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半天的東西結果沒有被豆瓣保存,而且前一天記錄的内容居然也被抹去,真不知道這是怎樣的神操作。我現在處於非常抓狂的狀態。而且似乎也沒有辦法同時編輯兩篇日記,所以爲了能夠在年末寫完年終總結,只能先發了這個月的小結。
十二月的節氣是大雪和冬至。冬至是小年。《帝京景物略》的九九消寒,“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
家後院的這棵樹遲遲不肯離開秋天,一個還算暖和的中午,給它留了一個影像。
出門還是及其有限,周末的時候只想自己一個人呆著。離家比較進的運河步道曾經盛載着我和狗狗的無限歡樂時光。我們可以一直走很久,相互陪伴。現在我只能慢慢地走上一英里,就已經累得。每天就要考慮,要出門嗎?拄拐杖?手腕筋膜的受損怎麽辦?戴上wrist brace!那怎麽戴手套。還沒有邁出一步,就已經疲倦不堪。但是,大自然總是還能帶給我撫慰。因爲天上的白雲,大氣層,樹林,步道,運河,落葉,樹枝,它們總是在。
在停車場看到一輛車上的裝飾,想着車主一定有著非常强烈的興趣愛好。
步道入口處。
第二周去了一次紐約市,來去匆匆。看著熟悉的街道,大概率是不大會再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了。心中悲苦。那天氣溫很低,太陽明亮但卻溫暖不足。
準備回去的時候自然碰到高峰,還是決定儘早離開市裏,過了大橋,去了韓國城,無論如何,在寒冬的日子裏有一碗熱氣騰騰的火鍋總是暖心的。有人為我做久違的豬蹄,感覺有那麽一點點幸福。
冬至之前下了雪,比預期的要厚。
不能出門掃雪,只能從家裏各種窗戶看看外面的世界。
家門口的韓國超市在盼了一年多之後,終於開張了。我做了一天的麵食后,出門轉悠一下,出超市的時候,隊友說要不要去看看日落。去了附近的公園,視野比較開闊。那天正好冬至。日照最短,但是過了這天,白日就一天天地長起來了,想着都覺得很安慰。
最期盼和振奮我心的自然是狗狗過來度假。臉上的毛色有點發白,畢竟已經九歲多了。
上個月月底開始除了每天的簡短的日記之外,又另外打
開一本本子記錄一下每天的Listen, watch and read。這樣能比較清晰地知道自己是順了哪根藤摸到的哪只瓜。記錄下來翻看的時候,就發現每一天各有側重,聆聽,觀看和閲讀的比例各不相同。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裏有更多的閲讀和書寫。
播客
播客有的時候已經成爲了我搜索引擎了,除了訂閲的播客可以挑選更新的進行收聽,如果對某個人或者某部作品有興趣的,也可以集中收聽。這個月,集中搜索了“張秋子”(其實上個月就已經開始了,從和她的對談到她的一席講話)。
讀過張秋子的第一本書,這個月讀了她的《唐吉可德的眼鏡》,她的第三本書也在“想讀”之中。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408ad6f092eb63cb023d55b
集中收聽了“里斯本丸沉沒”。
看完《黑白厨師》之後特別想找人聊聊。找不到人,就去搜索小宇宙,找到很靠譜的討論:
兩集有關獨立書店的播客,都很喜歡:
這個店主為主播們推薦了一些書籍: 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
對人類學,一直很有興趣,但是感覺範圍宏大,無法“下手”
聼了下面這期播客,立刻找來她的《易碎品》來閲讀,閲讀體驗酣暢淋漓,代入感很强。
讀完《易碎品》,找到下面的播客去沉浸:
這個月故事FM有一則上下集的故事,非常不同尋常。
儅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就會去諧星聊天會找解藥,一般來説都很開心。尤其是在室内鍛煉身體的時候,身體在受苦的時候,精神要愉悅。這檔從不讓我失望,他們聊的有關吃,如何玩劇本殺,如何表達愛,如何在自己熟悉的城市裏帶朋友的一日游,都讓我會心一笑。我能量不足的時候,它是讓人足夠安心的充電寶。
