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星期二

2023年三月聽書/看書

 還是困在家裏。所以但凡有陽光的日子裏,心是很焦急地期盼的。想知道那几株玉蘭花是否已經爆出了嫩芽。

終於自己出了門,就在幾百米的地方:




要麽就只能在車裏看著有限的風景:


最開心的是在月末的時候收到了一項來自海外的書籍,因爲是空運,三天就到了。空運的價格一定是超過書本的價格了:


買了一個小小的bird feeder,放滿了瓜子,後院就開始熱鬧了。要把我的相機放在手邊,時刻準備着:







給我講個好故事之虛構

如果說今年以來的新書都沒有讓我提起很大的興趣,而這本書就打斷了這個現象。我全身心地喜愛這本書。在“新增圖書”的瀏覽中,被這本書的封面吸引,注意到是Dear Edward的作者,就立刻放了HOLD,連書的内容簡介都沒有看,對有些作者的信任就是這麽毫無保留。這本書一點都沒有讓我失望,又是一本難忘的family saga。這次的主角們是四姐妹和大姐夫。知道因爲男女角色的不成比例,一定會有這個男主和非一個女主的感情綫,果然如此,但是並不覺得如俗套,感覺一切水到渠成的順暢。有的時候聽到興頭上,反而要强迫自己停下來,頓一頓,回味一下,捨不得就那麽一氣呵成地聽完。姐妹之間的情誼,歸屬感的尋覓,看似平淡的感情,卻非常强烈,久遠。

3.5顆星,其中的半顆星來自我參與的author's event (virtual),因爲作者非常有親和力的笑容。故事本身其實挺大膽的,感覺很多有這樣的感覺,也不敢大聲呐喊出來,而作者做到了,雖然整個小説的還可以進行雕琢,一些細節看上去還是有些幼稚,而且對感情的處理也有點倉促,但是作者説出了很多亞洲作家躲躲閃閃的議題給了一個直擊。

這本書的閲讀實實在在地説明了“書非借而不能讀也”的道理。因爲是自己的書,所以縂感覺有圖書館借來的書需要提早讀,需要還回去,所以就一直拖拖拉拉,好幾個月才看完。作者的寫作風格很幽默,讓人就在非常絕望的情況下都可以感受到他在字裏行間裏偷出來的希望。尤其是Rocky這個形象的塑造,是不是地我感覺都能聽到電子擬音的一個外星人的坦誠和可愛。據説是要被改編成電影了,很期待。

很可愛的一本書,暖心。我給豆瓣的添磚加瓦。食物真的是能凝聚人的一種安慰。書裏的Vera Wong是多麽典型的一位東方家長。能在她身上看到第一代移民長輩的影子。

人物驅動的小説,因爲知道故事的發展會是怎樣的,但是細節的填充還是顯得舉足輕重了。

她剛得諾獎的時候,她的書的確是紅火了一陣。那個時候去慢慢瞭解這個非常會講故事的女子。就很喜歡。她的故事就跟陳年的酒一樣。因爲都是普通人的故事,點點滴滴。她的小説每一篇都是可圈可點。看似非常剋制地寫作,但是文筆閒卻是暗潮洶湧。每個詞都用得超級準確,沒有一點點浪費。那麽組織起來的段落也是。故事更是引人入勝。寫得都是他人,處處看到就在身邊的生活。最喜歡兩篇不分上下:tricks和Trespassing,故事非常巧妙。準備慢慢把她的作品都讀完。

很久沒有看到一本那麽痛快的驚悚小説了。這本書涉及到的内容很廣汎,故事的推進節奏感也很好,人物的建立,介入也是有張有馳。多虧朗讀者,讓我很好地享受了一氣呵成的感覺,幫我度過了難關。

再想説一遍,LARGE PRINT真的是life saver for elders。如果不是這樣的版本,我可能不太會去拿一本具體的書本去閲讀,如果實在找不到有聲書,可能就不讀了。但是我想在讀書會的討論之前閲讀完畢,而且我做到了。故事很吸引人,情節推進,兩個女主互相切換角色,感覺拍成電影會非常精彩。去年看了好幾部有關con artist的電影,但是那些真的屬於是純純粹粹地欺騙爲主,達到自己貪婪的目的。而書中女主的光環在於她做的一切除了為了她自己還為其他很多人,所謂做到了“替天行道”,所以有一種令人爽的痛快。我還是很看重兩個女主的友誼,尤其是有關scott的懷疑,我在那裏也是被絆倒了一下。

