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星期一

2024年五月精神瑜伽

 五月裏兩個節氣:立夏和小滿。

一年中最愛的月份就是五月,春天已經進入讓人沉醉的時刻,全身心地準備着初夏的活力。尤其讓我懷念的是那微涼的清晨,彷佛整個世界等待著你的蘇醒,迎接著你的進入,如果還能帶上你的毛孩子一起,那就是最美好的了。親近自然,可能對我,將來都會是很困難的了。

五月的第一天,盼來了Amy Tan的新書見面會。因爲身體的原因,還猶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最後還是努力了一下,但是決定不排隊簽名購書,因爲站不起。這次是有關她對後院的鳥兒的觀察。我曉得bird watcher是一群有著自己組織的人,每個人要匯報自己觀賞到的鳥類,到了一定的里程碑,這個社群裏的人都會一起小小慶祝。與一群有著共同愛好的人在一起,這種歸屬感是真真切切的,是能量的輸入。很羡慕。而Amy Tan對我來説,則約等於《喜福會》,在大學的時候以女兒的身份去閲讀,而在自己的女兒高中閲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作爲母親又去閱讀了一邊,很是感慨。所以我是帶著還年我的青春去見的她。Amy Tan身材瘦小,但是精神矍鑠,這次Book Tour,很有幸普林斯頓圖書館是其中一戰。可見她是做了充足的準備,每一張Slide都有著一個小故事。這樣的見面一定超過預定的時間,但是因爲沉浸其中,倒也沒有覺得時間的流淌。


落櫻


這個五月,還計劃了一次外出。計劃的時候身體的狀態還不錯,但是等到旅程真正來臨,卻有了很多的意外。最多的自然是力不從心。只能儘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這次行程。

驅車7個小時就到了克利夫蘭,行李收拾停當就去了當地一個must go的韓國餐館。味道的確不錯,但是因爲新澤西一切的水準都比較高,所以這個聲譽如此高漲的餐館也就是跟Edison Hmart周圍的韓國餐館一個等級吧,要比上Ford Lee的水準,估計也就是紐約市裏了。就是這樣也是等位45分鐘才吃上的。


飯後就去了Edgewater Park,正值傍晚,就決定看完日落回去。水邊日落是怎麽都不會厭倦的。看一千次就有一千次的魅力。



第二天的walking tour,兩個小時導游非常給力,洋洋灑灑講了很多克利夫蘭的歷史。還有幸參觀了聯邦儲備銀行在克利夫蘭的分行。這個銀行不印錢,而是銷毀錢幣,所以還拿了一袋粉身碎骨的紙幣作爲紀念。因爲正門有臺階,所以只能從側門有殘疾人通道的地方進入,後來才曉得那個入口是員工通道,還要經過安檢。


導游介紹了路邊的一些ART,非常生動。









到一個城市,一定要去看看的就是公共圖書館,這是墻外的浮雕。




讓我最驚訝的是那些古老的建築群,雖然失去了當年的功效,但是保留下來后都賦予它們新的功效。比如大銀行改成的高級餐廳,而這個美麗的穹頂卻已經成爲一家超市的屋頂。

市中心廣場的噴泉


在希爾頓酒店的Bar 32上,一覽城市,可惜那天是多雲的天氣,沒有看到夕陽。


克利夫蘭的藝術博物館,小巧精緻,免費對公總開放。面對那麽多厚重的油畫,最愛的確是看到的插圖展,可能感覺還是跟自己比較接近。真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這樣地塗鴉,一定是另一個心靈可取之處。


去這個博物館的重要特展就是莫奈的這幾幅。因爲女兒的油畫是寫實主義,所以對印象派不是很感冒,但是還是陪著我看完了展覽。來克利夫蘭的前幾日,她剛剛去過MET,那麽來這個博物館頗有點見了大巫,再見小巫的感覺。


