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雪,結束了紐約地區的700天沒有下雪的記錄。上半月孩子還放假在家裏,過完長周末后,她返校。離開家之前,給我買了一束花。
接下來就是天寒地凍的一周,沒有一天的最高溫度在零度以上。又不得不需要出門,那幾天,真的感到了步履蹣跚。
最開心的就是雪融儘之後,可以去鎮上的圖書館,借到自己喜歡的書,慢慢地看。
準備分幾個部分説説在寒冷的日子裏給我的陪伴:
播客
這個月繼續收聽“縱橫四海”,她的信息量太大,每一集都需要好好消化吸收。
還發現了其餘兩個寶藏,因爲那部《過往人生》,聽完這兩個單集后,果斷訂閲。
書籍
今年決定每月至少重讀一本書,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月末總結的時候選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虛構和非虛構,為年底的總結做個準備。
這個月很奇怪,幾乎沒有怎麽看虛構類,也不知道是我自己的問題還是書的問題。總之,沒有特別震撼心靈的,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正在為那本A Little Life揪心呢。本月虛構最愛:
這本短篇小説集一共有22篇小故事,有的很短,就幾頁的内容,有的稍微長一些。最深刻的印象是詞匯的使用,非常豐富,卻不華麗。有些故事印象深刻,那些銘心刻骨的愛,讓人腦洞大開的科幻,還有民間故事一樣的情仇,甚至還有皇帝的新裝的變調複談,都讓人印象深刻。裏面的故事就跟書名一樣,感覺就是打開了首飾盒,仔仔細細地看裏面的首飾們。
本月非虛構最愛有兩本:一本是科普書,一本是傳記
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是身体“时钟”携带的秘密,晝夜節律。其實這個跟中醫説到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一個道理。書中闡述了好幾個部分,説到晝夜節律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對我們情緒,生理和認知能力上的影響。SCRD這個詞組縮寫貫穿整本書。晝夜節律一個很大的方面就是睡眠。作者講述了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達到睡眠的最佳狀態。本書還討論了一系列最佳實踐:包括吃飯,鍛煉,工作,性生活,吃藥等等。持此之外,還提到了光纖的强度和長度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和如何利用光纖來幫助我們剋服時差。我們應當尊重我們的作息時間,把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思維、工作、鍛煉和飲食也進入最佳狀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這又是一本比驚悚小説可讀性還要強的非虛構作品。一個非常討巧的副標題,估計會吸引一大批讀者想要瞭解橋水為什麽會一直風生水起的。如果是抱著這個目的來,那可能就要非常失望了。因爲這是一本講這個基金的創始者的軼事和發生在這個公司裏的那些讓人怎麽都想不到的事情。看完了這本書,我再看到“原則”兩個字就頭痛。橋水的創立者把自己的“原則”作爲聖經一樣的存在,只可惜對這些“原則”的解讀只有他一個人説了算,所謂雙標的傑出典範。作者的文字功力很好,語言有著新聞工作者的精煉和準確。我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停下來消化一下書中所講的時間才能繼續,或者迫不及待地跟隊友分享一下,才能撫平情緒繼續閲讀。實在是大開眼界。
這個月的重讀書:
因爲去年年底看了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電影,加上去年讀The Wager非常喜歡,就又想把這本書翻出來重讀一遍。果然喜歡。借的是圖書館的Large Print,對老花眼非常友好。連續幾個晚上很順利地就讀完了。這次讀書,看到了書中人物的黑白照片,對照起來,還是很震撼的。我一路記筆記,被殺害人的名字一個個記下來,其實我根本也是不認識他們,但是總是為他們感到心痛。
其餘的還看了下面這些:
他的文字充滿迷幻色彩,別人寫就覺得不合理,但是從他的筆下出來就感覺很流暢。
因爲聼播客“縱橫四海”播客裏“筆記的力量”,的寫了一篇書評。
作者分析文學作品的角度很獨特,不過最好是看過他分析的作品后再來看。最喜歡的是他分析海明威的那篇《殺手》,非常清晰地一句一句。
這本書很讓人傷心,每一個章節都是有關她關心,照顧過的病人。我覺得這個護士很了不起,裏面也説到了她自己的故事。她最後説到同情和共情的區別,非常清晰,每個人其實都應該很好地知道之間的區別。
感覺整個故事的設定還是不錯的,但是多少有點鷄湯的味道。
影視
不想羅列所有看過的影視劇,記錄一下印象深刻的。
花了三天時間集中一口氣看完了這部劇。剛出來的時候,身邊的好友都微信告知,我決定再看一邊書后再看。看了一集就知道這部劇和原著完全是兩個故事。九十年代的上海,我有一半的時間不在,回來的時候已經機會遍地開花。我想每個70后都是看這部片子,懷著自己心裏的舊。所以阿寶的那句“我是沒有舊可以懷了”讓我心痛。我注意到導演用了很多上帝視角,從上面往下取景,或者是從后往前取景,非常注意細節。整個劇的色調卻讓人感到有點太舊上海(花樣年華)的印象,缺少了一點90年代的明媚和蓬勃向上。大大小小的角色都很喜歡,滬上演員都非常有才華,不過感覺每個人的滬語都有點屬於自己那個年代的口音。如果要挑bug,總是能挑出來的,但是因爲上海是我的故鄉,所以我的偏愛只要我自己曉得就可以了。人不响,天晓得。已經在二刷。
這一期的冰血暴還是異常寒冷,尤其是她跑到姐妹會裏,被大家催促著用木偶講故事的時候。實在不能把反面形象的男主和使他聲名大噪的另一部美劇聯係起來。形象徹底破壞。女主還是很足智多謀的,也是因爲環境造就了她。一個讓人感到傷心憤慨的故事。婚内虐待有千千萬萬種,這種實在是屬於奇葩的奇葩。最後的小麵包吃入口中的時候,充滿了歡喜。少了一顆星是因爲最後一集的最後十五分鐘實在是有點衰敗了。
也是因爲聼“縱橫四海”,協隱提到了這部美劇,其實在其他的渠道也聽到推薦,從去年年底放假休息的時候就慢慢地開始看。這部美劇很多綫縱橫交錯,給我感覺像一幅散亂的拼圖,一塊一塊拼起來之後:機器寶寶的前世今生,還有這幫有血有肉的隊伍,每個人人物都讓人喜歡,這是在以前的美劇中很難找到的。就是我喜歡所有的主角們!他們存在在我的生活中,每個人有自己的小糾結,但是他們的大愛讓我感動。品質一如既往有保證。從最初單純的願望和行動到了後來兩個人工智能的大比拼。第四季第10集中的不停地模擬,還有20集和卡姐一起讓時間慢下來的那集,非常耐人尋味的。機器寶寶說了,是那些瞬間成爲真正的自己的時候,或者說有過那些時候,那麽就算是獨自死去,也不能算是孤獨了吧。我愛這部劇裏跟機器寶寶站一個隊伍的所有人員,只希望她能更多地招募,畢竟,星星之火,才能燎原。五季看下來感覺就像是交了一群朋友,不僅僅是難得的陪伴,更重要的親密的共情。看完之後,心裏空落落的,有點“我接下來做啥呢?”我已經等不及二刷了。再次感到十多年前美劇的魅力,無法抵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