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星期二

2022六月读书/听书

 6月以來,上海慢慢開始復工復學,但是很多詭異的事情還是在默默地發生,沒有72小時的核酸結果就哪裏都去不了。所以生活還是不容易。所以說回到疫情之前感覺是完全不太可能了。

而自己的生活也慢慢地改變。恰逢整整一年,回想起來還是不停地傷痛。不知道自己以後會不會就停止了回憶,多少人對我說,向前看。可惜我是老眼昏花,不知道看哪裏。不過唯一的一個亮色就是學會了手動開車,去火車站接了從DC遠道而來的高中同學。然我感到有了那麽一絲絲對生活的掌控。第二天接著自己一個人跑去(以後用這個動詞,都是比喻的用法)玫瑰園,一邊看著怒放的玫瑰,一邊感到物是人非的惆悵。



疫情前的初夏這張椅子上有著我心愛的兩個小東西


所以看書是以後唯一還能讓我和這個世界鏈接的。能到室外去的時候,就珍惜,能夠一邊聽書一邊挪步,那就更加讓我感恩了。

帶我去另外世界之虛構篇

這個月讀了兩本以印度為背景的書,兩本都很喜歡。連書的封皮都是一樣的灰色風格。

這本裏的印度都是衆生相,非常有在異國的感覺。朗讀者非常棒,把每個角色都演繹得惟妙惟肖。三代人的空間是怎麽被填充的?這本書是一系列裏的第一本,會去找第二本來讀。

月初玩了一張拼圖,是英國古典文學,給同事看的時候,被問,會先看哪一本書?我說就選那本最左欄裏顔色最暗淡的,就是這本A Passage to India。故事本身很簡單,並沒有太多的起伏,但是人物的刻畫非常入微。看完了還是覺得不過癮,又去挖出電影來看,拍得不錯,如果沒有看過書,感覺看電影也能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意思。


不知道怎麽的,覺得這本書很日本,就是那種什麽都可以,又什麽都不可以的狀態,就是現代人的生活的困境,孤獨,但是卻不願意邁出一步向外的步子,欺騙對方,其實結果確實欺騙了自己,就是人的不確定性,生活的不確定性都讓人感到非常無力,即使有力,也不知道把力氣往哪裏使的感覺。

成長的故事,人生就是成長,有的緩慢,有的迅速,有的措不及防,有的等得都不耐煩,有的寂寞,孤單長大,有的熱鬧,回想起來的時候總有人上車下車。我喜歡讀所有成長的故事。

一直對有標注romance的書不怎麽感冒,而且書的封面也有點讓人浮想非常cheesy的beach read,結果卻出乎意料地吸引人,故事慢慢展開,人物一個個地被介紹進來,就跟一副拼圖,慢慢地找到了那符合的那一片。一個好的故事,幾個比較的豐富的人物形象,如果朗讀者再給點力,就比較完美了。

有些書就是讀得開心,暢銷書估計就是這種感覺,comfort read,就是純消遣。也沒有什麽不好的,不是所有的書拿來都都需要讀出個一二三四五的。有的時候就是have a good time。

這本書的場景感非常强,加上緊張的節奏,改編成電影一定賣座。

作爲thriller,這本書的閲讀體驗還是很不錯的,一口氣聽到書的最後,謎底慢慢揭開。朗讀者很不錯,幾個人物角色的切換都非常自如,尤其是當地帶有葡萄牙人口音的敘述。

這本書的講述角度非常新穎,你讀過罪犯自己講述犯罪的故事嗎?這本就是這樣的一本小説,滿足了我的好奇心。閲讀/聆聽體驗也是相當開心。

可能是看到有關這本書要被改編成影視劇的消息,於是又找來讀,給豆瓣添磚加瓦地增加了這本書,看到Goodreads裏的標志是全年手術前的幾天,想想那個時候是怎麽都不可能有餘力在豆瓣添加這本書,所以就沒有任何記錄。又聼了一遍,一些細節就慢慢地回憶起來了。這本書的構思很巧妙,我們也可以因爲它是虛構的,所以接受其腦洞大開。

下面幾本都很一般,有些開頭還不錯,但是故事發展略微平淡,很快猜到了前前後後。如果沒有時間,可以skip。

應該說是很不喜歡,好像給讀者感覺中國人弄虛作假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

幾本青少年讀物:

應該説充滿指揮的永遠是老的一代,因爲時間的沉澱。

作爲青少年驚悚小説,這本書的節奏如果能更加快一點就好了,有了一些不必要的拖沓,但是總體來説還是有一定的可讀性。

很好的開頭,可惜故事的發展比較平淡。


學無止儘之非虛構

這個月讀了兩本有關經歷疾病的書,每一本都讓我唏噓不止。作爲病人,我非常能感同身受兩位作者的遭遇。奇怪這兩本書居然封面都有一定的相似度。最啞口無言的時候就是熟人見到我后說,“你看上去真不錯。”怎麽叫不錯?能走路?沒有掉頭髮?還活著?所以如果出門我都是要避開人的。不要告訴我很關心我,因爲日子的瑣碎,耗盡心裏的日常細節是正常人無法去想像的,所以不要告訴我你能理解,不經歷不可能理解。如果能聆聽,就已經是最大的關心了。如果不能,請不要說。不要告訴我做了一,你就一定能得到二。沒有公式。ABOSULTELY NOT!

這本書側重的是尋醫的難處,那一頁頁為了尋找一個確證的艱辛,然後就是模糊的推斷,每天辛苦地生活。所有有關疾病的一切都是模糊的,灰色地帶。治愈早就不在計劃之中,只是在如何能和疾病共存的情況下提高生活的質量,非常艱難。即使有著感同身受,每個人背的十字架都是不一樣的。

讀到書的最後一頁,最後一段,合上書本的那一刻,我熱淚盈眶。不僅是這本書裏的書寫打動了我,因爲我自身的經歷,跟作者,跟書裏他提到的每一位身體上或多或少有疾病的,有缺陷的都有著深切的共鳴,更爲重要的是,他們每個人的態度,對待自身疾病的,對待生活,都讓人感到欽佩。生活就是不聽地在如何處理失去。他寫道的跟父親開車一起聼歌的那一段,還有每一段對狗狗Regan的描寫,還有他朋友的細緻的觀察記錄,都讓我感到非常感動。他的遣詞造句讓我覺得閲讀他的書非常愉悅,雖然是不是地要停留下來,反復默讀他寫的一些段落。的虧在2022年上半年快要結束的時候讀到並讀完了這本書,讓我終於有了2022至今的最愛。

非常感人,因爲真摯。我想我可能會一直去尋找有關grief的話題,不想去找所謂的closure了,如果不存在的,怎麽能找到?

一直熱愛《讀庫》,還在慢慢地讀去年飄洋過海運來的《讀庫》,那三套放在書架上,感覺很踏實,如果真的書荒了,它們還在,結結實實地安安靜靜地等著。不是每一本裏每一篇都會有共鳴,尤其是超過我理解力的硬科技非虛構書寫,記得裏面有一篇就是百思不得其解。就跟茫茫人海裏,碰到的人,能擦肩而過的時候聊上兩句,就已經很感恩了。

回憶錄:

讀完之後就讓我覺得回憶錄其實非常私人,能夠非常坦蕩地面對自己的内心,是需要勇氣的,不是寫出來后,捂著眼睛就完事了。

感覺作者是找到了自己的calling,很羡慕他,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的。節奏很緊凑,有的時候都不覺得是在都非虛構,比很多虛構書都要讓人沉浸其中。

很真實,不是純粹地頌揚母愛。任何的愛都是messy的,母愛也不例外。

散文集子:

感覺散文集子要寫得好,也就是看著有共鳴,或者就是純粹的語言優美也能給人帶來一定的舒適,並不是那麽容易。很難找到有非常出挑的。

作家的衆生象裏,最喜歡的是寫陸星兒的那一篇,非常真摯,直言不諱;普通人的那一部分,最喜歡的是書寫她的兒子,也是真實得讓我感動,不做作,不掩飾。

感覺風格還是原樣,只是把背景放在了疫情期間。

科普類

科普類有關頭腦的書籍很多,這本有點小兒科了,該絕太通俗易懂了。

有關飲食的書看過很多了。估計這本也沒有太多的新意。只是它是我去鎮上新的圖書館裏“New Material”裏瀏覽的時候看到爲數不多的中文書。看著親切,所以就帶了回來。果然這本書的重點就是不吃糖,至少少吃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走路

  不知道是我喜欢散步时候能听书呢,还是听书的时候能去走路。两个我都喜欢,所以在这个周末,我走了两次。 难得这个周末逃离了降雪和低温,气温居然还在这个三九的日子里有了意外的回升。 周六,针灸回来,就忙着做午饭。午饭后,我就独自出门了。早晨出门的时候,因为有了温暖的气流,雾弥漫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