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的閲讀有點小瘋狂,因爲沒有太多的好事情發生,得到的消息都是不如人意的,但是還是要生活下去。
第一個周末,跟閨女一起去臨州的一個小鎮去送我拍的一張照片,凑個熱鬧。看到了Story in Sands的沙雕。這些故事閨女都看過,看一個角落就知道是什麽故事。
第二個周末和閨女一起去玫瑰節。其實就是一個公園的玫瑰園盛開的時刻,請一些當地的人來擺個攤,有些live music,大家熱鬧一下啊。
婀娜多姿
再次進城,還是那個唯一的路綫。
令人無限遐想的夕陽。
回家的路上經過Staten Island,找了一家夫妻老婆的韓國餐廳,當然要嘗嘗正宗的石鍋拌飯。
這個月又有一個長周末。周六自己去附近的農貿市場轉了轉,買了蘑菇和蠶豆;周日臨時起意去南邊的農場摘櫻桃。比開門的時間晚到了一小時,沒有想到已經烏泱泱的全是人了。回去的路上順路去了Cherry Hill的南翔小籠,沒有想到人氣超旺的。
周一閨女一定要帶我去海邊。是有日子沒有去海邊了。雖然到海灘行走很艱難,但是只要有海風的吹拂,一下子覺得萬事都可以被期待的感覺了。
知道那天的消息不會太好,所以給自己安排了author's event right after,結果到達了地點之後卻被告知作者身體有恙不能出席,會另行通知。失望之餘,只能買一杯冰激淋聊以自慰。
收到了大洋彼岸的書和筆,還有太有少女色彩的記事本,很珍惜。
別人的故事,另一個世界之虛構閲讀
下面的前三本書是這個月裏虛構最佳。第一本書很偶然的一個機會發掘出來的,就像交上了一個新朋友。
有聲書聼的,有的時候未免會走神。但是那些聼進去的句子,非常直擊心靈。所以希望有空我能捧起一本真正的書本仔細品嘗。兔子自然是比喻,形象也都非常生動,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兔生,其實也就是人生了。
而下面這兩本書的作者並不陌生,各自都已經讀過她們的其他作品,非常喜歡,不一樣的喜歡。語言優美就深深地打動了我。所以就像是又跟老朋友們見了面。
她的書吧,感覺沒有故事情節都可以很好看,因爲寫得實在是太美了。她也有長句子,細膩,融入人心;她也有短句子,有點時候就是一個單詞,但是也是非常合適。這又是一本人物驅動的書。不是說故事情節不重要,尤其是她的寫法是從多個人物的角度去寫,并且還是在不同的時空跳躍著,所以感覺讀書的過程就是一個拼圖的過程,知道最後,你知道就是那麽幾片,很容易找到它們的位置,但是你卻不捨得拼完,因爲故事就要結束了。她寫家庭,家庭成員之間的糾葛,各種各樣的愛,原諒,關心,思念,實在是絲絲入扣。
已經不知道是門儸的第幾本書了,有一點點審美疲勞了。寫得還是非常細膩的,而且有一種加拿大特殊的冷。
一口氣聽完,功勞全部歸於朗讀者。故事本身有限懸念,但是我一開始還是有點小糊塗,後來才意識到是有一定的魔幻的成分在内的。最後所有的碎片完整地拼成了一副圖畫。
很暖心的一個故事。忘年交感覺總是比較溫馨。
她的書,水準相當平均,詼諧中充滿智慧。
有的小故事不錯,感覺作者非常能用排比句。幾乎每個故事裏都有。
戰爭作爲一個背景,在這本小説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爲它引起的分離,相識和相聚。故事本身並不太多的發展,但是就是這個決定引起了很多人一聲的變化。讓我想起Rixi,因爲突發事件不得不改變她的狗生。
讀過好幾本white trash的書,也有非虛構文學講到Oxy給整個鎮子,甚至全州帶來的災難性的打擊。所以這本書裏的描寫並不陌生,但是以第一人稱來講述親身經歷,還是讓人很容易有代入感。
書的前半部分幾乎想讓我放棄了,沒有一本移民小説這樣詆毀自己的故鄉。當然,對二代來說,她們并不覺得父母的家鄉是他們的家鄉。然後就突然覺醒了。感覺有點突兀。不喜歡女主角,太多的抱怨,不懂感恩。
兩條綫的敘述講述故事已經不是那麽新奇的事情了。都忘記了自己怎麽順藤摸瓜找到的這本書,但是感覺有一點點拖,人物形象刻畫得比較飽滿鮮明。
感覺沒有第一本好看。估計就算這個系列再出,我估計我不會再看了。適可而止是看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小規律。
上次都池莉的小説已經是多年之前的事情了,最近很有幸在普林斯頓圖書館借到了這本書。看完過後的感覺就是覺得非常爽。她寫作的風格還是那麽直來直往,有一説一,但是又説得那麽透徹!生活是火熱的,裏面的人物們都那麽認真地用力地生活,非常讓人羡慕呢。
聼的有聲書。書裏的描寫很細膩,題材也是沒有接觸過的。
抱著極大的好奇心想讀這本書,居然在普林斯頓公共圖書館裏借到了。打開書本后的閲讀卻讓我十分失望,結構比較混亂。敘述也是跳躍得厲害,議論和敘述夾在在一起,混亂不堪,可惜了描綫那個年代的一個好題材。
學無止境之非虛構閲讀
先看的紀錄片Stutz,然後順藤摸瓜找來的書。感覺自己可能還是喜歡影響,所以紀錄片裏有圖畫的分解反而顯得更加生動,容易被記住。書裏羅列了五大工具和五大higher forces,以gratefulness作爲所有high forces的源泉。感恩之心,不是就嘴上説説,甚至羅列一下自己感恩的事情,物件,而是要周身能有經歷,并且不停地經歷才是真正的使用了工具。
這個月讀了几本回憶錄
一直以为回忆录应该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作的。所以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奇怪,更像是散文集。作者的父亲在书里出现过几处,但是作者的妈妈确是无处不在。语言非常优美,很多处也是很感同身受。
非常坦誠,令人尊敬。
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有關攝影的書來看,非常開眼界。自己去拍,似乎總被自己的視角局限着,所以看看別人的作品,開闊眼界。
這是她的記錄,卻又是緬懷着他人。不一樣的心思,不一樣的眼睛。
非常喜歡這本書的設計和構思,不明白為什麽要說是給孩子的指導。我的感覺是應該給所有人的如何去看的指導。希望能多點這樣的導讀書籍。
很喜歡朗讀者,所以聼了這本哲學小冊子。但是這本書裏的内容的確是需要消化,所以會去看具體的書,慢慢理解。
很唏噓,為男主的一生。
類似經歷的人實際上很多,作者只是寫了出來并且發表了。因爲我自己的經歷,所以看這樣的書的門檻提高了很多,並不爲所動。
只要想有一顆不沉重的心,或者就是想讓自己的疲憊的心暫時休息一下,那麽就找來她的文字,從來不會讓我失望。
知道《十三邀》這個訪談節目,看過幾集感興趣的,感覺很不錯,裏面的對話和訪談的時候并不完全一樣。沒有想到圖書館裏居然有四本全冊,可以慢慢借來看。
最喜歡“笑你梁兄真像呆头鹅”,多麽有意思的一篇文章,“天选之子”是最讓人思考的;而最有感觸的則是“旧杂志里的青春…”,很有同感。
俞敏洪老師還是比較真誠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