聽這期的時候,我正在外面慢慢挪步,是中國的半夜,我想那個除了我之外還在收聽的人應該也是在大洋彼岸吧。我笑得人仰馬翻的,連連失去平衡。我很感激這樣的播客,給了我足夠多的歡樂的陪伴。
書籍
虛構之愛:
知道這本書就標記了“想讀”,後來高中閨蜜給我買了這本書,飄洋過海來到我家,當時是三部曲中的第二本,所以看完第一本短篇小説集,這本就被擱置了下來。後來聼張秋子老師的播客的訪談和她的那本《唐吉可德的眼鏡》,想起這本書還在客廳另外一個書架上放着。很快地找到了它,一口氣看玩第一遍,然後第二遍,寫下人名。這本書必須復讀,無論是一章一章地復讀還是整本書的復讀,都會給人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如果是讀這本書是玩拼圖的話,第一遍是把碎片倒出來,把四邊都圍好,這樣就知道了大致的尺寸和拼圖的内容,然後分區域地找出顔色相近的色塊,慢慢地把這幅拼圖拼好的時候,尤其是站到遠処觀賞的時候,你會記得曾經是苦惱思索的那一片就是那麽天衣無縫地安放在那裏。
通過播客《我是女博士》第22期節目知道的作者,恰巧微信讀書體驗卡可讀,一口氣讀完。因爲佈局非常縝密,推理也步步穩妥,很久沒有看這麽一本舒服的推理小説了。人物變換忒別頻繁,尤其還用了第二人稱,所以有點累,但是也是一種比較新穎的閲讀體驗。細枝末節都描寫得很生動入微。我想阿加莎的那句話也就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吧。感覺改編成電影或者電視連續劇會蠻好看的。
非虛構之愛:
從知道這本書的出版到海外的購買到飄洋過海來到我身邊,經過幾個日夜和其他書本一起穿插着讀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看她回憶她母親,外婆外公的那幾段,看完一章兩章只能放下,等情緒平靜了再去閲讀。陳冲的文字非常真實,有的時候都覺得真實得有點耀眼。她情感的流淌,她坦白的陳述,她看似不加工的文字,配上那些珍貴的照片,人生的起起伏伏,好幾代人的命運在她這本書中被描繪得非常鮮活。那種放在她父親錢夾裏母親的照片的美麗讓人瞠目。他們一家對科學和藝術的追求的純粹,讓人動容,欽佩。每一章的小標題也想音樂一樣。書本的開本也非常舒適,那麽厚的一本書巧妙地綫裝,可以平攤,讀起來書香四溢。會再去觀看一邊十三邀對她的采訪。能夠在年末讀完這本書,真是由衷地感到幸福。
趕在年底之前看完了這本書,應該會成爲本月非虛構最愛。閲讀的同時也去小宇宙上有關作者的對談的播客聽了個遍。感覺共讀真的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因爲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怎麽可能有標準答案,而一個不經意的細節我忽略了,可能被共讀的同伴留意到了,反之亦然,就跟大家一起在海灘邊拾貝殼一樣,休息的時候,大家都陳列出來,如數家珍地説道説道。所以我想,引路人的角色很重要,作者也談到她有一個宏偉的計劃想寫一下“文學是什麽?”我想,在耐心的等待中,我先記住她說的“脊椎過點”的感覺吧。那種文學,哲學,藝術,科學到最後是一家的通融,醍醐灌頂,應當是最好的享受了吧。
作者的語言如詩歌一樣飄逸,但是卻又讓我感到擲地有聲。這本書文字的表現形式也非常地獨特,有行雲流水般語言的排序,有突出的黑體字,字體突然變大的詞節,也有被遮蔽的詞語,還有那麽幾張模糊的照片。書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十分吸引人,回憶了作者的母親和早期的生活又回到現在,身份從一個兒子到父親的轉變,在這其中一直不停地思考自已作爲移民,作爲難民的身份,切換在這兩種語言之間,因爲語言,對他母親的瞭解和理解和對他自己孩子們的瞭解和理解的對比,非常感人,而且坦誠真摯并且大膽地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非常能夠感同身受,感覺他寫了很多我想表達卻不能訴諸于語言的部分。也算是2024年年末的一個歡喜了。


本月重讀:
