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星期二

2022年七月读书/听书

 這個月裏Rixi回來了三次,爭分奪秒地跟她在一起,所以感覺生活的中心跟上個月不一樣。吸取了三月份的教訓,嚴重知道了”欲速則不達“,所以一再告誡自己慢一點,再慢一點。

一個破夏日高溫的七月,不能再肆意地走上自己想走的路,聼這自己想聽的書目或者節目。周圍的人越來越多地得了新冠。沒完沒了。

跑去兩次新的圖書館,一次是和兩年沒有相見的同事碰頭,她給我從日本帶來了小點心,說是讓我口裏淡而無味的時候品嘗。我很感激,感動。能想到我,付諸行動。

這個月裏感覺聼了大部分的書是沒有啥太深的印象或者說connection,所以愈發珍惜那些給我帶來共鳴的書籍。以後要更加毅然地放棄那些書,多花點時間放在值得我花時間的書上。哪怕是大部頭,也應該下定決心啃一下。

讀/聼一個好故事之虛構

這本又是金嗓子朗讀的一本書。因爲這個朗讀者,真的給這本書增色不少。還是有關家庭關係,手足之情,當然少不了戀情。書中的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三胞胎彼此之間並沒有那麽深厚的bonding,但是卻因爲唯一的“晚到來“的妹妹又從新被聯係在了一起。秘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用秘密有意地去傷害他人,包括家人,那麽就把人性裏的“惡”表現出來了。但是最讓人不喜歡的哥哥也是有可愛的地方,比如對媽媽最後的毫無保留的保護和照顧。所以人是複雜的,人生是複雜的,如果能找那麽一點點的聯係和親密,就覺得想圓滿的生活又邁近了一步。我會重讀這本書,因爲實在是 打動我心。

這是這個月裏最喜歡的一本,我太以來朗讀者了,給我帶來的愉悅之情真是不能言表。讀完整本書后再去看封面,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故事寫得很優美,但是整個情節比較簡單,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愛情故事。所以享受的文字的美好。有時間可以重讀。沒有想到作者是一個那麽年輕的小夥子,字裏行間的老道,甚者參雜着的滄桑讓我對他刮目相看。

這本書是特殊的周五帶去並看完的。就是冲着紙質書的單薄。沒有想到一口氣就看完了。中間還拍了喜歡的幾頁。也分享給了閨女。她給我一個笑臉。



一般來説續集總是不如第一本,但是我覺得這冊續集一點都不遜色,我聽得特備投入,因爲語言實在是生動形象,把在印度的芸芸衆生刻畫得栩栩如生。女性,尤其是底層女性的悲哀命運和驚人智慧經常讓我唏噓不已。那些深藏在我們内心的秘密,只能對信任的敞亮。語言豐富,尤其是比喻,幽默卻得體。真是不可多得的閲讀/聆聽體驗。

一邊聼這本書,一邊為作者能夠如此生動地駕馭平凡的語言而欽佩。

這本書純粹是因爲朗讀者而去聼的。因爲連續聼了朗讀者演繹的兩本書,而且都非常喜歡,於是愛屋及烏,順藤摸瓜找到了這本,有點小失望,感覺内容沒有太大的新意,多少有點重複了。

因爲是第四本書,所以期望值多多少少還是比較高的,宗教意味濃重。

知道作者是恐怖大師,她的最最著名的那篇The Lottery,估計會看書的人都度過了。這篇卻截然不同。文筆還是一如既往地細膩,心思意念描寫得栩栩如生,但是期待的恐怖卻沒有躍然紙上,難道是我不夠敏感嗎?

