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類
這個月心中的光沒有來照亮一次,心裏難受,但是愈發學會了隱忍。不知道那個平衡綫在哪裏,是忍耐,還是盡情。不過有了一些小小的突破,就是周末參加了一次集體活動,并且在兩年沒有外出旅行后去看了一次家門口邊上的水。
登高望遠:
找回了一點點生活的normalcy。不過一年前的今天被告知從此以後是new normal,天天日日在體會。因爲的確是物是人非了。
舒適地閲讀/聆聽,也有所得的一些書籍:
如果給你一個機會能知道你的將來,尤其是你的壽命,你會選擇去知曉還是一切順其自然。下面這本"The Measure"可以窺見一斑:
這本是今年很火的一本summer read,用游戲的製作作爲故事的背景,講述的是永遠的主題:成長。很容易改編成成一個影視作品,所以,至少是存有比較正確三觀的一部作品。
抱著Hard Copy讀的,很開心。章節比較短信,從書裏不同的角色角度來寫。看書的時候,就覺得書上的文字在跟我説話。記錄了很多説到心裏去的話。
” Love was a phony as the story she wrote at school about Baba and Ma. What was love anyway, except a biological trick? It was larger doses of hormones like oxytocin and dopamine, which delivered a euphoric rush. It was lower levels of serotonin, which induced anxiety and made you focus obsessively on the object of your "love." It was elevated levels of adrenaline and norepinephrine making your heart flutter and your palms sweat. She liked Joe and he liked her. The rest was a temporary chemical imbalance. “
” It's a healthy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he parent's love is liberating, nourishing, nurturing. When a parent - motivated by loneliness or emptiness or a troubled marriage - makes a child a surrogate partner, the love can feel imprisoning and onerous. Suffocating. ”
作者是著名的暢銷小説家,這本書在我的to do list上已經很久了,終於在這個炎熱的夏天聽完了。所以好評如潮果然的了。
這個月裏中文書讀得不多,找不到好的紙質書,能捧在手上讀的那種。很幸運地在小鎮圖書館找到這本書,迫不及待地閲讀。非常喜歡。
連讀了兩本喜歡的作者的書,更加喜歡她後面比較成熟的一本。她所寫的都是普通人物,家庭,相愛相殺,卻又不捨不棄。所以平常人的生活又超過平常的想象。
手足之情:
與自我的關係:
母女之情:
Carson Mccullers是一個奇才,這是我讀她的第一本書,不會是最後一本。
有些書真的因爲是朗讀者才會順藤摸瓜找到的,這本就是屬於這個範疇。内容本身似乎一般。
下面三本書放在一起不是因爲它們的封面都是紅色,而是它們落入了可看可不看的範疇,有的呢開頭不錯,但是故事一般,衝突太過單一。有的内容重複,情節拖沓。
非虛構之學無止境
這個月裏非虛構書本的得著不是很多。但是這本可真是不錯,看得入迷,一口氣讀完。
看過這個作者的其他書,都很不錯。但是這本的内容卻不太新穎,尤其是咖啡因那一章節,幾乎是整本書的2/3,但是回憶錄的成分偏多。總體感覺科學只是偏少,而回憶錄的部分呢,又有點散亂。
因爲先看了“Thinking, Fast and Slow",所以這本書感覺像是在復習那本書的裏的概念。不過是不是地回頭再聼聼讀讀,理順一些概念也還是不錯的。
沒有是麽太驚艷的,感覺就是小品文,那個時候還沒有微信,類似公衆號的長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