這本書裏的小説都是90年代寫的,30年後讀來,那些人物形象還是非常鮮明。非常喜歡《兩個人》,是人生中很多人的生活軌跡的高度濃縮。印象最深的《致無盡歲月》,用了第一人稱寫的小説很容易給人代入感。裏面對武漢一年四季天氣的描寫實在是太鮮活了,讓人感到身臨其境。書中的“我”掉入水箱發高燒都能感覺到冷和熱。人與人之間這麽深遠的友誼,在德國的那次偶遇讓人動容。池莉的文字特別有動感,捧著紙質書,感覺字體都在跳躍。
本月其他的閲讀:
這是一部深度訪談錄,輯二資深作家和輯四非虛構寫作給我留下的印象尤爲深刻。對葉永烈的談話讓我進一步瞭解了這位作家。吳越的訪談很有自己的角度,重複對方的觀點的同事,也抛出自己對其的理解,非常能夠引導談話連續。最後兩篇作者自己的非虛構寫作也是非常好的故事,感覺耳目一新。希望能夠繼續有這樣的集子出版。
對話的方式讓讀者比較容易閲讀。“接納自我,他者信賴,他者貢獻”是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麽,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書中提到的“不要用他人做了什麽去判斷,而應對其存在本身表示西喜悅和感謝”帶給我一定的“醍醐灌頂”的感覺,我是以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所以不付出,不貢獻似乎心裏總覺得有點不能對他人有用的感覺。自由就是被人討厭,這句話也值得阻絕。人與人之間應該清楚自己的課題,但是人際關係的目標是“共同體感覺”,所謂不要太以自己為中心,而是想著能為他人做什麽。非常好的對話。
前半部分感覺看得入神,也做了很多筆記,後半部分對我來説有點生澀了,看得緩慢移動。是一個很好的梳理,也是我第一次深入地閲讀一本有關敍事學的著作。感覺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了。
我不太看graphic novel,所以從圖書館借來這本書純粹是因爲對作者的好奇。很喜歡他為紐約客封面的插圖。整本書實際上就是用細節呈現的,最突出的特徵就是整本書幾乎用黑白灰三種色調,但是非常偶爾的幾頁出現了强烈的橘黃色,非常溫暖的顔色,比如小主人公外婆留下的毯子,那隻丟失了又被找回來的貓,夢境,還有火苗等。這些橘色的出現給無聲無息的生活帶來了一絲暖意,有的時候并不一定是書中人物需要的,或者他們期待的。到處都是一地鷄毛,就是在度假勝地夏威夷也是一樣的,因爲對他人來説是度假勝地,而對居民來説也就是地球上的一個角落一樣,同樣面對着遲到,上班,對年長者的照顧,對年少着的照看,賬單,向前一步,清潔,對喪失的消化等等。我愿多點溫暖的色彩,不一定是桔色的。
年少的思想描寫得非常細膩。
這本書給我感覺是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異國婚姻的不適的點點滴滴似乎主要來自更長一輩,而後來丈夫弟兄和他女朋友的到來有點不知道給這個故事增添了什麽。書中不斷提到的中國人總覺“應該吃苦”的論調聼上去可真是熟悉。更加喜歡作者的另外兩本書。
對世界的理解和對世界的幻滅幾乎是同時來到的。視角不一樣,感受不一樣,生死對“我”來説似乎已經是另一個維度的事情了。
貫穿在作者旅程中的似乎是各地的酒。因爲喝酒去酒吧,就能碰到各種不同的人,那麽生活的多姿多彩也就立刻比較誇張地展現在作者面前了,所以從這點上來説,作者是幸運的。因爲在旅途中,不僅僅是那些網紅地標證明了你的足跡,更是你在旅途中碰到的人和無法預測的一切,到達,還是到達不了,怎麽達到。因爲困在家中,讀這樣的書有一點點自虐的意思,實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向往這樣的旅程了。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也是從徒步中進行療愈。只是這本書裏的是一對夫妻,而那本美國的徒步是一個人。從心底裏,我是非常羡慕作者的,因爲他們能夠put one foot in front of the other.