聼的有聲書,全體劇組的演繹特別入神。很喜歡。

我現在對驚悚類小説的要求是非常高了,可能過去幾年帶狗狗出門聼的大多是這種類型的書,所以這本書我覺得很一般,反轉在我意料之中。

開頭挺吸引人的,但是故事的發展卻有點平平。人物形象也不是那麽討喜,不感覺有很喜歡的。多少還是有點做作。朗讀者是我想試一下這本書的主要原因。

很短小,文字看似普通,但是卻暗潮洶湧。Li Yiyun寫過一篇書評,可惜,不是付費讀者,一直沒有讀到。

又是一個短篇小説集。小故事每次都有小意外,講得好聽。

書裏的小故事感覺多少有點雷同。看了1/3有點小不耐煩。感覺風格就是這樣了。誇張的渺小令人發笑。每個小故事短小精悍。

感覺一般,就是羅列一下在倫敦移民的生活困境,實際上都是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苦難,所以還是感到有點無病呻吟。

朗讀者是我的心頭好,所以找來聼,但是故事本事有點普通了,沒有太多的新意。


學無止境之非虛構

這個月的非虛構的閲讀質量都非常高,心裏很是感激。

每次去醫院等待的時候,帶上Kindle,裏面裝著她的書,心裏就特別的踏實。任何的等待都是讓人非常焦灼的,尤其是在醫院裏的,看書的同時還要竪起耳朵聼自己的名字是否被叫道。但是只要沉浸到她的文字裏,就感覺非常安心。喜歡喜歡。

一直想讀作者的大部頭,除了這本書的主角之外,其他的都已經離世了。找來這本看,將近500頁的大部頭,幾天就看完了,實在是page-turner,比驚悚小説要好看多了。最扣人心弦的是申請專利的糾紛和後來中國第一個人工基因改造出生的兩個雙胞胎,這兩段歷史讓我是讀得目不轉睛。裏面的人物衆多,作者的條理性非常强,每一個重要人物的介紹,都有一張照片相配。常常的是寥寥數語就把一個人物最主要的特徵勾畫出來了:笑容,眼睛,或者舉手投足。非常佩服作者為了寫這本書做的大量的研究,背景知識的介紹,講清楚,用最能被讀者接受的語言,實在敬佩!

書裏面提到的健康知識並不新,大多數都已經多多少少知道,所以從長知識的層面來說,並沒有多少得著。但是作者對健康的態度,并且有一個章節講到對營養學的理解和寬鬆的態度還是可以值得藉鑒的,因爲被所謂的研究牽著鼻子走,真的是可以轉得團團轉的。所以健康的飲食,良好的社會關係,有槼律的鍛煉,并且擁有一隻狗都會延長你長壽的幾率,但是仔細想來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因素。

每個人的創傷都不一樣,但是愈合的過程,我們是不是都能互相藉鑒一下。知道作者是因爲"This American Life"的博客。她講故事的時候讓聽衆很有代入感,就想知道下一步發生了什麽!!希望每個受傷的人的傷都可以愈合,雖然會留下傷疤。

一開始借來實體書準備閲讀,結果發現字體實在太小,很意外地發現居然有聲書在那裏安安靜靜地avaialbe,結果是作者自己朗讀的,所以很親切。很難去"暢想“死亡,但是作爲姑息醫學的醫生,這個問題卻是時時刻刻需要去考慮,雖然有著大臺的準則,但是每一個案子都還是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因爲病人本身,因爲病人家屬的態度。書中不停地提到精神上的禱告,給病人,常人帶來的超乎自然界可以想象的力量,讓人思考。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書。聽著有聲書,感覺像聼podcast!何況朗讀者是one of my favorite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走路

  不知道是我喜欢散步时候能听书呢,还是听书的时候能去走路。两个我都喜欢,所以在这个周末,我走了两次。 难得这个周末逃离了降雪和低温,气温居然还在这个三九的日子里有了意外的回升。 周六,针灸回来,就忙着做午饭。午饭后,我就独自出门了。早晨出门的时候,因为有了温暖的气流,雾弥漫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