亞洲展區看到了熟悉的唐三彩。


出了藝術博物館,就跑去Lake View Cemetery,幸虧比爾不在,他是比較忌諱死亡的,平白無故來參觀墓地,他是不大會答應的。我其實想找的就是下面這個墓碑。天使的黑色眼淚。她手持的火炬是倒著的,熄滅了火焰,代表著死亡。因爲整個墓區高高低低,而且非常分散,太陽又開始當頭照耀,我們覺得慢慢驅車游覽,找到了這個墓碑才下來近距離觀看。既然是Lake View,那麽找到了Lake,停在路旁,稍微接近了湖面,看看每個人的墓碑上寫的或短暫的或漫長的一身。我對閨女說,不需要給我墓地,海葬我比較好。不要有牽挂,她說,那如果我想找你説説話怎麽辦呢?如果我想visit you,我去哪裏呢?我默不作聲。


離開這個城市的前一天,我的嗓子開始感覺不舒服,就白天在酒店休息,給自己瘋狂灌水,因爲晚上已經買了音樂劇的票子,爭取還是去看音樂劇。看的是In the Heights。是Hamilton音樂劇作者早期的作品。的確在這部作品裏能看出日後那部家喻戶曉的Hamilton的影子。説唱的成分比較重。


除了劇場就是GE的大吊燈。晚上看格外有色彩。

Cuyahoga Valley National Park

據説這是美國最小的一個國家公園,因爲裏克利夫蘭不過半個小時的車程,雖然天公不作美,還是驅車前往看看,同時心裏也對輪椅可以到達的地方心存好奇,想探究一下。後來發現只要有木板地,就可以前往,但是木板地有了臺階,那麽就是需要停止的地方了。

回程她開了一大半。期間她要聼音樂說是提神,他嫌吵,我勸哪一方都不聼。只能放棄。


回來之後的那個周末,朋友問需要狗狗來看看我嗎?我只能說心有力而力不足,行動的大大限制讓我幾乎自顧不暇,所以只能抽空去看了看狗狗。她看到我還是激動異常,發出的聲音都是那種由於激動而變聲的歡呼。8歲半,但是精神狀態也就是8個多月的樣子。我希望她永遠保持這份真實和年輕。


國殤日的長周末第一天,趁著“坐著輪椅也能出門”的勢頭,又出門去了一下。三天的假期天氣簡直完美。第一天更加晴好,跑去Fort Wadsworth in Staten Island,在那裏能看到 Verrazano Bridge的全貌。其實很想就地坐著吹吹風。去看堡壘的上下坡路途推輪椅多少是累的。但是推的人說對他來説也是鍛煉身體,那是後話。


自然也是可以看到對岸的布魯克林


參觀完富蘭克林海灘的木地板后,我們找地吃飯,想著靠著河邊,吃個海鮮吧。結果有了下面這一幕,給2-4人食的一份海鮮混合:一磅蝦,兩隻龍蝦尾巴,兩隻螃蟹腿,兩份玉米和三個小土豆。都需要動手,才能足食。我們在等待的時候,還在鋪在桌面上的紙張上玩游戲:tick-tack-toe,迷宮,塗色和word search,感覺accomplished了很多。


月底是閨女的生日,因爲我們同時愛上了貓咪的游戲,而她過兩天就要去看最愛的韓國男團的演唱會,選擇生日蛋糕的時候就請求了這兩個圖案。我們去拿的時候,她看到了超級開心。


當天晚上,還跑去了我的避難所,Rose Garden。女兒説一周前來的時候還一點動靜都沒有呢,而那日大部分已經怒放了。再過個十天就是玫瑰節了。



播客

這個月除了那些固定收聽的播客外,又陸續認識了幾個新播客,比如這個銀杏樹下。要聼的list越來越長,2倍速都不能來不及的聼。知道自己應該有的放矢地割捨。


這個聼得我這個氣憤,又太有共鳴了!!比如説我現在在寫這篇日記,卻要考慮兩個小時候吃什麽,要提前多少時間開始做準備。非常喜愛這一集的插畫!