文筆一般,故事因爲名人效應多少有點傳奇。她的聲色很低,需要習慣一下才聽完有聲書。
聼的有聲書,她母親的聲音是最珍貴的。
先瀏覽了一下整本書,知道一下大致的框架,已經知道會需要做大量的筆記。的確也是做了,大部分還是書寫。因爲書寫本省就能加强記憶的。一些實在比較繁瑣的,打字寫在這裏。其實每個元素還都可以深挖,比如説清晰,標準究竟是啥,而這的確是一切思考的基礎,然後才有可能説到假設,推導和結論。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地反省,跳出思維的局限性,至少是有意識把獨立思考判斷放入日常生活中。
The main point of this book is about the scarcity loop: opportunity -> unpredictable rewards -> quick repeatability. So long as we break the loop and have an abundance loop, then we are the masters of our lives. The author has listed a lot of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loop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our live and it is interesting to know sth. new.
沒有什麽太多的新鮮的概念和内容,無非就是要吃好:吃乾净的有營養的食物;睡好:保證每天的睡眠數量和質量,并且持之以恆;堅持鍛煉,每周建議150分鐘的鍛煉,計算平均心跳如下:你最大的心跳值:220-你的年齡,然後乘以0.64。一周三次受阻運動,不要久坐,遵守每一小時就讓你動一下的提醒;處理好精神壓力,瑜伽,冥想,寫作等等。把自己的身體看成一個整體,而不是隔離的器官,這裏有點中醫的意思,不要脚痛醫脚,頭痛醫頭。感覺除非科學有重大突破,説來説去就是這些了。關鍵還是要做到,尤其是一直做到。
反鷄湯對追求幸福的重新思考。擁抱不確定性,接受失敗,順其自然。
飄洋過海來到我身邊的紙質雜志,拿到手裏,就感到非常的滿足。
影視
很多電視劇到了結束本季,所以看上去我看了很多一樣,其實就是收官了。希望來年想看的速度慢於看過的。
電影之愛:
五顆星都不能表達我對方勵的尊敬和敬仰。這部片子太需要被全世界人們知道了!!!我不能全程一下子看完,因爲情緒實在是太滿溢了,必須得停頓一下再繼續,才能舒緩一下心中的痛和悲傷,為那些人爲照成的犧牲,為在危難時候挺身而出的戰士,為他們的後人,為遲到了那麽多年的可憐的補償。因爲導演,他們才能得以相聚,才能把他們的故事及時地說出來將給我們聼,看到兩個拍攝當時還建在的三位親歷事件的受訪者在電影放映的時候已經離開人世,心裏又是一陣疼痛。那張模糊的在報紙上分開的全家福,那個年輕的爸爸寄給自己年幼女兒的洋娃娃,都讓我動容。如果2024只看一部電影,就看這一部吧!
看得非常傷心。希望那條狗狗有一個很好的歸處。一老一少在公車上的時候最快樂,還聼了一段演奏,也算是給他們的安慰了。
作爲她的第一部執導的影片, 感覺有一謝謝割裂感,連貫度不是特別高,但是我感到她已經通過大屏幕非常清晰地告訴了我們她想表達的意思,那就是“女人對你們來説是什麽。”非常喜歡影片中女性友誼的兩個小細節,一個是她在化妝間,化妝師給她的鼓勵;還有就是她在酒吧,服務員對她傳遞眼神的心領神會。這兩個細節真的讓人非常溫暖。我也比較認同導演對施暴過程的淡化,因爲我們真的不需要再用鏡頭去放大這些行爲了。最後的結局稍微有點倉促,但是為這部影片鼓掌!
電視劇之愛:
這個月有一周多的休假在家,狠狠地觀影,一口氣看了好幾個劇集,所以實在是分不出上下
這部劇立意非常純正,催人向上!宋佳把張桂梅演活了。為她的夢想,對夢想的執著、追求,讓人振奮,給我感動。
不記得上次不睡覺追劇是什麽時候了。今年開春的時候就曉得了這部劇,但是想攢在一個能一口氣看完的時間段。因爲是黑白拍攝,所以鏡頭的美在視角和比例的安排下完美呈現。就是心裏覺得可能有點稍微對不起意大利那美麗的風光。故事已經被反復拍攝過,也勾起了我想去讀原著的願望,一看這一系列有好幾本書呢,心裏就覺得安心。其實如果沒有下一季,這一季的結尾也算是開放式。世界真是個草臺班子。論人與人之間相同的不可能性。
高中閨蜜推薦看的。兩天一口氣看完,非常精彩。整個故事情節無縫銜接。每一集的推進都很有層次。從男主開始殺劇院工作人員開始,就已經預設了他還會被迫殺無辜的人,但是卻因爲避免一場車禍而導致自己翻車。所以這個人物的性格是非常飽滿的。尤其是他的軟肋,他的家庭。我估計這也是為第二季打下了一個伏筆。女主實在是不能respect,演技平平,成天就一個表情,就是我看不上你。人設上更不用說,沒有底綫,成天PUA身邊所有的人,甚至最後陪她赴湯蹈火的同事。明明曉得人已經死去,卻還用此籌碼作爲交換壓榨她想要的信息,只能鄙視。她也根本無法跟男主打對手戲。希望女中間人和男主搭檔吧,兩個人都思路比較清晰。又要等待一年嗎?
