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

再见,约翰·勒卡雷;再见,我们时代伟大的记录者(企鹅图书)

 自上世纪60年代起的近60年间,每隔十年,约翰·勒卡雷的名字必定会出现在全球各大畅销书榜之列。作为一名人道主义者、一名文学巨匠,他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并于2020年被授予奥洛夫·帕尔梅奖(Olof Palme Prize)。

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原名大卫·康威尔(David Cornwell),于当地时间12月12日晚因肺炎去世,享年89岁。上周六,这位英国间谍小说巨匠永远告别了相濡以沫48年的爱妻简,他的4个儿子,14位孙辈以及3位曾孙,溘然长逝。




作家约翰·勒卡雷,1989年3月

(图源:Lord Snowdon/National Potrait Gallery)

约翰·勒卡雷是当代著名作家与时代记录者。他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投身写作,在其58年的写作生涯中曾多次问鼎全球畅销书榜首。这六个十年间,勒卡雷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出版奇迹。虽然他最初是以谍战作家的身份步入文坛,其作品却远远超越了传统间谍小说的范围。作为一名人道主义者、一位文学巨匠,勒卡雷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赞誉。就在离世不久前,他被授予2020年奥洛夫·帕尔梅奖(Olof Palme Prize),用以表彰其“用文学形式就个体自由和人类基本问题提出了振奋人心的人道主义意见”。勒卡雷的著作曾多次搬上舞台,从1965年的电影《柏林谍影》(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到近期拍摄的电视剧《夜班经理》(The Night Manager),都是他作品银幕化的成功尝试。

大卫·约翰·摩尔·康威尔(David John Moore Cornwell)1931年10月19日出生于英国多塞特郡的海边小镇普尔,其父是罗纳德·托马斯·阿奇博尔德(罗尼)·康威尔(Ronald Thomas Archibald (Ronnie) Cornwell),其母是奥莉芙·(盖斯)·康威尔(Olive Glassy Cornwell)。勒卡雷自小与父亲相处不睦,他在自传《鸽子隧道》(The Pigeon Tunnel,2016年)中称父亲为“骗子、幻想家、时常锒铛入狱的囚犯”。这段不完美的父子关系最终成为他最具自传性的小说《完美的间谍》(A Perfect Spy,1986年)背后的灵感来源。

“对于我很小时候的事情,(我)则没有什么印象。我记得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伪装掩饰,迫切需要为自己拼凑起一个新的身份,为此而从我的同事和上司那里窃取他们的行为举止和生活方式,甚至到了需要伪装自己父母双全、拥有饲养了小马驹的安定家庭的程度。”(《鸽子隧道》,文泽尔译本)



大卫·康威尔(左)与哥哥托尼·康威尔

(右,Anthony Ewart Frank Cornwell)的合影,

1938年(图源:Daily Mail)

康威尔的教育始于伯克郡的圣安德鲁预科学校,随后升入舍伯恩私立学校学习。1948年,17岁的他从该校 “逃离”,远赴瑞士伯恩大学攻读外国文学。

“现如今,我突然发现,我人生中后来发生的各种事情,都是源于一个青春期时的冲动决定:一心想着以最快也最可行的路线逃离英国,这才得以拥抱德国这个灵感来源,将它作为我的代理母亲。”(《鸽子隧道》,文泽尔译本)

1950年,康威尔加入了驻奥地利的英军情报团,担任德语审讯员,负责对跨过铁幕进入西方阵营的外来人员进行审问。1952年,他重返英国,进入牛津大学林肯学院深造,并暗中供职于英国军情五处,监视极左翼团体的间谍活动,以期获取潜在苏联特工的信息。

1954年,康威尔与艾莉森·安·维罗妮卡·夏普(Alison Ann Veronica Sharp,人称安)成婚,他们共育有三个儿子:西蒙,斯蒂芬和提莫西。同年,其父罗尼宣布破产,他不得不带着安离开牛津大学,辗转到一所男童预科学校任教。然而就在一年后,康威尔又重新回到牛津,并于1956年顺利毕业,获得(一等荣誉)文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在伊顿学院教了两年法语和德语(在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当谈及伊顿人时,他作出了如下评价:“这绝对是世上的诅咒,才让那所学校充满了特权思想和对矫揉造作充当文化人的过度教育”)。1958年,他正式成为军情五处的一名官员。