聽得我哈哈大笑,但是卻是有着太多的共鳴。我太愛張春了。犀利,一陣見血。



這一集其實聽得我毛骨悚然的,主要是因爲那麽的坦誠。


書籍

這個月世界文壇失去了兩位作家:Paul Auster和Alice Munro。知道后,去二手書網站上買來Paul Auster的三本書,那本4, 3, 2, 1看過了,但是很想讓女兒看一遍,兩外兩本沒有看過,但是因爲喜歡這個作家,就想著買來慢慢閲讀。希望在接下去的幾個月裏有閲讀他的書的體驗。女兒上學期的課程裏也讀了他的一本書,所以又拓展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很遺憾,沒有能機會閲讀他的新作了。同事裏有人見過他本人,說他非常和藹可親。我感覺他的那雙充滿智慧的雙眼是可以告知有這樣的感覺的。Alice Munro,斷斷續續地看過她幾本短篇集子,感覺就是加拿大的寒冷。因爲她看得生活太清楚了,看人性太透徹了。

這個月讀的書本很多都是重磅,衝擊最大的是兩本中文的小説。感嘆中文的精巧美妙。兩本書都是聼的,所謂真是美的享受。這個月非虛構讀得少,好在比較精。

虛構之愛:

老舍先生的這本書真是堪稱經典之經典。小學生的時候讀過裏面的片段,根本不能很好的理解這本書的沉重,所有的讀法都是中心思想式的。這次從紐約公共圖書館借來的有聲書,加上艾寶良的演説,實在是把這部作品表現得活靈活現。人物們格格栩栩如生,年代的跨度又非常大,那段歷史應當銘記在心。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讀至少一邊啊。

張金山的評書非常吸引人,所以聼的整個過程非常吸引人。真的是應當好好地欣賞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家族的興旺和衰敗,人間冷暖,盡在書寫之中。這本書讓我感到中文文字的魅力。一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也是連貫吸引人,每一個角色都被完全地照顧到。RESPECT!

非虛構之愛:

因爲播客《縱橫四海》的推薦去圖書館借來看的。非常好讀但是卻受益匪淺的一本書。

6種情緒維度講得非常清晰:Resilience, Outlook, Social Institution, Self-awareness, Sensitivity to Context and Attention。後面的章節也説明了如何在各個維度上提升一下自己的情緒,并且從身心靈一體講述了互相之間的關聯,自然提出了冥想和CBT。這本書畢竟已經是十二年前的書了,所以在當時來看這些概念還是很符合潮流的。

本月重讀:

再讀這本Beartown是在見過作者之後,心緒也跟那個時候完全不一樣。這次感到文字有點單薄,想要表達的意思有的時候有點太過直白,缺少了當時讀的那種盲目的無條件的喜歡,但是因爲熟悉,而且重讀完三部曲也是今年給自己佈置的任務之一,所以還是比較願意。

其餘閲讀:

一口氣聽完有聲書,先“睹”爲快了。感覺還有第三本呢!托賓的書還是感覺那麽細膩。一本書寫了一份心情。

非常好讀的八個故事,情節相輔相成,環環相扣,非常巧妙。就像是一副小小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衆多人物形象,有為女兒擔心的父親,有忘年戀,有因爲同一個男人而聯係的兩個女人,有想離開社區外出的青年,有對他人有著同情心的中年守夜人,有呼吸困難最後離開人世的老人,還有一個到處散佈負面新聞的園丁。逃不過的就是孤獨。

這本也是聼的有聲書,演講者太棒了。還是非常喜歡,這本續集跟第一本一樣有力量。最後的結局還是令人唏噓。作者對語言的駕馭能力真的是非常美妙。會能改編成電影嗎?