這本書述説這不一樣的母愛,或者說是不一樣的作爲母親的體驗,字裏行間倒是有些絲絲的涼意,雖然還沒有到恐怖的級別。

有點强迫症,因爲看過第一本書,續集出來就一定想讀。還是為書裏可愛的機器人所感動。

對過作者的另外兩本書,都非常喜歡,盼來的新書,很有期待,但是讀完之後卻失望,這次沒有講到時間穿越,卻拿起了基因改造這個議題。作者對文字的駕馭還是非常生動,畫面感很强,感覺可以改編成電影。不知道換一位朗讀者是否可以改善一下聆聽體驗。

我很喜歡Hank Green的播客,也喜歡這個系列的第一本書,但是這本書,我卻細化不起來,感覺有點亂,想表達的東西太用力,反而很自然地讓讀者接受。

這兩本書都是多少有點遺憾,因爲兩個作者原先的書都非常喜歡,但是這兩本都讓我有點失望。


下面幾本小説,感覺多少有點爛尾,要麽就是中規中矩,沒有是麽特別出彩的地方,可看可不看。

以下兩本DNF

很喜歡她的另外一本小説,沒有想到這本書居然都沒有看下去。

聼NYT Book Review的播客,每一集的結尾幾位書評者都要説說他們最近在看哪本書。記得有一位提到了這本書,goodreads上評論又多又好,感覺很值得一讀。但是開頭之後,就感到實在是有點裝腔作勢,實在不是我的菜。


學無止境之非虛構

知道在把狗狗帶回家門的那個時刻開始就已經埋下了一個悲傷的種子,但是知道經歷過美好之後有點傷心縂好過深深的遺憾。所以讀所有有關狗狗的書籍,最後都會以熱淚滿面收場,因爲實在是太觸心境。就算說了多次的再見不等於説再見就是容易的。讀這本書也不例外。

看這本書當然是淚流滿面,為書中的狗狗,為我和Rixi,這其中的感情不要說不養狗的,就是養狗的也都有個上下高低,不是每個人跟動物都有bonding的,也不是每個人跟動物的bonding都是一樣的。我不祈求理解,只願有一個空間





作者的經歷非常特別,也打動人心。只是這樣的一對一的救贖,實在是讓人感到力不從心。

所有的心思意念,就跟穿鞋子一樣,怎麽能夠知道他人的鞋子是不是合脚呢?

上面基本都是根據作者的親身經歷所言,算是一種回憶錄。

如何説服別人,首先要如何説服自己。書裏面的方法很特別,很多知識的梳理,信息量也比較大。可吸收的很多。

"The more subjects considered their selves, the more blood rushed into the amygdala and the insular cortex, two regions of the brain involved with regulating anger, fear and keeping a check on your heart rate and perspiration."

“identity is a basic human drive. We are bult by primate genes that construct primate brains that carry within them innate mental states that can be triggered by sensory inputs." ”Reason is a slave of the emotions."

"The more intelligent you are, and the more educated, the more data at your disposal, the better you become at rationalizing and justifying your existing beliefs and attritudes, regardless of their accuracy or harmfulness."

"Under the pressure to survive,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peer-to-peer communicaiton,humans developed an array of tools and capacities, including languages, facial expressions, empathy, shame, embarassment, mirror neurons, and emotional contagion. The human brain became incredibily adept at using and manipulating signals to get ideas out of one's heads and into another."

“Logic is an amazing tool, a formal language for trading and evaluating propositions, and humans possess an array of cognitive talents we can categorize as reasons. Reasoning - coming up with arguments, plausible justifications for what you think, feel, and believe - and plausible means that which you intuit your trusted peers will accept as reason-able." "Movitivation is the willingness and desire to process information carefully and ability is the cognitive wherewithal to do so."

他的文字優美,娓娓道來,喜歡他講”信仰“的那個章節。

這本書講得遠超過殘疾給人帶來的不被看到,大家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裏,哪裏可能來真正地去不要說理解,哪怕瞭解對方。所以說交流的不可能性。

這本書標記“想看”已經有一陣的了,借了有聲書來聼,不是特別生動精彩,感覺就是一個長的podcast。

這本好評如潮的書,我怎麽感覺有點鷄湯呢?連一個高質量的podcast都夠上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走路

  不知道是我喜欢散步时候能听书呢,还是听书的时候能去走路。两个我都喜欢,所以在这个周末,我走了两次。 难得这个周末逃离了降雪和低温,气温居然还在这个三九的日子里有了意外的回升。 周六,针灸回来,就忙着做午饭。午饭后,我就独自出门了。早晨出门的时候,因为有了温暖的气流,雾弥漫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