勒卡雷与第一任妻子安以及三个儿子

在希腊斯佩察岛度假时的照片,1964年10月

(图源:Paris Match/Getty Image)

克兰莫里斯男爵七世(Baron Clanmorris)是康威尔写作上的伯乐。除了是一名活跃的军情五处官员,克兰莫里斯还身兼作家一职,他以约翰·宾汉(John Bingham)的笔名著有多本犯罪小说。在他的鼓励下,康威尔开始着手创作他的处女作《召唤死者》 (Call for the Dead,1961年)。克兰莫里斯男爵七世是目前唯二经作者认证的“史迈利”人物原型。史迈利是英国秘密情报局“圆场”(the Circus)的局长“老总”(Control),一位间谍大师。他的另一原型来自于牛津大学林肯学院院长维维安·休伯特·霍华德·格林(Vivian Hubert Howard Green)。康威尔在学生时期结识格林,后者当年是谢尔伯恩学校的一名普通牧师和助理教师。在格林转至林肯学院后,也一直悉心辅导康威尔的学业,两人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维维安·休伯特·霍华德·格林(Vivian Hubert Howard Green),“史迈利”人物的原型之一。

格林尤其在外貌特征上给予了他学生大量的创作灵感,

1984年

(图源:Deborah Elliott/National Potrait Gallery) 

1960年,康威尔被调至军情六处,以 “二等秘书 ”的身份作为掩护在英国驻波恩大使馆工作;后来他被调到汉堡担任政治领事。在汉堡任职时,他以 "约翰·勒卡雷"的笔名创作了小说《优质杀手》(A Murder of Quality,1962年)和《柏林谍影》(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1963年)。康威尔没有选择用真名发表作品,而是采用化名,是因为英国外交部禁止官员使用本名公开发表文章。正如他在《柏林谍影》五十周年纪念版的后记中写道的那样:

“三十岁时,我在极度隐秘的状态下写出了《柏林谍影》,我当时身处于一种强烈的个人重压之下,没有人可以分担我的苦痛。自我的小说出版之日起,我就意识到,现在和将来我都将被打上由间谍变为作家的烙印,而不是像其他同类作家一样,在秘密世界里干过一段日子,再把它写出来。那么,这部小说的优点——或者说它的缺点,怎么评价它取决于你的立场——并不在于它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而在于这一真实事件是完全可信的。”




1965年由勒卡雷小说改编的电影《柏林谍影》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图源:Paramount British Pictures)

《柏林谍影》的出版永远改变了勒卡雷的写作生涯——这不仅使他能够以全职作家的身份生活,还为他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写作方向,那里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等待他去挖掘。此后,他写出了冷战时期最伟大的谍战小说,包括《锅匠,裁缝, 士兵,间谍》(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1974年)和《史迈利的人马》(Smiley's People,1979年)。两部作品相继被BBC改编为电视剧,由亚历克·吉尼斯(Alec Guinness)饰演乔治·史迈利(George Smiley)的角色。吉尼斯所塑造的史迈利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后世人们想起“老总”这一人物时,脑中不由回响起他腔调十足的独特嗓音。





亚历克·吉尼斯(Alec Guinness)在电视剧

《史迈利的人马》(Smiley's People)中饰演乔治·史迈利(George Smiley),1982年

(图源:BBC)

冷战的结束并没有使勒卡雷目光钝涩,亦没能钳制他的写作潜能。他将继续探索,向更为广阔的领域掘进。作品《永恒的园丁》(The Constant Gardener, 2001年)聚焦于大制药公司中的小人物;《头号罪犯》(A Most Wanted Man, 2008年)和《微妙的真相》(A Delicate Truth,2013年)探讨了反恐战争;《夜班经理》( The Night Manager,1993年)则深入毒品和军火交易问题,该作于2016由BBC改编为电视剧,取得巨大成功。

1972年,康威尔与第一任妻子安离婚后,与霍德与斯托顿 (Hodder & Stoughton)的图书编辑瓦莱丽·简·尤斯塔斯(Valérie Jane Eustace,人称简)结婚,两人共育有一子,取名为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名小说家,以尼克·哈卡威 (Nick Harkaway)的笔名写作。四十多年来,他们一直住在康沃尔郡圣布里安悬崖边的一所房子里,或是在此处和他们伦敦汉普斯特德的住宅间辗转。妻子对于大卫·康威尔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身为编辑所具有的独到眼光和智慧,在勒卡雷愈渐成功的写作道路上变得弥足珍贵。





