笑,一边干活儿,我们这些孩子也兴奋地跑出跑进,把包好的饺子一趟一趟往厨房里运送。


待晚上餐桌饭菜摆好,按长幼就座,奶奶要坐在坐北朝南的正座,其次是父母、叔叔、姑姑,最后是我们这些孩子。吃饭也是奶奶先动筷子,然后大家开始吃喝,家庭的规矩是必遵的。


饭后,我们打着灯笼在院里放鞭炮,要熬到初一凌晨长辈给我们发了压岁钱,直到实在熬不住了,这才上床休息,在不绝于耳的鞭炮声里沉入梦乡


压岁钱


大年初一拜新春,家中尊长喜在心。

晚辈齐来行大礼,红包压岁寄情深。





我小时候, 最盼望的事儿就是过年。因为有很多平日里吃不到的零食、丰盛的饭菜、见不到的玩具,还可以穿新衣戴新帽,高兴的事儿太多了。尤其是长辈和亲朋好友,在拜年时都会给孩子压岁钱,逛厂甸庙会时可以自己想买什么买什么,兜里有了钱,可以自己当家做主一回了。


我家是个大家庭,奶奶、叔叔、姑姑、父亲、母亲,还有我们这一大帮孩子都生活在一起。初一第一件事是先拜年,去客厅给已就座的长辈们磕头。因为爷爷已去世,奶奶是一家之主,我穿着母亲做的新衣服,对着奶奶双膝下跪,口中还要说:“奶奶新春大吉!”奶奶慈祥地笑着说:“起来吧!”顺手递过一个早已准备好的红包。然后依次给父母、姑姑、叔叔磕头,大人们都满面带笑,孩子们磕完头,必有压岁钱。老少喜气洋洋,全家其乐融融。


初二开始走亲戚,先到外婆家拜年。外婆家那时在哈德门外打磨厂住,比我们家人还多。外公、外婆、姨、舅、各门亲戚,得有几十口人。磕头那是必须的,不过也不白磕,袋里塞满一个个红包,听到的都是长辈们的祝福和鼓励。外婆就爱说:“好好念书,长大了有出息,做大事!”那时年纪小,听了只是诺诺应承,并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只想着兜里的钱可以买什么玩具、什么零食。现在想起来,那都是长辈的关爱啊!


说起压岁钱的历史,那可长了。在汉代就有记载,传说有一种叫“祟”的恶鬼,每年三十晚上趁小孩儿睡熟之时,就悄悄地从门缝中侵入房中,跑到床边儿伸出惨白的手,摸小孩儿的头,孩子被吓得大哭,因此得病高烧不退,以致痴傻。父母为了保护孩子,就开着灯坐床边儿“守祟”,据说这就是三十晚上“守岁”的由来。后来在嘉兴府,有户老来得子的夫妻,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交给孩子玩儿,没想到深夜出来的“祟”看到红纸和铜钱,吓得扭头逃窜,无影无踪了。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效仿着用红纸包钱给孩子,来镇压邪祟,因“祟”与“岁”同音,慢慢就演变成“压岁钱”了,成为中国传统的习俗。


这压岁钱不仅有辟邪驱妖的寓意,更多的是长辈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祈求下一代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清代有首诗名为《压岁钱》,诗中这样写道:“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一幅大人孩子阖家欢乐、守岁嬉戏的情景跃然纸上。


在给压岁钱这件事上,后来又添了很多讲究。例如数字要有吉祥寓意,如果给六十六元,取“六六大顺”之意;如果给八十八元,就取“发发”之意;改为纸币后,长辈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好运”。所有这些,都是长辈对后代的殷殷寄托,是年文化的一种形式。人小的时候可能只知道有人给红包好玩儿,但成人后回想,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礼仪,形成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血脉不断、继世传家、绵延生息的传统,给春节的盛典增添了欢乐。一晃七十年过去了,轮到我给孙子、孙女压岁钱了,那红包里,也是我的祝福和期望。


拜年


正月初一拜亲朋,长幼有序各不同。

作揖叩头道吉祥,恭贺新春乐融融。





拜年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是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拜年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汉代就有了拜年这一说,到唐代开始盛行起来, 上至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芸芸众生,到了农历正月初一,都要相互拜年。宋朝诗人郑刚中诗里就写道:“村巫吹角天将晓,里巷拜年争欲早。”可见这新春拜年,乃是开门第一件要事。除夕守岁到交子时刻,就是大年初一了,天亮后孩子们要换上新衣服,大人也都穿戴整齐,梳洗打扮好,新年新气象,图个好兆头。