這本書是這個系列的第五本,到書的結尾有點區別于前四本,不想劇透。還是一如既往地吸引人,也有著阿婆的痕跡。

感覺這本書有很多潛力,但是沒有寫出來。三代人的敘述還是耳目一新的。最喜歡外婆的敘述,畢竟她是最老的那一輩,改變了兩代人的生活軌跡。

作者的寫作風格很特別,我不是非常有共鳴。

可能只是我吧,始終對希臘神話沒有太多的感覺,因爲人物衆多,關係複雜,每個人所有的能力又不一樣,所以始終理不出一個很好的頭緒來,而我是很能做筆記的。寫作本身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後半部就放棄了。

拍成mini劇應該很好看。

恐怖的氛圍是一點點鋪墊上來的,所以讓人感覺慢慢地上頭。

好玩。成人去讀青少年小説輕鬆有趣。

影視

這個月很多美劇收尾,迎來美劇的淡季。但是這個春季的美劇參差不齊,懸疑劇總體感覺欠佳,而輕喜劇因爲沒有太多期望,反而能讓人放鬆神經,博人一笑,足以。由書本改變的美劇一般會令人失望,但是《莫斯科紳士》讓人刮目相看!

電影之愛:缺。才發現這個月幾乎沒有看電影。

電視劇之愛:

很久沒有看過一部節奏快,三觀正,人物形象飽滿,情節推進帶回歷史感的電視連續劇了。每天的期盼兩集給這段時間帶來了很多情緒的飽滿。那段歷史真的很值得重溫呢。

其餘影視:

感覺比原著更加有可看性。書本的前半段給我感覺比較沉悶,直到小女孩出現之後才開始比較有趣。但是電視劇卻拍攝得比較美。

因爲最後一集,多給一顆星。這一季總體感覺還是比較匆忙,但是結尾給這個居一個完美的結局。最後一季,心中很多不捨。

原著看得比較累,因爲寫作的風格。但是大致有了一個綫索的穿梭所以觀劇的時候曉得是麽時候是回憶,那些不堪回首的。

陪伴很多年了,現在看這部劇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看似是一個橋下殺人事件,其實小鎮上有著很多自己的故事。沒有看過原著,但是感覺幾位演員很不錯。善和惡之間其實就是那麽一根綫。最痛心的是父母,但是爸爸說的在印度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會嗎?

輕戲劇讓人開心一笑:

輕鬆戲劇就是隨時打開,隨時可以被裏面的人物的情緒所感染。需要這樣的時刻。等第三季。

最后再對小耳朵的一家致謝!

很輕鬆的衍生劇。每一集單獨一個故事,但又有一根綫索貫穿一季。

真沒有想到這個老太太這麽渴望成功。最後一段兩個人的對話讓人心痛。每個人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把自己認爲的重要的放在首位,很難。

懸疑劇令人失望:

感覺浪費了伊麗莎白莫斯,就是只爲了她撐到最後也是有點不太能行。

爲這個糟糕的結局少給一顆星,否則倒是不錯的一個劇集,尤其是黑白老電影的穿插。

幾部國產劇還有點可看性,不過話説回來,沒有可看性,我估計也不大會去看了。

最後一集的衝突引起的高潮有點沒有想到,而最後會面給了一個開放的結尾,很美。

看得就是一個歡樂。 為了第二季去補的第一季。多年之前被推薦過很多次,總算作爲一個背景聲音看完了。

先不说剧情有一点小拖沓,但是整个拍摄和故事的叙述很不错,让我想起漫长的季节,也是一个小镇上的所有的人都参与的案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走路

  不知道是我喜欢散步时候能听书呢,还是听书的时候能去走路。两个我都喜欢,所以在这个周末,我走了两次。 难得这个周末逃离了降雪和低温,气温居然还在这个三九的日子里有了意外的回升。 周六,针灸回来,就忙着做午饭。午饭后,我就独自出门了。早晨出门的时候,因为有了温暖的气流,雾弥漫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