要等多久才能等到第二季呢?超級喜歡這部英劇,很多的元素真是在心坎上:不經意的幽默,英劇的短小精悍,一集破解一個案子,而且都是impossible的,而一個大案貫穿其中,謎底尚未解開。音樂也是把氣氛烘托得恰到好處。我也喜歡解謎~
感覺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喜歡他們的友誼。
綜藝之愛:
早聽説了這部綜藝,放到年末的時候來好好地觀看一番,非常享受。我還是最喜歡Edward Lee,我覺得他是一個藝術家,食物對他來説,早就超過好吃這個境界,他在尋找自己的身份,也願意回歸韓國烹飪,并且將之發揚光大,他的六道豆腐料理令人大開眼界,實在是創意多多。最後決賽時他也不走穩妥路綫,而是表明了他非常鮮明的態度,那就是all in,而且他已經是非常疲勞了,車輪戰地競賽到決賽的位置,所以感覺賽制上的確是有不公平的成分在。想想他最後的那盤年糕甜點早就超過了食品所能給它賦予的意義。他是我心中的第一。我也覺得韓國的綜藝節目不大可能把桂冠給一個外籍人員吧。還有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根據漫畫書做烹飪的,沒有鑽研的精神,是不可能持續地做一個好厨師的。他的淘汰也是賽制有點問題吧?希望能有第二季。
感覺一點都沒有看夠啊。感覺剛開始就結束了。每一集的嘉賓都好棒,天南地北,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很享受這樣的對話啊。 看完白先勇那一集,心中有多麽羡慕在北京觀看昆曲《牡丹亭》的觀衆們。幾乎每一集都被種草很多的書籍和影視。
其餘影視:
我想為這部理想主義影片獻上鮮花。一個細節讓我渾身起鷄皮疙瘩,就是空戰的時候,下面的孩子們在唱歌。我願意相信這是真的,不是任何事情一定都必須符合事實的。藝術本來就是高於現實的。我覺得這樣的接壤是感人的,是讓人,至少讓我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也就是提醒自己當下的力量是重要的,因爲誰都不能保證現在蝴蝶翅膀的震動會給將來的另一個角落帶來什麽。
第一部由西班牙導演拍攝的華人在西班牙的故事,第一代移民,第二代移民,還有被收養者,都在追尋自己的身份,如果能有一絲絲認同,就已經是非常舒適了。感覺拍得相當不錯:戴眼鏡的小女孩只想要的炒飯和春捲和面對餐桌上魚頭和蝦蟹的不安;青春期的姐姐想融入小群體,最終還是受到了傷害;尋求自己的親生父母,在找到之後看到熒屏裏聲嘶力竭哭喊的陌生人毅然挂斷了電話的被領養的中國女孩(其實這個角色讓我一直很不解,為什麽她對同齡人的友好那麽漠視甚至不尊重);還有覺得一生都在為子女付出的父母,守著這一小商店,覺得愛就是付出的交換;自然還有小主人公,她是角色中最可愛的了,一直笑盈盈的,接受友誼,也願意付出,當然也是有著她自己的小心思,强烈地希望和其他家庭一樣的願望讓她拿了一張她心中的“全家福”。細節處理得很到位。
讀過原著,就是讓人感覺寒冷黑暗的愛爾蘭冬天。墨菲的演技依舊精彩,很多鏡頭也有著非常深刻的敘述意義。沒有太多的對話,色彩也是很暗淡的,透過熒屏都能感到的寒冷。不停洗刷的雙手,回憶的穿插,都讓人透不過氣來。所以并不是一部討喜的影片。很沉重。
得知中山美穗離世的消息,非常震驚,找出這部片子來觀看,為少年時期的情誼的純真美好而感動。20年前的影片,如今看來還是那麽撫慰人心。中山美穗一人兩角,非常入戲!以此緬懷。最近一段我們熟悉的共總人物很多都離開了。