我小时候要先给家中辈分最高的奶奶拜年,双膝跪地行叩头礼,祝奶奶健康长寿,然后依次给父母、叔叔、姑姑行礼,因家里长辈太多,所以除奶奶之外,其他长辈就都行作揖礼了。作揖时要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左手抱右拳。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包住以示善意、真诚、尊重,这不能错了,要是右手抱左手是不吉利的。抱手后上下摇动,上过头,下过膝,祝家中长辈吉祥平安,万事如意,家中拜完走出院门,遇到街坊邻居,都要相互作揖道贺,“过年好”声不绝于耳,一派喜庆祥和。


我家亲戚朋友多,要在除夕前准备好拜年礼物,在西四牌楼路西的福兰斋,买好若干点心匣子,到每一家都不能空着手。除了点心匣子里的“细八件”,还要买一些茶叶、水果、酒等,提的东西因人而异,有选择地送。


初二就要到外公外婆家去了,那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见到外公外婆,先跪地叩头,口中还要说着祝二老长寿等吉祥话,外公外婆总是笑不拢嘴地夸奖一番,接着就给压岁钱,见到舅舅、小姨也要作揖行礼,大家其乐融融。到外婆家是要留下吃午饭的。外婆家的年菜和我们家的可不一样,别有风味。我特别记得有一道素菜,是用豆腐丝和胡萝卜丝加上各种作料炒制的,晾凉了撒上熟芝麻,端上饭桌香味扑鼻,太好吃了!


老北京拜年礼数可多了,男人见面相互左手抱右拳作揖,女人见面要右手按在左手上放在右侧腰间摇动,腿还要半蹲下,这个礼节叫“拜拜”。见长辈一般是行叩头礼,平辈相见互相作揖或拜拜,当然像我家长辈多,对上一辈也就改良成作揖了。到了重要的亲朋家,先向佛像三叩首,再向祖宗牌位和影像三叩首,然后才向屋内各长幼依次行礼。拜年时也要注意不说忌讳的事,生病、死亡、离婚等都要回避,多说快乐高兴的事儿,多用吉祥词语。


春节拜年,把一年中很少见面的亲戚朋友都走了一遍,可以增强感情,融入亲情,相互关怀,相互祝福,是老北京融洽人际关系的极好时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拜年方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代之以手机微信拜年。话语虽在,但似乎人情味就淡多了。

Scan to Follow

2022年1月30日星期日

2022年在家上班第四周(1/25/2022)

 周一(1/24/2022)

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记录的。她今天没有课,所以前一天晚上回来得很晚。但是周日晚上十点的时候,我已经哈气连天,所以她半夜以后给我发来的短信我是都没有看到的。直到她回家的时候闹出的动静,我看了看时间是凌晨两点。

我还能做什么呢?就像JW说的那样,只能接受了。

白天上班,乏味,看书The Tribe of Mentors,里面人提到的书终归还是好的。所以打算做个书单。

没有想到她今天在家吃了两顿饭。下午还安静地在楼下做了一会功课。真是难得。因为难得,所以就不要期盼这种现象会再现。

午饭给她做了pasta,消灭了最后三个meatball和最后一点做牛肉锅盔的meat sauce。

晚饭因为听说她要在家吃,赶紧拿出大虾化一下,灵机一动,准备做咖喱虾和粉丝,放了一根胡萝卜和一点pea。然后就挖冰箱随意组合:彩椒洋葱蘑菇。他不喝汤,我

晚上艾灸的时候


周二(1/25/2022)

今天的重点就是康复。看医生。

昨天晚上又是凌晨两点多回来的。我也半夜起来上了厕所,很久没有半夜起来上厕所了。然后一夜也就睡到了6点半。睡眠被打断了,还是不舒服。但是尽量做到心里平静吧。

倒是看到了几句好话:

读书真正的作用,是一种头脑的训练,训练你的逻辑能力,训练你的思辨能力,训练你的想象力,甚至训练你的情感。而训练,是需要有挑战的,是有一定负荷的,是有阻力的,是抗阻训练,不是顺滑训练。


当下的阅读文化中,存在着两种注意力模式和相应的阅读模式:与超级注意力对应的是一种浏览式阅读,而与深度注意力模式对应的是一种沉浸式阅读。






温暖无法化解 理解才能释然

 邱小石
我看大量的电影,我对电影的兴趣只是因为观影过程可以让自己从当下生活中抽离出来,能通过电影体验到更多生命的维度。所以,关于电影的知识,诸如电影流派、类型、导演等等,在我脑中从未刻意去容纳和存储。一部电影能打动我的,可能仅仅就只是电影本身的内容,它通过人物、语言、图像、光影、音乐、节奏所构成的整体。尤其是那些通过这些手段唤醒出隐约感知、并引导人想要探究但难以言说的深层的精神联系、人性情绪的电影,很能挠到我内心的痒处,感觉酣畅过瘾。

