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到達意大利的飛機都是一早,無論是飛米蘭還是羅馬。掙扎了一下還是買了從紐約出發的飛機。事實是在出門的那幾日,紐瓦克機場的工作人員嚴重匱乏,造成了大量的航班取消和厭惡。心裏暗暗地為選在肯尼迪機場而感到僥幸。
出發前一周定好了停車的酒店。
出發前一天還在為要不要在當天參加另一場畢業典禮,最終還是主人公說不要去了,否則心理壓力太大了。這樣在出發當天沒有了太多的壓力,最後收拾完行李就出發了。一路比我想象的要容易一些。中間看看我們在哪裏?天上人間。意大利乘務員心很大,到快要降落前一個小時不到開始發放到達前小點心。當地時間上午5點多的樣子,而我的胃卻是美國半夜的胃,絲毫沒有食欲。到達時候的景色讓我的精神爲之一振。
出機場一路順利,等待一輛稍微寬敞的出租送我們去酒店。一路上出租車司機大姐很能聊天,跟我們說她和她先生兩個人共同開這一輛車,她是早班,而她先生是晚班,所以互相不照面,努力掙錢。她的英文有着濃重的意大利口音,但是也非常地有音樂的感覺。後來幾天才知道,出租車司機能說英文的寥寥无几。她還説自己平日還去大學修藝術,不是為了找工作,就是因爲喜歡。生在羅馬,長在羅馬的她説起羅馬的歷史悠久,藝術資源的極大豐富真是滔滔不絕。得知我們第一次來意大利,她熱情地以主人的身份歡迎我們。我也詢問她,是否有要去美國旅游的願望。她說,想過,但是飛行時間實在是太長了,如果要去,一定要在美國呆上一個月,才不浪費她旅途的辛苦。我附和道,可不是。
在早高峰時間到了酒店,還不如入住,就暫存行李,拿上隨身的包,開始了對意大利的親自的丈量。雖然是一早,但是在賣吃的地方已經能夠看到披薩,奶酪的白,罗勒的綠和番茄的紅,是那麽地耀眼,無時不刻地提醒我們已經踏上了這個國家的土地。找了一家早餐廳,吃過喝好。女兒很大方地練習用意大利語點餐。絲毫沒有後半夜的疲憊。可能也還是處於一種非常興奮的狀態。
因爲擔心航班會有所延誤,所以跟第三方的旅行安排在了第二天和第三天。所以這一天是自由活動,也不知道會不會需要提早回酒店休息。
按照計劃先去了羅馬重要的地標之一,特雷維噴泉,俗稱許願池。它在三條道路的交匯處。打造特雷維噴泉的設計師沙維(Nicola Salvi)接受教宗的任命,以「海神凱旋」為這座羅馬許願池的設計主題,採用當時流行的巴洛克風格,後來建築師喬凡尼 帕尼尼接續他的工作。1762年完工的時候,當時的任命的教宗已經離世。
之所以被稱作許願池,最早是羅馬士兵出征前會在此投下硬幣祈願能活著回來,投一枚硬幣寓意重回羅馬。 兩枚呢,則學業和工作都順順利利;三枚呢,保守婚姻,無論是你求結婚還是離婚。每年大約有3000歐元的錢幣投進噴泉。打撈硬幣成了這座城市的另類觀光收入。 羅馬許願池每天人潮洶湧,我也放棄擠到岸邊,雖然也還是有工作人員在維持秩序,但是許願的心情已經當然全無。萬神殿(Pantheon)是一座古羅馬時期宗教建築,被米開朗基羅譽為“天使的設計”。事先沒有買票,因爲不清楚到達的具體時間。在網上論壇看到大家都推薦用現金購買門票的隊伍很短,所以打算碰碰運氣。到了跟前才發現只有一條購買門票的隊伍,好在移動起來也還算快。
進入建築内部,感覺整個節奏簡潔明瞭,主體為圓形,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頂部直徑長達43.3米的穹頂,是自從建成到1436年間最大的穹頂。而穹頂的頂端的圓形大洞是整個建築的唯一采光。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纖的角度。我們去的當天是多雲的天氣,所以並沒能看到中午的太陽光束。但是我的内心也已經是爲之震撼。想起看的紀錄片中提到當時的人們能用混凝土澆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頂依然是一個奇跡。
各式的畫在大殿的周圍。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會看到無數版本的“天使報喜”。那天看到的第一眼心中是狂喜的。
西班牙階梯是全歐洲最長、最寬的階梯,總共有135階。到達的時候,我已經感覺非常疲倦,根本沒有要攀爬的意願,只想坐在階梯上歇脚。孩子自己去爬了,一個來回后,找到我,告訴我頂上是一個教堂。想起多年之前看的《羅馬假日》,自己也來到了電影中的場景,想想還是有點不可思議,可能時間畢竟是美國的後半夜,睏意也慢慢地浮現上來。
從羅馬機場出來,我們就看到這種非常有特色的樹,後來跟意大利的同事聊天,才被告知是歐洲特有的松樹。感覺姿態非常妖嬈。
我低估了Galleria Borghese的受歡迎程度,以爲也可以像萬神殿一樣當場買票。我們到達的時候被告知當日的票已經買完,着急地找了第二天第三天的票,也都已經脫銷。這種情況我曾經預想過,所以對我打擊沒有那麽地大。但是對藝術有着熱愛的女兒多少有點沮喪。我就安慰她說,“這次意大利旅行對你來説肯定不是最後一次啊,留點遺憾,可以為下次的來訪做準備哦。”
我知道她最想看的是那尊雕塑:
後來我們還是買了用大理石塊做的冰箱貼,展現了這個雕塑的局部。
在這片綠色中晃了一會,到了一個高點,可以看到羅馬全貌。
導游説到,梅迪奇山莊建於16世紀中葉,最初由斐迪南·德·梅迪奇(Ferdinando de’ Medici)於1576年購入並擴建,作為梅迪奇家族在羅馬的居所。1803年起,由拿破侖決定成為羅馬法蘭西學院,是一個由法國政府資助的藝術與文化研究機構。每年選拔藝術家、建築師、作家、音樂家等到此進行為期數月到一年的駐地創作與研究。被選上真是很幸運呢!我可以感到女兒羡慕的目光。
室内裝飾由壁畫與雕塑融合,展現了梅迪奇家族的審美與權勢。 那些鑲嵌在四角的畫更加讓我感嘆。而這還僅僅是揭開藝術大殿中很小的一個角落就已經讓我們眼花繚亂了。
最最享受的還是Pincio露臺。早知道這裏也能享受永恆之城的全景,真是應該省下剛才在綠地中走來走去的力氣。
。
回到酒店我感到非常累。一來是時差,二來是心中沒底,那麽長時間地在外面晃悠,還是第一次。所以迫不及待地想休息,至少讓我的腿休息一下。他們兩個出門去吃飯了,給我帶了外賣回來。第一天吃意餐,真是覺得連水覺得味道要很多。後來被他們勸着還是出了門,在Venchi巧克力店裏吃了第一頓Gelato。所以在意大利的第一天,吃了羊角麵包,披薩,意麵和冰激凌,感覺所有的對意大利美食的向往在一天内濃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