標記想看是三年前了,我的人生已經有了非常重大的轉變,已經想不起來怎麽會想看的,順得那根藤摸到的這顆瓜。影像音樂還是可以的,但是故事有點沒有撐起來。女主還是美麗的。
讀過原著。電影感覺有點高開低走,喜歡女生之間的情誼,其餘都是渣渣。
很慢而且很暗,電影裏的狗是唯一的亮光。
給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尾。男主最後自洽了,而檢察官不乾了,不在同一頻率上。
60年前的電影了,如今看來還是很能觸摸人的心靈。男女演員都太唯美了。
非常predictable. 又是一個個人英雄主義,結尾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結局。純娛樂看看唄。
2024年底之前看完了這一季,感覺五味雜陳。拍攝還是非常精良的,兩條時間綫互相穿插,交代了前因後果。因爲沒有讀過原著,所以並不知道情節是否有所改變,但是好幾個人物的刻畫感覺有點突兀,或者說弱者太弱,一絲強的都沒有,比如皇帝,强者太强,似乎沒有任何阻礙。一個人如果被復仇之心所裹挾,那麽所有的行爲都可以被她用一個理由來解釋,包括傷害自己的親人。如果有這麽多的秘密,而且還是骯髒的,真的能算是姐妹情誼嗎?還是只是血濃於水,只有那一個姐妹才是真正的姐妹,其餘的只是一枚棋子罷了,而且還洗腦對方,讓她(們)感覺付出是高於/出於姐妹情誼。
連續5季一直撫慰心靈。
一天看完,被海報上的女主吸引,沒有想到她在中途就消失了。總體感覺是英國很敢拍,似乎只要拍攝有關國際格局的,反恐的,有關政府的,總是有内鬼。為男主的太太最後的行爲而感動,這真是患難見真情,當所有的人都想捨棄他的時候,因爲對大家來説他只是一個可以被替代的人,而對他太太來説,對他孩子來説,他是唯一的一個。為他間斷引綫后的瞬間反應而叫好,這對人在如此高壓下做出如此迅速的反應真是佩服。作爲一個人,是多麽容易被欺騙啊,無論有多少清晰的所謂的“事實”在面前。最後那個女子交代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從惶恐不安到奸笑也就是半秒的時間。所以怎麽去相信另一個個體?信任實在是一件非常不可能的事情。
感覺分數有點偏高了,作爲不停循環的劇本多少有bug,但是重複的鏡頭實在是有點多,而且劇情推進有點緩慢。三位主角的性格的確也是刻畫得不錯,年輕男主的臉部表情有待商榷啊。有幾個對講機對話的時刻還是非常讓人起鷄皮疙瘩的。結尾有點讓人失望,8年之後了第二季還沒有嗎?
他們三個人實在是太暖心,尤其是曉得了女主也是紅斑狼瘡患者,説明了她有的時候形象感覺有點浮腫。最後一集真是情緒多多,婚禮總是讓人感動,揭開謎底大快人心,但是門衛大叔啊~
為姐妹之間的情誼送星星!
不是喜歡影片中的finger pointing,還是有點自嗨的感覺。
每一集一個故事,但是感覺有點越來越弱,故事線也好,人物形象也好,不曉得還會有新的一季嗎。
節奏很快,每一集也很短小,但是都有推進。季末的結尾的cliff hanger真是有點撓癢癢啊!難道還要等一年才能帶來第二季嗎?所有的凑巧組成了這部劇,一大堆的mess需要清潔啊。
很喜歡英劇的短小精悍,6集就把一個事情講得乾脆利落。最後一集揭開謎底的時候,已經猜到了七七八八,但是絲毫不削減我對這部電視劇的好感。尤其是男女主角,實在是很有光環。等第二季。
感覺是很溫暖的一部有關老年人生活的劇,希望能多看到類似這樣的劇。
以前的: 2024年十一月精神瑜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