那种酣畅过瘾的情绪,如果是通过安静画面、平静对话一步步逼近抵达,就更令人不可思议。我赞美滨口龙介的原因正是如此。一个看起来最开放快乐的人也一定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隐忍;在他(她)最快乐最放松的时刻,表情中仍然有那份内在的隐忍。这并不是一种戏剧性的存在。滨口龙介的电影还原了日常,我常常能从演员的表情里、平常的对话中看见真实生活的影子:如此多的言不由衷、不甘心、不可告人的怪癖与心思,以及只有自己知晓的内心孤岛……人或者说生命的孤苦与可怜,温暖无法化解,只有理解才能释然。

----------------------------------
观影后,似乎因此增加了一点能力,与人性重建一层关系,这特别令人欣慰。从这点来讲,滨口龙介到达了比是枝裕和更远的地方。


有时,我至少梦想着当末日审判来临时,伟大的征服者、律师、政治家来领取他们的奖赏——他们的皇冠、他们的桂冠,他们的刻在不朽的大理石上的不可磨灭的大名时,当上帝看见我们胳膊下夹着书本走来时,他会转向彼得,不无嫉妒地说:“瞧,这些人不需要奖赏,我们这儿没有可以给予他们的东西,他们热爱读书!”


看了《爱情神话》

01

《爱情神话》是对上海的虚假还原,
还是如实呈现?

这部电影被人热议的第一点是它的“上海性”。电影对上海景观的呈现是值得一提的,它从台词中可见一斑。片中台词“白相”“十三点”“灵啊灵啊”“嫑提这西男宁”“女人一生必须拥有一双吉米丘”都是上海人耳熟能详的表达,比如白相就是上海话里玩的意思,十三点就是脑子有病。不仅如此,片中还混合了一些苏北或苏南的表达,比如“脱底蛇篓”,这是烂人的意思。影片在上海取景,处处可见海派街道,片中出现的海苔花生是老大昌的,徐峥说的蝴蝶酥就是天钥桥路买的。
片中的人物也具有典型的上海味道。徐峥饰演的白老师是上海文艺中产的典范。大抵上海有不少这样的“文艺中年”:理想未成,总感觉自己怀才不遇,有点钱,有点闲,但生活总缺了点什么。

老乌则是老克勒的代表。这类人属于老上海,有钱有闲,具有绅士品味,但又没有太大野心,喜欢弥漫着品味和人情味的生活。老乌平时好像没工作似的,四处晃悠,帮好朋友忙,神神道道,欢喜拉缸,他看起来潇洒,又是一个很孤独的人,他感慨老上海的味道渐渐消逝,嘴上逞强自己有多少个女友。这个人物其实有他悲剧的一面,他是今天不合时宜的一类人。

 

电影反映的东西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中年离婚男女的世俗常态。情欲和爱情之下,激荡着生活的滋味。和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婚姻故事》侧重于讲述结婚到离婚的过程相比,《爱情神话》聚焦的是中年人离婚后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爱情神话》里有一个隐喻。影片提及:老乌年轻时代曾经出国,这个生平如谜的男人自诩有过很多外国女友,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分别来自苏联、德国,和他念兹在兹的索菲亚·罗兰。罗马向来是西方浪漫神话的伊甸园,苏联则是二十世纪最盛大的政治实验,两个德国的合并,则与苏联解体一样一同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老乌在意大利邂逅了索菲亚·罗兰,随后他与苏联女友分手,结束异国漂泊又重返上海。这个男人总说自己只是在编故事,他的一生和他免费居住的房屋也是一个谜,但我们不妨用编故事的思路来做一个脑洞。如果与象征着1990年代感伤与迷惘的《苏州河》做对比,那么《爱情神话》或许可理解为《苏州河》之后文艺青年怎么走的一个解答。


所不同的是,《苏州河》刻画了一个永远停留在1990年代(甚至他个人的精神是1980年代的结晶)的悲剧人物,《爱情神话》给出的则是岁月静好解法。当现实已成定局,追忆过去只能沦为虚无主义或时代旁落者的忧愁,另一批具有有闲阶级烙印的文艺青年,在中年之后走向了“世俗的慰藉”:有点钱,有点闲,又有点具体的生活实感。

 

这种亦舒式的解法,虽会遭到嘲讽,却又是当宏大层面困境无法解决,个人治愈己身的无奈之举。所谓《爱情神话》,亦是人如何直面惨淡的精神处境。繁花似锦的金句交织,堆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生活。

 

