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意大利之前,跟在美國的意大利同事聊天,她告訴我一個有關米蘭的笑話:民間對米蘭有個講法:The only good thing about Milan is the train to Rome. 在意大利,羅馬和米蘭互相看不順眼。羅馬人覺得米蘭這個城市的人太傲慢,而米蘭作爲意大利的金融中心,頗有大城市看不起其他小地方的人的味道。前一日下了火車,最初的印象就是這個城市的人身高馬大的。
出遠門還是帶了藥,前一天晚上讓孩子吃了,希望很好的休息能夠有所幫助,沒有想到一早醒來,她的嗓子就是2022年底國内每個人都經歷的“刀片嗓”,看她吞嚥口水都十分地艱難。我找到離酒店最近的藥房,買了能緩和嗓子疼的藥,雖然知道只是治標不治本,但是這個時候,只要她能稍微好受一點,也能讓我舒服一些些。藥房的人并不都說英文,一個藥劑師抓來一個能說英文的,她推薦了一款類似潤喉糖之類的含片,說會很有效。
女兒繼續休息。她讓我們還是按照計劃出門。其實昨天的行程也沒有付諸實施,但是心中挂念女兒,所以就想去就近的景點走馬觀花一下。
步行去斯福尔扎城堡(Sforza Castle)也就是10分鐘左右。氣溫一下子升高,讓我很不適應。走得慢。這座城堡曾經是通知米蘭的斯福尔扎家族的居所,現在是博物館。城堡建於14世紀,不斷擴建。
想到又要進博物館參觀那些數不清的展品,我感到有點力不從心。就提議現在外面轉悠一下。突然之間留意到鴿子們跟隨這位女士,再回頭一看,果然是定點來喂鴿子的。所以投喂者和鴿子們互相馴化了,就跟《小王子》裏的小王子和狐狸一樣。
看到一處草坪上孩子們正在做游戲,以爲當天是節假日,後來才意識到其實就是普通的上學的日子,這就是他們上學的内容:在大自然中玩耍。
坐在長凳上,觀察路人。
看到小朋友也離開了。氣溫在不斷地升高。我們決定還是去室内轉轉。
這個博物館有達芬奇在木板室所作的天頂畫。 看來離修復的日子并不遙遠了。
反而收藏比較沒興趣的物件就會跳很快!
逛古堡豪宅類的博物館很大的看點在建築裝飾,例如壁畫,窗戶等等。
展館的空間感也非常舒適,沒有人潮洶湧,可以篤定地信步。
雖然這些雕塑作品沒有這個博物館的最著名的藏品出名,但是這些人物的刻畫的生動和他們和書本之間的關係,讓我想想一定和智慧和美德有關。我似乎已經看不動解釋了。就想毫無背景知識地凝視這些作品,看看我自己與他們之間的鏈接。
米開朗基羅的最後一尊《聖母憐子》(Pieta Rondanini)是這座博物館最著名的館藏。打凿这件作品时他已經77岁高龄,创作的进程非常缓慢,时间从1552年跨度到1564年,仍然没有完成,据说到米开朗基罗临终前的第6天,他才停止了手中的锤子…… 这确实是未完成的作品。我們在博物館裏好一通尋找,結果後來才知道它是單獨存放在另一個展廳裏。
走進去的時候,先看到的是背影,我一下子就傷感起來,因爲看到的佝僂的背。
慢慢走進作品, 從側面到正面,大致一看很是粗糙,沒有逛街的外貌,但是整體輪廓下可以感到两条无力的腿以及和身体断开的那只手臂,似乎整個軀體已經成了靈魂的纍贅。整體的感覺非常簡潔,抽象,聖母子幾乎合二爲一,與收藏在聖彼得大教堂的他年輕時候的雕刻的那一尊完全不是一個風格。
近看耶穌的臉龐幾乎無法辨識。我無法想象米開朗基羅在雕刻的過程中懷着怎樣的心情,一定對生命的最後有所依戀吧,對死亡和生命是否充滿了敬畏?想到他自己說的
“塑像本来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塑像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你自己,而需要去除的是外界的期望。这把雕刻的凿子是人格的独立,若经常反省叩问内心,那么雕刻出这个塑像的时间就会缩短。”
離開城堡,我詢問女兒是否好一點了。她說稍微好一點,含了三篇潤喉片后才感覺稍微能喝點東西了。問她想不想出來走動一下,她同意了。我們就約着在米蘭大教堂見面。做計劃的時候,看到非常一致的信息就是登頂米蘭大教堂是非常值得的。但是我還是很猶豫,想想已經接近旅途的尾聲,幾乎每天都在看教堂,是否會審美過度。所以還是沒有提前購票。
遠遠地就看到這座哥特式的建築,和前幾個城市看到的教堂不大一樣。從上而下滿滿的都是雕塑裝飾,非常繁複精美。結果這幾天在米蘭大教堂的廣場上搭起了臨時舞臺,有一個演唱會正在舉行,感覺有些混亂。大家的興致都不是很高,就沒有進教堂内部。看來和這座花費了近六世紀建成的意大利最大的教堂沒有緣分。中午的太陽晃得我都感覺頭痛。
米蘭大教堂旁邊就是著名的艾曼紐二世迴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以華麗的玻璃穹頂著稱。裏面很多高級時裝品牌和美食餐廳。
我們隨便逛了逛,找了一家中餐,至少想孩子吃一碗生日面。結果這家中餐居然有非常大衆的番茄雞蛋,而這道家常菜是女兒的最愛。是呀,外出那麽多天了,又生病,一道番茄雞蛋作爲comfort food,真是解千愁啊。看她吃得多少還是勉强,可以推斷她的嗓子還是不舒服的。吃過飯后,她說還是想囘酒店休息,就離開了。
我和隊友慢慢地走回去,路上遇到一個市場,看着這些類似中國的熏肉,臘肉,感覺大家處理肉類的方式不過如此,無非是味道的變換。
走累了,看到人們就坐在某一建築的階梯前,正好在一片陰影中,也坐下來歇個脚。
觀察路人:
看到很多吸電子烟的女士。
回去的路上看到的植物,不知道名稱。
聖毛里齊奧堂(Chiesa di San Maurizio al Monastero Maggiore)其貌不揚,就在我們住的酒店隔壁。外觀看上去灰撲撲的,而踏進教堂就立刻被宏偉的天花板所吸引。色彩明亮,直入眼簾。據説這是米蘭規模最大且古老的女子修道院。内設有聖堂,宿舍,農場,幾乎隔絕與外面的接觸。而且參觀是免費的。
教堂内的壁畫十年前翻新,大部分作品由達芬奇弟子贝纳尔迪诺·卢伊尼(Bernardino Luini)所畫。内部裝修十分華麗,是名副其實的“金碧輝煌”。
内部的中殿用分隔墻隔開。我進門的時候,就有工作人員告訴我穿過那個小門,還有很多在後面參觀,但是要當心脚下臺階。後來才知道穿過校門后是修女們做彌撒的地方。後面真是別有一番天地,佈滿了壁畫。
很多細節真是美不勝收。
我猜想畫的是諾亞方舟
回到酒店,大家都睡了午覺。傍晚時分,才醒過來。找一家日本料理餐廳給女兒小小地慶生。
太陽終於退下了,可能是因爲休息過了,又吃過了,大家精神好了一些,就準備看看夜景。Venchi的巧克力在羅馬就選了很多,也吃過幾次他們的冰激淋,很喜歡。
這樣的夜景讓我突然之間想起了上海的外灘,思念的心緒突然噴湧而來,措不及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