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初秋,享受了好幾天非常美好的日子,也有整個周末陰雨連綿。
月初的時候,有姐妹從夏威夷旅游回來看我,給我帶了那裏的美麗的花朵。很感動。
日復一日地做飯,不免會有所厭煩,偶爾到外面覓食,找到一家墨西哥家庭餐館,味道相當地道。最有趣的是他們豪爽的飲料,居然是用中國那種裝湯麵的容器。
很喜歡墻上這個日月同輝的裝飾品。黃色的墻壁讓人感到特別溫暖,尤其是在這個日落西曬的時候。
在我休息的那個周五,去校園裏跟閨女約會。那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周五。我們來到當地小鎮的Farmer's market:
還有就是終於在這個秋天摘到了韓國的沙梨。每年都説要去農場摘梨,每年都不能成行。今年特地做好了功課,在網上預約了時間。原來以爲只給一個小時的摘梨時間非常短促,結果農場主吧梨樹打點得非常好,所以采摘工作簡直就是易如反掌,幾乎在半個小時之内就摘了滿滿兩桶。回去送給朋友們,也是分享Joy。
月餅:
還有給閨女帶去學校的鍋盔。
給我講個好聽的故事的虛構篇:
這個月裏,下面兩本長篇是最最愛。
又是一本重量級的能讓我回味很久的書。看這個作者的書還是5年前的那本The Nix,一看也是放不下來。這次也是如此,又想不停地看,又捨不得看完。又是一篇浩浩蕩蕩的長篇,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的同年,成長,相遇,結婚,受挫和領悟。寫作是來回穿梭于這些時空,其中Wellness作爲一個主題,作者用了非凡的語言和表達手法來諷刺了這個行業,可以讀出作者是做了大量的research,為此,非常敬佩。還有就是書裏的這些人物們,一個個栩栩如生,尤其是男女主人公的成長,從幼兒到青少年到成人,到爲人父母。有聲書的朗讀者和The Nix是用一個,讓我沉浸其中,似乎都能看到這些人物們搖曳在我的眼前。2023年最佳圖書非它莫屬了。600多頁一點都不長,再來一倍的頁數,也是會很享受的。
看完之後不能自已地去買了The Nix,生怕再過幾年就買不到了。去油管上找了和他有關的采訪來看,稍微瞭解了一下作者的背景。
-
這本是網絡上大熱,閨女先看完的,暑期裏就催著我看。我先看她的Yelloface,這本大部頭就被擱置了下來,後來被開頭所吸引,慢慢看下去,感覺前半本有點乾澀了,大段大段地篇幅講語言,歷史,當然還有文化,看到其中的方塊中文字還是很親切的。當中放下了幾天,再接著看下去的時候突然節奏加快,書裏的人物們都紛紛地被按照指定的情節路綫上飛奔。最後看完的時候感覺是嘎然而止,餘音裊繞。裏面很多的文字都還是值得讀第二遍回味一下的,描寫得非常細膩,但是並不缺乏力量。感覺並不是非常的Fantansy小説,而屬於歷史小説的範疇。
-
老金的小説質量非常穩定,所以一般就是“拿來主義”了。
Holly這個人物越來月豐滿了,多虧老金的描述。這個故事沒有超自然的力量,而是講述人性的邪惡,更加讓人感到冰冷。
-
接下來就是看了好幾本短篇小説的集子。短篇小説就跟尋寶一樣,hit or miss,不會篇篇都如意。但是如果能找到一篇感覺和心思意念都相吻合的,就非常地心儀。
先看了她在Books are Magic書店裏的author's event的live stream,很欽佩她在人群中可以自如地談論她的創作過程,那麽讓人心碎的話題。非常幸運,有聲書出來的第一時間我能借到。朗讀者居然是作者本人,那麽就更加讓我心切地先聼爲快了。真是喜歡啊,這本短篇小説集子。最喜歡的是加載書中間的那片Novella:Such a Common Life,還分了三個小部分,一段教授和保姆之間的對話,卻扯出了一段人生。“Where We Were Happy, We had Other Name"如此赤裸裸地寫也是失去一個孩子的經歷,我知道她在寫自己,再一次扒開結好的痂,難免再次血淋淋。我真的不知道她是怎麽做到的。等待和她的新書發佈會的見面,我會買兩本,一本給朋友,一本留給自己。
非常好的一個短篇小説的集子。第一篇The Void就吸引到我了:死亡每天都來,你準備好了嗎?Spellbound:另類的童話故事,為了能夠有一個孩子,你會犧牲什麽?兩篇的名字起得好玩:The In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e和Existential Marginalization。前者諷刺,後者悲傷。Shine, Pamala! Shine把一個女生的孤獨感寫盡。Puppies and Rainbows描寫了人物内心的矛盾。每一篇都是生活的一個片段。有聲書的朗讀者很不錯,但是感覺手捧實體書的閲讀可能會更加走心。