有评论指出,《爱情神话》过于失真,但至少在还原一座城市气质的角度来说,它已经做得比国内大部分同行要好。这本来是电影的基本功,但被急于挣钱的人淡忘了。有评论指出鞋匠喝咖啡、谈论哲学是很虚假的处理,真实的鞋匠怎会这样?可是,如果我们落实到具体分析的角度,在上海这样一座咖啡馆数量世界第一的城市(根据2021年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咖啡消费指数》),喝咖啡早就不是中产的标志,而是不分阶层、随处可见的,仅仅是淮海中路就有50多座咖啡馆。喝咖啡、谈论哲学,在上海的打工人群体里并不少见,此前在现实生活上演的“农民工读海德格尔”,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对一个人的理解不该局限于符号化,鞋匠凭什么不能谈论哲学?农民工凭什么不能读海德格尔?对一个群体粗浅的印象,暴露出的是草率和傲慢。

 

电影全程沪语也不能作为它失真的证据,这实际上是一个艺术化的处理。一种简单的现实主义观点,认为电影就应当完全照搬生活,否则便是失真,然而古往今来,没有一部电影能满足机械现实主义的要求,电影只要有叙事、剪辑的存在,它就必然不会是对现实的机械照搬,电影的目的也从来不是如史书般还原现实,而是穿透现实的表层,进入到精神真实、氛围真实,乃至对于生活本质的探寻。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充斥着粤语和手持摄影、普鲁斯特写的《追忆似水年华》流连于贵族生活和文人精神世界,我们能说它们展现了全部真实吗?它们所做的其实是对现实的艺术化处理,是竭力在时间之流中捕捉永恒的一瞬。

 

因此,无论是从“全程沪语”的角度来批判《爱情神话》,还是从电影只表现有闲阶层的角度,都会落入一种套路式的批评范式,而无法展开对电影更精确的分析,这种话语,同样可以复制到对张爱玲、曹雪芹、王家卫、布努埃尔、普鲁斯特等人的批评,毕竟在1940年代,当张爱玲编剧的《太太万岁》上演时,它就曾遭到集体炮轰,可事后却证明了《太太万岁》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电影。


02

对女性议题的呈现,不够立体


我们再来说说本片第二个被热议的点——女性议题。笔者在走出电影院时,最初认可于导演对女性人物的诠释。但是在这些天仔细思考后,如果我们仔细地梳理剧作,会发现《爱情神话》对女性议题的呈现是讨巧而简化的。它有小聪明、有小趣味,但对于女性议题的认识,导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于一位新人,严谨而善意的方式不在于一昧捧杀,而是具体地指出优劣。

 

这部电影表面上是以男性视角展开的叙事,但它对男性凝视不乏嘲讽,当电影进行到马伊琍、倪虹洁与徐峥三人对峙那场戏时,戏剧台词看似云淡风轻,却充满了对男性凝视的反叛。片中马伊琍、倪虹洁、吴越主演的三位女性不是男性视角下的产物,而是三个具体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她们也没有上演争风吃醋、讨好男人的戏码,反而是徐峥饰演的老白,在她们面前不再是以大男子主义的形象出现,而是一个透露着一股中年小憋屈的上海男人形象。


女性主义的立意从主创的发言中也能觉察出来。这部电影出自邵艺辉的First创投作品,她自编自导,剧本赢得马伊琍的喜爱,随后马伊琍邀请徐峥、倪虹洁、吴越等人加入。马伊琍在谈到自己的职场女性角色时说:“目前承认家庭主妇的宝贵地位还是有点难的。所以我还是希望各位女性观众慎重放弃自己在职场的位置。……我们诠释的只是一种人生,一种关系,也是想让大家看到积极的东西,不能因为不想经营情感而去逃避。”

 

无独有偶,邵艺辉和吴越、倪虹洁也谈到了女性视角在片中的分量。例如吴越说:“其实我们都想去尝试打破刻板的叙事,去呈现女性的全新形象。”所以,女性视角是这部电影不可被忽略的一个要素。

 

相比起《繁花》《罗曼蒂克消亡史》等男性叙事者展开的电影,与《爱情神话》的女性视角更贴切的或许是张爱玲编剧的《太太万岁》。这部半个世纪前的佳作,处理的同样是中年生活。1947年,张爱玲在《大公报·戏剧与电影》上发表了《<太太万岁>题记》:

中国女人向来是一结婚立刻由少女变为中年人,跳掉了少妇这一阶段。陈思珍就已经有中年人的气质了。她最后得到了快乐的结局也并不怎么快乐;所谓‘哀乐中年’,大概那意思就是他们的欢乐里面永远夹杂着一丝辛酸,他们的悲哀也不是完全没有安慰的。


《太太万岁》是一部关于“哀乐中年”的故事,而它的后续之作,同样疑似张爱玲编剧的《哀乐中年》对中年有进一步的探讨。《哀乐中年》尖锐地探讨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国人为何容易“未老先衰”,为什么初生牛犊的青年,用不了多久也能像老人一样世故、圆滑乃至更为保守?