勒卡雷在康沃尔郡的家中1983年2月

(图源:Gamma-Rapho/Getty Image)

勒卡雷的许多作品都会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其中部分改编,如由马丁·里特(Martin Ritt)执导,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克莱尔·布鲁姆(Claire Bloom)主演的电影《柏林谍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其他影视改编在勒卡雷本人看来,则略显小众。眼尖的观众可以近期这一类型的影视改编中发现作家友情客串的身影。


上:勒卡雷(左三)在2016年BBC翻拍的迷你剧

《夜班经理》(The Night Manager)中友情客串

下:勒卡雷在2018年朴赞郁指导的电视剧

《女鼓手》(The Little Drummer Girl)中客串

(图源:BBC)

2016年,勒卡雷首次出版了一本非虚构类书籍,即他的回忆录《鸽子隧道》。该书的书名本可作为他又一部精彩谍战小说的标题,但他却做了保留。用作自己回忆录的标题,是为了让人们难得一窥他写作之外的灵感来源。

2017年,他出版一部非凡作品———《间谍的遗产》(A Legacy of Spies,2017年)。勒卡雷冷战时期创作的许多经典人物都在这部作品里得以回归,他们对于往事的苦痛与经验进行了追溯和反思。该作让勒卡雷一举荣登美国和英国的畅销书榜首。

2018年9月,约翰·勒卡雷的作品作为“企鹅现代经典”的一部分进行再版。这是企鹅现代经典系列中,单个作家作品收录最多的书系之一。同年,他的小说《女鼓手》(The Little Drummer Girl,1983年)由Ink Factory制片公司改编为电视剧,在BBC和AMC平台放送。





上:企鹅现代经典系列(Penguin Modern Classics)

中涵盖的勒卡雷再版书系

下:企鹅兰登旗下出版的其他勒卡雷作品

『以上书目各大图书平台目前均有在售,欢迎读者选购』

约翰·勒卡雷生前的最后一部小说名为《田野中奔跑的特工》(Agent Running in the Field,2019年)。如作家所言,这部小说诞生于一场“政治热潮”。它反映了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后,新一代年轻男女的迷惘状态。他们对国家现状感到恐惧忧虑,却没有政治运动可以让他们有所依附,似乎做什么努力都难以为继。2019年10月小说出版并获得全球好评,勒卡雷的最后一部小说对我们当下分裂的世界极具前瞻性,正如他早期的小说对冷战的预见一样精准。

2020年,勒卡雷被授予“2019年度奥洛夫·帕尔梅奖”。该奖旨在鼓励国际交流和国际间的相互谅解,促进人类的和平和共同安全。评委们授予他该殊荣,以表彰其作品涉及“个人自由和人类的基本问题”。



勒卡雷赴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取2019年度奥洛夫·帕尔梅奖”

2020年1月(图源:AFP/Getty Image)

在其一生非凡的写作生涯中,勒卡雷自我证明了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记录者。在平日里,他亦是一个极佳的生活伙伴:他是一个幽默十足又求知欲旺盛的人,总是对人类的弱点保持警惕。他也是一个出色的模仿者———可以前一秒模仿他的父亲,后一秒就变成了“史迈利”转世。他最具魔力的才能之一是他能够快速抓住每一个人性格中的核心特点。也许,正是利用这种技巧,勒卡雷笔下才生出这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也正是这种清晰的思想,使他能够精准把握我们的社会,并在他的作品中反映这些社会现状。勒卡雷的文字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言,“像狄更斯或奥斯汀一样具有辨识性”。然而,尽管康威尔平时可以成为一个非常活泼的生活伴侣,他最快乐的时刻还是坐在他圣布里安的书房里,为他的下一本书做准备。

作为企鹅兰登的编辑,玛丽·蒙特(Mary Mount)在勒卡雷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一直与他共事,她表示:“约翰·勒卡雷的逝世是我们企鹅兰登所有喜爱和钦佩他的人的巨大损失,也是这个国家文化和政治景观的巨大损失。约翰·勒卡雷像爱自己的作品一样深爱着他的祖国。在过去的十年里,能与他共事是我的幸运与荣幸。他从没有江郎才尽的时候,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相当体量的著作,令人艳羡。他孜孜矻矻的职业精神让人敬佩。他还经常逗我笑,我每次笑得都很开心,他能让我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勒卡雷时常可以变得很逗趣,