閲讀這本書之前,先看了其他評論者的推薦,選擇了被推薦的故事來讀。最能被記住的就是那篇"Li Fan",因爲倒敘一個故事,雖然篇幅很短,卻寫完了一個人的一生。我最喜歡的是"A Visit"和"Perona Development",兩篇故事講的是同一個主題,就是如何對待年邁的父母。終究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還有幾篇是相同的主題,有關成長。開篇的那個故事讓我以爲作者改變了她的文風,轉去寫恐怖短篇了。總體來説還不錯的一個短篇小説集,很容易讀,希望不會很快遺忘。
挺有意思的,就是那種淡淡的,每個人在不同的生活階段去圖書館找到他們所需要的,很好的一個題材。
這是這個作者寫的這個系列的第四本書了,加入了其他元素,比如Elizabeth先生的老年記憶力的遺忘,是優美但是令人傷感的點綴。一如既往地幽默,常常是給你Chuckle的那種。不知道作者準備寫多少本,感覺可以一直寫下去。
第一次讀阿乙的書,第一感覺就是大段大段的,或者是描寫,大部分是心理活動,所以常常感到喘不上氣來。意識流的書籍的確不好閲讀,感覺讀過了也跟沒有讀過一樣。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就是,書中大量引用《追憶似水年華》以及其他的書籍,有點時候注解占據一頁的大部分。這些引用是非常有意思的,佩服作者能運用得那麽駕輕就熟。
-
下面是一些我不太Enjoy的書,可能書本身沒有問題,只是跟我沒有太多的鏈接。
很奇怪的閲讀體驗。
沒有讀下去,實在沒有耐心聼5個多小時一個女孩怎麽在野外生存的。和她原來的小説實在是大相徑庭。
下面好幾本驚悚小説實在是不咋地,不知道今年是怎麽了,找不出來好聽的驚悚小説。感覺要麽就是多角度敘述,要麽就是穿插。但是結果往往都説是精神/腦子有問題。這樣歸結懸疑,未免有點太草率了。
有声书听的一个好听的故事。情节比较抓人,就是想知道下一步到底发生了什么。畅销书让人饱腹之感。
因爲讀過作者的書,有著好感,所以不經思考地想讀第二本,但是這本卻有點失望。情節有點老套,而且並不吸引人。幾個角色都不討喜。
今年的驚悚圖書找不到特別爽氣的,這本書也一樣。以爲喜歡過這個作者以前的書,可以值得一試,結果也是有點小失望。
慢慢地把一個個pieces拼起來,成了一幅畫。
學無止境之非虛構
非常喜欢,因为对猫头鹰的好奇。作者文笔很细腻,客观但是不乏细腻。作为人类,真的应该好好尊重生命!
很難有人可以直面自己母親的衰亡,來得突然,接受縂有一個過程,不知道是漫長的消磨,給自己足夠的心理建設,還是當頭一棒,不接受也得接受的詭異的痛快。
-
同時借到了下面兩本書,都是書寫女性的困境的。英文的那本還有一點在更加高的層次說女性應該如何為自己爭取多一點的自由,也就是說,沒有溫飽問題的掙扎。
非常好的題目,但是以自己作爲例子太多,希望能有更多的更加客觀廣闊的研究材料和依據。
非常好的一本書,沒有想到在遠在海外的社區圖書館裏能借到,真是太幸運了。不要過分强調女性中的性,不要看到女性主義就逃跑,正如其中的一個作者說的,這些人首先是人,她們做的事情和男性做的是一樣的,就因爲她們是女子,就容易被忽略或者走向另一個方向,被强調?每個人都應該去好好讀一下這本書,我也希望這是一個系列,而不是一個句號。
Adam Grant的書總是非常地“好讀”,因爲他的表達非常清晰,觀點突出,運用大量的舉例來支持他的論點,所以找框架非常容易,而在框架上加上血肉讓文章也飽滿生動起來。這本書最棒的是到最後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操作手冊,所以看他的書是一回事,而操作實踐卻是需要自己花功夫的,但是他的書提供了很好遵循的綱領。每一位領導都應該反復地去讀好幾遍這本書!
對《生活手貼》很好奇,真想借來一本看看。《百年前的交游》特別好的一種收集,尤其是在現在離不開手機的時代,回想那個時候交流的單純。從《中国诗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中知道這麽一段不一般的歷史,第一次知道國内外的藝術家這樣合作創作。其餘幾篇沒有太深刻的印象。《中師二班》給人感覺太流水了。
書的前半部分我有點不是很耐心,直接看書的後半部分。作者提供了她病人的例子作爲如果和創傷和解的具體例子,所以很食用。前兩天看過的一本書上提到,這個世界上,除了藥,只有行動和時間能治愈傷口。那麽這個行動就是自己對自己負責,努力,否則沒有人能進行實際的幫助。
有很多重複的地方,感覺一篇長文可以把觀點表達很清晰了。當然,作者可能認爲需要很多的證據,這也是好的。
讀了一半,非常不舒服,無法想象,不知道怎麽能有這麽的好評。不過對作者的坦誠,我還是很敬佩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