《太太万岁》和《哀乐中年》是喜剧外壳下的悲剧,相比之下,《爱情神话》的遗憾不在于没有解决问题,而是对问题的呈现浅尝辄止。在老乌讲述“爱情神话”这个升华点后,电影滑落到了用一团和气化解问题的简单叙事。主人公的现实危机实际上被“有钱有闲”这个大前提化解了大半,电影对他们精神危机的呈现则点到为止。它是一部良好的小品电影,一出会心一笑的轻喜剧,但如果拔高到女性主义标杆,反而是一种捧杀。

 

《爱情神话》做得好的地方,是它对上海中产气质的呈现、对男性凝视的反转、饭局里的金句段子,以及老乌与索菲亚·罗兰这个富有寓言性的故事,但是金句的堆砌不能掩盖它结构的松散、滥用抒情音乐进行叙事缝合暴露出导演的局限。作为电影中的主要人物,老乌之死仅仅用两三个镜头就潦草带过;作为电影所着力烘托的女性主义典范,我们却只能看到李小姐浮光掠影的职场生活、格洛丽亚纸醉金迷的潇洒与无奈、吴越饰演的前妻功能性的出现。但是更具体的呢?在电影中要么没说,要么被蜻蜓点水般地略过,淹没在灵啊灵啊有闲有钱的潇洒中。

 

导演和主创谈到大法官金斯伯格、波伏瓦,金斯伯格之所以能鼓舞人心,在于她人生一步一步用坚实的行动去捍卫女性的权益,但在《爱情神话》里女性主义的呈现只停留在金句的维度,纵然观者不去苛责电影缺乏对贫困女性的呈现、对上海其他阶层女性的交叉指涉,哪怕是聚焦到李小姐、格洛丽亚、蓓蓓三个人,电影对她们女性困境的呈现也只能说隔靴挠痒。


在对女性议题的深挖中,纪录片《女大法官》、日本记者中村淳彦的书籍《东京贫困女子》、改编自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的美剧《婚姻生活》都是不错的例子,放眼国内,仅仅是上海题材电影这一路,《太太万岁》《哀乐中年》对于婚姻生活和中年人未老先衰的探讨、《苏州河》里周迅饰演的少女牡丹对于一种理想主义幻灭的隐喻,也都能为后者提供灵感。两相对比,观者就能发现《爱情神话》在呈现女性议题上并未着墨太多,其实还是着力塑造了丰满的男性形象,而三位女性则更加抽象化。她们的生活在需要纵深的地方,常常都用金句绕过了。


03

笑是生活的麻药


至于五原路、常熟路、巨鹿路、淮海中路一带的景观,就是电影的模样,当部分批评者用悬浮、失真、被建构来评价电影的景观时,他们忽略了上海的真实本就是在悬浮与建构之中完成,或者说,那个实际上只占上海三分之一不到的布尔乔亚街区、那个将自己置身事外、悬浮于沉重历史之外的“例外部分”,它自20世纪以来就存在于上海的血液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多数人不是市中心或网红景点的人,而是环市中心的外来务工人员,上海被建构的形象是干净的、无尘的、中产阶级的,上海多数人的生活却又是与尘土为伴的、劳动阶层的。上海的自我阶段可以追溯到明代、宋代,更遥远的时候,而今天的上海,是在一个个混血儿的繁殖中杀死了本体,又诞下新的现代性的子嗣。上海的本体早在婴儿时期就消亡了,它在近代后被动成为了他者的形象,成为欧洲、美国与日本资产阶级景观在东方的一重重镜子,这些镜子原本不是上海,在现代又形塑了上海的模样,一种人们很容易辨认,又无法具体概括的上海气息。

 

《爱情神话》选择仅仅呈现布尔乔亚街区那一部分,然而它的问题在于对此景观完全欣赏、投入,而失去了创作者审慎和质疑的思考。那是一种对干净、无尘、与农民工隔离的布尔乔亚生活沉浸、欣赏的眼光。我认为它确实存在,并非虚假,当左翼评论以虚假作为对这部电影的批评时,它并不恰切,真正的问题在于,《爱情神话》展现了局部的真实,但它既无力把真实朝向全景深挖,也没有对这种景观的、高度同质化的真实提供任何一种认真的审视,而只是艳羡地把它描绘出来,渴望,享受,岁月静好,一切问题悬置。


这个布尔乔亚街区是否能代表上海?这种有闲有钱、把一切问题悬置的生活是否就是我们对生活真相追索的终点?一个严肃的创作者,她在注视这一干净、无尘的布尔乔亚景观,除了亦舒式的解法、《小时代》或张嘉佳式的解法,能否进行更艰难而深刻的求索?