上:与第一任妻子安在捉迷藏,下:同孩子们一起画画

(图源:Getty Image)

企鹅兰登英国公司首席执行官汤姆·韦尔登(Tom Weldon)表示:“能够成为约翰·勒卡雷先生的出版商,是我们企鹅兰登所有人的莫大荣幸。他对这个国家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都欠了他巨大的恩情。他的作品将被我们的后世子孙阅读和喜爱。”

柯蒂斯·布朗集团(Curtis Brown Group)的首席执行官、勒卡雷先生的经纪人乔尼·盖勒(Jonny Geller)表示,“约翰·勒卡雷是英国文学界无可争议的文学巨匠。他定义了冷战时代,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不惧强权、勇于说出真相。六十年来,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阅读并获得全球读者的喜爱。1963年,他的第三部小说《柏林谍影》使他成为世界最著名的间谍作家。他笔下最伟大的人物———乔治·史迈利出现在多部小说中,包括《锅匠,裁缝, 士兵,间谍》和《史迈利的人马》。我代表大卫·康威尔已经工作了近15年。我失去了一位导师,一位缪斯,最重要的是,一位挚友。我们不会再遇见像他一样的人了。”

以下是企鹅兰登代表其家属所作的简短声明,他们要求在此期间个人隐私得到保护。

“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向大家宣布,大卫·康威尔——作家约翰·勒卡雷在与疾病作了短暂的斗争后,于周六晚因肺炎去世。作为大卫的妻子简和他的儿子尼古拉斯、提摩西、斯蒂芬和西蒙,我们与他相伴生活了50年。我们为他的离世深感悲痛。在这里我们需要感谢特鲁罗康沃尔皇家医院出色的国家医疗团队,感谢他们在大卫住院期间对他病情的深深同情悉心照顾。我们知道他们对他的离世与我们一样悲伤。”

2020年12月13日星期日

在家上班第三十八周(12/7/2020)

 周一(12/7/2020)

前一天晚上睡眠质量非常不好,半夜后几乎又是一个小时醒一次,而且最为难受的是,已经穿上了迷信中已经很铁的一定会帮忙睡好的。

午饭给她做了咖喱鸡,放了胡萝卜和西兰花,但是她告诉她嘴里有个泡,所以几乎没有怎么吃,所以就把三个春卷吃了。我把剩下的一点大白菜加了点年糕,做了一个汤年糕,想念上海的一切菜。

中午阳光非常好,就想采纳瑾雯的建议,搬来躺椅,在阳光下眯了一会。

给自己约了去看骨科医生。

下午3点多带她去看眼科医生,反正一路也是不高兴。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她高兴。一问,一说,就会被告知,“这个与你无关。”

去美东买了点菜,还要看她的脸色,以后还是一个人单独行动吧。

他去给福特车换机油,让他顺路带晚饭回来吧。我也是累透了。


晚上争取不看屏幕,至少在睡觉前一个小时不看屏幕。结果9点多就开始犯困,趁着困意就上楼睡觉了。把狗狗交给聪了。结果门也没有锁。反正现在根本说不得,一说就炸。



周二(12/8/2020)

前一天晚上趁着困意去睡觉,结果一觉到半夜,上过厕所又睡到2点多,结果腿疼,才想起晚上睡觉之前的药也没有吃,结果就挪步下楼来吃药,再上楼睡觉,至少回到床上有很快就睡过去了。

我现在要求也很低,虽然睡眠一直被打断,但是只要能很快地入睡,我也认了。

早上出门已经很冷了。准备好她的早饭,带狗狗出门,炖上她午饭要吃的鸡汤,我就出门看医生了。没有想到看骨科的病人还很多。很方便能在办公室直接做x ray,结果是好的,这个我就放心很多了。

