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星期二

2022年十月读书/听书

 一年中最愛的月份。

今年也感覺收穫多多。每一天都沉靜在大自然的饋贈中: 就看門前的這棵樹,從十月中旬開始葉子微微發紅,到最後葉落歸根,一年又一年,神奇得很。

最開心的是狗狗回來過了幾天,因爲是她七歲生日。我盡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帶她去了我們以前走過的足跡,見了見狗友。





七歲生日買了個小羊,因爲出生在羊年

第一個周末去了海邊,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吃飯。

見到了自己很喜歡的一個作者,參加了她的新書朗讀會,在普林書店的地下室,那種充滿了睿智的對話,想起來都讓人莞爾一笑。還意外地碰上了好多年沒有聯係的熟人,不知道她也喜歡讀書,加上了聯係方式。買了她的那本新書,還和作者合了影。


後半月幾乎每天都是醉醺醺的,因爲秋色實在是太美了。他還同意開去了一個賓州的州立公園,雖然那天多雲。


Tyler Park

參加了一個聚會,被朋友拉去的,結識了一些以後可能也不太會再有交集的人,生活軌道不同。倒是又跟閨女小時候學畫畫的老師聯係上了。轉了一大圈。



朋友送的生日盆花

一個機緣巧合,認識了一個農場的partner。她很熱情地介紹我們去農場轉轉,見到了兩條非常聰明的牧羊犬,那天的暮色也非常迷人。



慢慢地又拿起相機,去找心裏的畫面:


美妙故事之虛構

因爲豆瓣上沒有大圖片書的鏈接,雖然我也已經添加了這些書目,但是遲遲沒有得到批准。所以只能借用網上的書的封面了。


這個月最大的收穫就是先聼爲快地享受了這本書。幾乎讀邊了這位作者的所有書,每一本都非常喜歡。作爲Beartown系列的忠實讀者,等這本的出版算是耐心的了。只是中間的空擋在我的生活中也發生了很多事情,所以讀這第三本的時候,很是感慨。

沒有想到第三本是這麽一個長篇。當然,因爲有著一貫喜愛的朗讀者,所以也並不覺得長,書中的人物們形象越來越豐滿,并且感覺朗讀者在讀過了前兩本之後,跟人物們之間都有了默契,簡直就跟電影畫面一樣。不知道誰會有意把這個系列拍成一部電視連續劇。他的語言看似輕鬆,卻充滿智慧。因爲作者養了狗,所以小説中也多了一個狗狗的形象。沒有養過的,怎麽可能寫得出來如此的情感。因爲這本書,十月就已經值了。


這本書完全是冲着朗讀者去的,結果發覺是一本hidden gem。是的,說的都是爛爛的生活,千瘡百孔的,但是描寫之細膩,感覺非常地raw。真實的生活只有比小説更加戲劇。



這本是這個月最期待的小説之二。感覺對我live up to my expectation。故事内容展開的時候就很吸引人。作者真是會講故事。感覺可以改編成一部很不錯的電影。



非常喜歡這個作家的Life after Life, 前一陣子除了電視連續劇,也很喜歡。朗讀者也非常出色,不知道自己怎麽回事,就是不能into the book。可能改個時間再去聽聽,會好一些。


也是喜歡這個作者的第一本書,後來的也都聽過,但是總是感覺再也找不到第一本書聼的時候的那種一口氣想聽完的感覺了。

可能孩子大了,對young adult的興趣也消退了很多。

很短的一本小冊子,一下子就聽完了,感覺結尾什麽都沒有交代,嘎然而止,讓讀者產生太多的聯想。

再次回憶這本書的時候,不記得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節,只記得語言非常優美,并且充滿智慧。

這是這個十月裏最盼望的三本書之一。但是卻有點失望。因爲非常喜歡這個作者的前兩本小説,對於這本也是迫不及待地聼。雖然是烏托邦小説,但是沒有心意,用力太狠反而讓我有點想避而遠之。

二戰為背景的故事,感覺多少有點大同小異,主要就是看人物形象的塑造了。

畫面感很強,朗讀者立下讓我聽完整本書的功勞。

這是這個系列的第三本了,我總是沒有那些大愛這個系列的找到其中獨一無二的因爲cozy mysterdy的樂趣。

因爲作者去讀的這本書,因爲讀過這個作者的很多很多本書。平常人的描寫,日常的點點滴滴,都很喜歡。但是這本書卻有點讓我感覺平淡,可能喜歡一個作家就要讀完他/她的所有作品的行爲並不提倡。

Pachinko把這類文學已經推到了巔峰,很難再有類似的文學作品能超過。決定以後這樣題材的就不再花時間了。

言情小説,太甜了,感覺不會再讀類似的了。

結尾讓人大吃一驚。

作者其他的作品也讀過,那個時候似乎還有耐心,現在聼這樣的書,怎麽就失去了注意力。

書的後半部分節奏才快了起來。


學無止儘之非虛構

非常喜歡這本書,很好讀。坐在治療的椅子上,護士笑著說,看來你今天有伴了。問我為什麽要讀這本書,我說,為了跟女兒有點共同語言。

很多的概念在Thinking, Fast and Slow都介紹過,但是這本書裏給了很多非常具體形象的例子。認知科學實際上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不認識自己,怎麽能夠去瞭解這個世界?


這本書在“在讀”的狀態很久了,因爲一口氣看到2/3処,就去看其他的書了,這本因爲在自己kindle裏的,就被耽擱下了。她的文字淡淡的,但是卻是暗潮洶湧的。但是不是很喜歡她隱隱約約的自憐情緒。可能我現在不想汲取這樣的文字。

這樣的回憶錄不是坐在桌前回想自己一身就能寫得出來的,這樣的經歷獨一無二,不要跟我說我能想象,沒有經歷過的,是不能想象的。打動人心,因爲真實。


作爲殘疾人,作者的經歷非常感人。不是每個殘疾人都能發聲,或者發出能被大家聽到的聲音。這完全是兩個世界。

如果我們小時候自然科學,或者生物學的教科書能夠寫成這樣該多好,生動詳細,淺顯易懂。其實人的健康狀態就是要達到一個與外界的一種和諧。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適合作者的不一定適合每個讀者,瞭解自己是一身的功夫,沒有一個開頭和結尾,就是過程。改變飲食修正了作者的疾病,所以對她來說是革命性的,尤其是吃素食的那一段,反駁與很多因爲吃素食而擺脫了很多疾病的。所以衆説紛紜,只能說作爲藉鑒。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法。

非常厚的一本書,一直到快要退還給圖書館了,才想起來看。沒有想到這本書有那麽多的HOLD。這本書是去找答案的,所以直接選擇了“怎麽辦”的章節來看,跳過了“是什麽”,“為什麽”。感覺得到的點並不多。其實接受是畢生的功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走路

  不知道是我喜欢散步时候能听书呢,还是听书的时候能去走路。两个我都喜欢,所以在这个周末,我走了两次。 难得这个周末逃离了降雪和低温,气温居然还在这个三九的日子里有了意外的回升。 周六,针灸回来,就忙着做午饭。午饭后,我就独自出门了。早晨出门的时候,因为有了温暖的气流,雾弥漫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