 

如果不能,如果我们把一切追问都堵在“你不能对电影太挑剔”“她已经很不容易了”,那我们在大银幕上就活该看不到更具有艺术性或思想价值的电影,只能一次次被愚弄观众的烂片喂食。放弃对复杂的求索,沉溺于金句、悬置、碎片与岁月静好,这是一种当代的特质,但存在本身,不意味着我们理所应当体认存在。

 

《爱情神话》是一部“但求一笑”的作品,它的苍凉和悲哀都淹没在简单的和解之中,而我们不难发现,白老师等人之所以能对生活和解,能选择这样潇洒、有品味的生活姿态,到头来离不开他“有钱有闲,在上海有房”的经济基础。仅仅是这一个大前提,就已经把大部分人区分开来,白老师的释怀之路,因此对普通人也不具有指导意义。

 

归根究底,《爱情神话》并不差,但也不够好,它是一部6.5到7分的电影,在同行的衬托下,被打成了8分。观众受够了一次次烂片投喂,看到一部差强人意的电影,能够开怀大笑,能够解解闷,也就欣然送上了五星。有人会反问:“何必对电影那么苛责?图个乐呵不就行了。”


但或许,当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乐呵。这让我想起在一档脱口秀的衍生节目《某某与我》里,演员呼兰说:“我们之前说笑是生活的解药,不见得,我觉得笑是生活的麻药。”

 

说到底,《爱情神话》是一剂新冠疫情时代的美好麻药。今天的银幕上并不缺乏麻药,相反,我们生活在一个麻药遍地的时代,但是,那种敢于将麻药刺破的影像,正在越来越稀缺。因此,我乐于看到《爱情神话》这样幽默的布尔乔亚喜剧,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的银幕上不只有布尔乔亚式的悲喜剧,也能有属于无产者的《爱情神话》,或许是更难能可贵的事。

 

毕竟,我们在银幕上那个看到太多王侯将相和有闲阶级的生活,可是真正属于大多数人,反映普通劳动者,又并非廉价抒情、符号化呈现的作品又是极少的。然而进一步说,它指向当代生活的大哉问是——无产者在今天是否还能相信《爱情神话》?当生”活的重负压在肩上,我们是否还发自内心,憧憬属于我们的“爱情神话”。“



另一篇评论:

昨天看了《爱情神话》,出乎意料的好看!以下内容并不是影评,只是我看完电影的一些个人心流,尽一切可能没有任何剧透,没有看过电影打算看的也可以放心服用。

一.爱情神话

这个片名很有味道,甚至越品越有味道。
爱情是神话吗?
爱情是神话,因为它让我们超越人性。
它让身处其间的人在某个阶段忘记了现实,忘记了自己,甚至忘记了时间,进入了我可以称之为高光时刻的一种拟永恒态。
但你希望爱情是神话吗?
如果它是神话,它可能是假的,它会破灭,它不可能真的永恒,它可能没有一个善终,你可能不一定希望这样吧。但硬币两面都得接受啊,不能既要又要还要也要呢。
所以,爱情到底是不是神话呢?
动心起念纠结这概念法门的一瞬间,你就错了。

二.中年人的爱情

没有了海誓山盟的豪情和破灭,没有了极致的幸福和极致的痛苦,中年人的爱情是人间故事。
没有委屈自己的牺牲,也没有对对方的过度要求,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中年人的爱情更符合人性的真实。 
谨慎地试探,细致地体谅,舒适地相处,尊重地包容。也许表白甚至都没有一句“我爱你”,只有一句“我家房子空出来一间,离你女儿上学挺近,你要不要搬过来住?别和老人挤在一起了。”
付出并不委屈自己,也不刻意要求对方的对等回报,中年人的爱情里虽然没有神话,但也没有为了营造和守护神话的疲倦和埋怨。花哨的把式褪去,中年人的爱情也许不美,但真而善。

三.上海法租界

据说现在一天起一座的商业综合体没有武康路-五原路-乌鲁木齐中路-安福路围成的那一小圈老房子香?据说品牌方网红店扎堆在那里开首店?品牌即人味儿,每个品牌所想传递的价值其实是我们人的一种人味儿,这种人味儿一旦和真人顾客对接成功并持续持久,那这品牌就立住了,商业综合体没有人味儿,只有神话味儿。
我又想起了一句知名的话套在这里也一样合适:“我们只是想回到我们人类的田园时代的那种状态。”