果然两张处方,一张是止痛,一张是做理疗的。

出门后看看时间,正好还剩下一些去Bagel Nook买一些Bagle,两个蓝莓的,一个black russian的,一个Cinnemon Burst,一个Multi grain,他们charge special bagel,比如蓝莓1.99,普通的,$1.19,还有一种叫crazy bagel,$3.99,感觉就是甜点了。咖啡是我自己倒的。还买了最小一份的blueberry cream cheese。

回家路上还去了图书馆,把我on hold的书取了回来,三本是有关肌肉和拉伸的。

到家正好她上午的课程结束,知道她要开车去朋友加亲自delivery给她朋友准备的生日礼物。所以午饭吃得飞快。安全回来了。

下午我还要上班。只是温度上升了一点之后,就带狗狗出门走了一圈。

吃饭之前回家,硕大的垃圾桶就在车库门口放着,她就是没有看到,直到我说了,才拉进来。因为在回来的路上让她开的车,说了她几句,立刻脸拉下来。我成天过得小心翼翼。

晚饭:

羊肉汤,里面放了萝卜,反而比羊肉好吃。

前一天在美东买的芸豆切成丝,和豆腐干丝一起炒了一下。

准备看《刻小说的人》。难得读中文,还是很亲切。

跟妈妈通了电话。

然后下楼来翻了翻借来的书。约好了Physical Therapy。主要是顺路。

晚上把药拿到楼上去,就是怕吃得太早,撑不到早上。


周三(12/9/2020)

睡得不咋地。半夜起了两次,5点多又醒了。而且上厕所不顺利。开始想自己的脚怎么回事,又学到一个词是drop foot,似乎要把脚flex一下,才舒服。

把自己包成粽子一样出门,果然不是那么冷了。




很难得看到了日出。


粉色慢慢转成了较为红艳的颜色。


看到她,也不想说话。我觉得我们都腻了现在的生活,但是能进行的改变又很有限。她可以去画室,我呢,就是听不完的有声书。

中午给她的饭就是昨天的羊肉汤放了青菜,一小块韩国pancake,三个饺子。我呢,菠菜鸡蛋汤,一个韭菜盒子和最后一个买来的春卷和最后一小块韩国pancake。懒得做菜。


11点多的样子,开始下雪。新泽西的第一场。


一直到下班后才带狗狗出门走了一小圈。回来之后也没有什么力气进行锻炼。一天说话不到十句。

晚饭

烤三亚鱼

玉子豆腐

丝瓜油豆腐塞肉


越来越冷冰冰了。


晚上补追了一堆剧。吃了Cereal。



周四(12/10/2020)

昨天晚上盖了两床被子,被压着,前半夜睡得还可以,照旧半夜起来上厕所,然后就是2点醒了,记着了吃药,一觉睡到了闹钟响,因为有早会,所以闹钟定在了6点。

很迅速地带狗狗出门上完厕所就回家了。烧了水,让她自己吃Bagel。

没有想到自己给自己找事,结果把自己搞得很忙碌。

她得中午饭:

黑米和虾仁,芒果,西兰花,胡萝卜炒了一下,一点点冬瓜和开洋做了一个汤。全部吃完。

我自己吃了剩下的一口炒饭,然后吃了一个粽子。为了和新闻组的同事做事,吃饭也是在电脑前吃的。

带狗狗出门看到轰炸一半的邮件,就转身回去了。
下午去做PT,说我HIP很weak。膝盖没有问题,但是因为骨头被jam了,所以没有办法很有效地使用肌肉,所以给了膝盖压力。

还做了一些练习:
- 踩自行车5分钟作为warm up
- 靠墙靠球上下蹲
- 小腿的拉伸,在家也有的一个
- 在不平整的平面上练习平衡
- 坐在活动椅子上用脚跟走路
- 用一根resistance band绑在大腿上,来回走路。
然后用冰敷

前面他的纠正动作我自己是没有办法做的,但是锻炼我是可以的。他还叫我在家练习.
回家后,趁还有最后一丝阳光,赶紧带狗狗出门走了4英里,然后回家再工作。虽然请了半天假,结果因为有事情,所以几乎就吊在公司的电脑上了。

晚饭:

三文鱼
芦笋
牛尾山药汤,放了一把白菜,还是要吃叶子菜。




周五(12/11/2020)