从前的车马很慢,
从前的老朋友很有趣,
从前的我能体察到温度的四季变换;
从前的我会驻足在路边仔细闻一闻那桂花香;
从前的我会邀请朋友来我家一坐就是一下午;
从前我们时常一起喝老酒侃大山一聊就忘记了时间;
从前我坐在家门口的馄饨店板凳上吃热气腾腾的小馄饨,
从前我很爱笑。

四.我不要天上的月亮,我只要人间的生活

这部电影其实仔细想想也没讲啥,故事甚至今天我已经不能完整地复述出来了,但我看完就是很喜欢。

我仔细想了想,尝试去表达那种喜欢是什么?

那种喜欢的东西,其实才是神话。它是我时常忽略的生活,它是人间的滋味,它是没有异化的生活,它是我作为一个人类的眼耳口鼻舌,它是我内心需要的滋养,它是一味解决当下我们困局的药。

我又想起了皮克斯那部动画片《心灵奇旅》来,六便士非我所欲,我也不想为了追求月亮幻化成魔,我只想要这当下的,有味道的,可以感受到,品尝到,呼吸到,触摸到的人间生活。“



谭丽来接我之前,出门走了一圈。去康复训练,见了医生,回来的路上,谭丽说我立刻就可以健步如飞了,还问我什么时候能去开车了。我想,是不是带我去做复健实在也是让她烦恼了。

抬腿击掌,踩自行车,下蹲,身体还是不自觉地倾向左边。



周三(1/26/2022)

今天一早就穿上了义肢,准备中午的时候休息一下。看看穿上义肢一天能达到多久。

也是因为穿上了义肢在厨房就可以做比较多的事情,看着买来的藕,这么贵,就是为了她在家的时候做点给她吃,显然愿望都有落空的时候。

那么如何消灭这么多的藕呢?看小白素食,做了糖醋藕丸子,
做了香煎藕饼。里面放了彩椒和香菇。现在看来,香菇在素食食谱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食材,所以一定要有存货。

今天丽娟告诉我她做的烧卖终于站起来了,还问我韭菜盒子是发面的好还是死面的好。我说我个人喜欢发面的,也喜欢全麦的。

终于和她断断续续有了些交流。
按照小白素食,做了萝卜糕。有点太咸了。

到下午,再穿义肢的时候,已经要穿5层袜子了。
晚上炒了一个杂蔬,放一点点辣豆瓣酱,一下子味道就提起来了。

烤三牙鱼,放在烤箱里,省事。

她在家,但是约了同学去吃饭,所以在楼上不下来吃晚饭。大家都慢慢地司空见惯了。

晚上继续看那本巨人的工具。





周四(1/27/2022)

今天看来丽娟心情比较好,中午的样子,一口气发来很多长照片。

问有没有看中的。我说,都看得中。

很想她,看了就更加想,但是没有办法。所以只能忍者。

应她得要求做了一个系列。
最想念得还是她伸出舌头的样子。以为她在笑,实际上是她热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摸到她。

下午去复健。谭丽说1:40到,我提前半个小时到外面已经走了一英里多了,感觉加了袜子的感觉总的还是要比不加袜子要让人安心。今天的步速也已经达到了一英里再20分钟一下。

然后上车后提前到了医院。她说要去买菜。我说没问题。一开始上来就是踩自行车10分钟,然后腰里绑着负重,让我往后走,再往前走,第一下完全是不受控制。
结果她接我之后要去一次trade joe,我虽然感到有点意外,还是跟着一起去了,感觉还是不错的,至少我可以逛逛。买了绿茶冰激凌,cashere 酸奶,还有白色的草莓。感觉生活又向正常迈了一步。

本来向加一个zoom meeting的reminder,结果加的时候居然看到这样的一个提示。

有意思。


本来以为她会在家里吃完饭,准备好了蒸虾,结果她又说晚饭不在家里吃了。所以一天只是照了个面。我回家的时候,她已经去画室了。

偶尔看到硅谷王川的YouTube channel.
读书的目的:
  • 了解别人的世界
  • 新视角,新信息,新观点,新唯独,丰富思维模式
  • 好书经得起时间考验
  • 创造力来自大量多样化信息的输入和积累。



周五(1/28/2022)
一早知道Rixi在姚刚家有了accident。


她半夜给我发短信,说她的同事们说工作结束后,他们会一起庆祝中国新年。老板也来了。加起来一共有20多个人。

真不错。

我希望她有个集体,她感到有个归属。

我上班,准备好的午饭,她回来的时候我正好在开会。终于让她吃上了蒜蓉蒸虾。

晚上查经,本来准备结束后立刻就下去的,结果王波立刻喊了我的名字,问了问我的近况。告诉她们一直在做复健。直到阿龙打断说她要下去休息了,也就散了。





周六(1/29/2022)

一早醒来,外面还在慢慢地下雪。

那天跟丽娟谈到了便秘的问题,结果她跟我说的就是要蔬菜生食。

工作不那么忙碌了,疼痛可能也好了很多,所以她的兴致也高了很多。今天收到了很多狗狗的照片。说狗狗那么喜欢这个沙发,就把狗狗的床搬到了窗户边上。

当然不能错过这个大雪中的玩耍。


这个沙发的地理位置很好,能看到床外,看到楼上下来的人,能观察到厨房里的动静。所以她就愿意在那里呆着。就跟个事妈一样。外面有狗狗走过,,或者邻居去遛狗了,她都会发出呜呜的声音。


今日有了很多Rixi的照片,所以心里得到了很多安慰。

用一个app就不停地拼凑一天里发生的事情。从搬她的床到窗户口,到她现在特别钟爱的一个沙发。

玩耍,睡眠,瞭望哨,都在她眼中。

难得中午跟聪一起吃了一顿午饭。给了她压岁钱。一个红包。牛年终于要过去了。


下午海芸打来电话。我正好做完了面包,她要出门去上班,就让她拿了一个小的面包带走。正好把肉松全部用完了。

根本没有任何愿望做饭。就是中午烧的红烧鲳鱼和卷心菜。看着卷心菜有点烧,加了几片紫色的叶子和一根胡萝卜。

晚饭无话可说。























周日(1/30/2022)

一早6点就醒了。昨天晚上除了知道聪回家,一路睡倒天亮终于鼓足勇气跟丽娟说向今天去看看Rixi,她提出了也让我犹豫的问题,就是路上太滑了。她担心我会滑倒。我觉得这个理由是很合理的,所以就说算了。主要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找到愿意带我去看Rixi的人。

倪巍因为自己生了病之后就义肢有点一蹶不振的样子。

一早起来就准备了紫薯快手面包,想着如果去丽娟家,至少可以带一样东西去,结果做好之后,才知道不能去。只能锻炼身体,等聪起来之后帮她准备好带去的吃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她就自己收拾了。很早就戴上了义肢。

外面阳光很好。

她走了之后,更加感到空。赶紧去看圣经辅导。准备把剩下的三课都看完了,讲的是怒气,饶恕和忧虑。

因为想上楼去拿paper towel,就情不自禁地去了她的房间,一个看还像是逃难一样的。稍微帮她整理了一下,把床上的衣服和床单,被单都拿去洗了。然后发现她的bathroom实在是让我吃不消,怎么清洁也洗不干净厕所。

一上午过得很孤单。

感觉自己的负面情绪有点出来了。就转去看电影。结果丽娟开始劈头盖脑地给我发狗狗的照片了。
要在门外面等姚刚穿衣服扔球。等不及了,忍不住吼叫。
我呢,看着这么美好的阳光,只能拍一下空空旷的deck。
来了一串照片,我看着它们一个个地蹦到我的手机上。然后就做了一个贺卡。
给海芸发了几张狗狗的照片之后,她就给我发了一张她的存货。看样子是在狗公园的。她玩雷了,抱着水盆喝水。

下午看了“芬奇”,到最后是热泪盈眶。养宠物的真实 要慎看!

外面气温太低了,不太敢出门走路,万一滑倒就不好玩了。不过车库来来回回走了几次。而且还上楼了一次。感到这都是我的好时光。在这些好小时里,我能够正常地走动,很感恩。

我收拾了衣服,叠好,放到她的抽屉里。那么多的袜子。套好被套,这样的秩序感很安慰人。

晚饭以就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勉强在一起吃完饭。
聪拿回来的羊肉萝卜,给他煮了面。我自己吃了粥。煮了点毛豆,算是蔬菜了。集团年没有怎么好好地吃蔬菜。
一下子感到非常孤单,艾灸的时候给妈妈和瑾雯打了电话,瑾雯的电话安慰了我很多。小年夜,还是要高兴起来,不能一边听着《人性的弱点》,一边什么也不学习呀。


张春:从接待的500名女性,看中国女性最隐秘的痛

 2023/7/22 11:22:24  张春去年开了自己的播客电台,每期都会邀请来5-8位的女性聊天,主题往往是生活中的小事。 比如讨论相亲,有女孩说,自己有一个相亲对象,双方家长已经在四五个月内互相约见了多次,但是那个男孩始终没有出现过。这桩相亲自然是进行不下去了,她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