早晨睡到闹钟叫。晚上起来两次,就是因为醒过来才去上厕所的。铁打不动的半夜一次,然后2点一次。她带狗狗上厕所晚了。狗狗狂叫,吵醒了我。

起来之后把自己包成粽子,带狗狗出门,回来之后,就是不停的会议。

本来是要请假的,结果因为要发表一篇文章,就只能消去了假期。结果一天忙忙叨叨的也没有最后有结果,我觉得Jess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料。


中午给她做了意大利面,用了现成的鱼丸。

带狗狗出门也是三心二意的。因为随时得盯着来回的电子邮件。




下午开完会后,做了cookie的胚子和energy bar。反正一周得做一次。面包也差不多。
吃完饭之前撸铁,把那个领操的人的啰嗦放到了声音最低,最后成了白噪声。

所以晚饭吃得香。

黑胡椒牛肉粒(放了两张彩椒,留了几根芸豆,切成小块放进去)

韩国泡菜豆腐

虾仁炒饭,觉得这个炒饭最受欢迎。

晚饭后,脚踝上绑上负重开始进行膝盖的训练。



周六(12/12/2020)

昨天晚上还是起来两次12点一次,2点一次,似乎破不了这个魔咒。早晨醒来看钟已经7点半多了。反正后半夜是挺折腾的。

起来之后,烧好了热水,把半个Bagel放在小烤箱里,煮好一个鸡蛋,然后出门。她今天要参加Zoom上的Debate,所以也不能Sleep in,我就带狗狗出门了。去了Mountain View Park。想试试是不是还能跑步,跑了一英里之后,左膝盖就开始疼了,只能打住。还是挺灰心的。本来都已经跑热了,后来只能开始行走,所以,外套还是得穿上。5英里的样子吧。

回家后就开始忙午饭和晚饭。因为午饭分开吃,所以相对来说还简单。

用切成块的红薯和上次留下的三文鱼加上几根芦笋,还有剩下的牛肉粒,一起来了个大杂烩,蒸了个鸡蛋,里面放了豌豆和胡萝卜丁。

我呢,吃半个贝果,一碗酒酿汤

他呢,两根香肠,两块印度饼,一个煎鸡蛋。

然后就是准备晚上包饺子的馅。
下午在电脑前坐了一会,看看时间飞逝,在太阳完全落山之前,带狗狗出门,看到天上奇妙的云。

他去Costco买了点东西回来。
Wee的订单也来了,只是冷冻的东西都已经化得差不多了。

他已经决定去佛罗里达过一个月。单价互相都不要拦着对方。也不会说服对方。他一定要给我买个气管,怕停水停电。
晚饭:

稀饭,这是我最愿意吃的。

毛豆
煎饺
豆腐干毛豆
咸鸭蛋

吃饭期间,我问他要不要带点吃的在路上,他还十分勉强,说,只要带第一天的干粮即可。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样的询问是不是多余的。



周日(12/13/2020)

她同学早申的结果也慢慢有消息了。她的一个朋友进了卡耐基梅隆的计算机系,算是dream school了。

昨天晚上让比尔揉了一下腿,让他跟我讲讲政治,很容易就入睡了。

早晨7点醒的,然后在床上做好动作之后,起来带狗狗出门,在后面的小区里走了6英里回家。中午说好了叫外卖,所以就可以喝一杯咖啡,看一会书。结果比尔在车库里干活,说话之后,他告诉我他在yard sale买了一个air fryer lid,结果回来就试了一下。给聪做了梅干菜锅盔。

他去那家他看中的寿司店买了日餐回来。

味道还不错。

生鱼的口感还不错。

下午看The Book of Eel,然后上楼去撸铁。做了王波推荐的Kettlebell的workout,感觉很不错,没有废话,音乐也带劲。


晚饭:

豆苗
雪菜黄鱼
萝卜骨头汤

晚上海芸来电话,聊了一个多小时。告诉她比尔要自己出门一个月。

她还在假期回来的兴奋期里,所以鼓励我出门去转转。


#过客乱翻书# Permission to Feel, by Marc Brackett

 今年疫情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个机会被邀请观看耶鲁大学教授Marc Brackett 的关于 “Permission to Feel” 的线上演讲

说实话我本来没打算dial in 的,因为这个演讲的名字听起来就很touchy feely, 而我当时工作正忙,没时间touchy feely。不过恰巧这个演讲开始的那天早上, 我有点时间,就进去看了一眼。  Marc Brackett 还没演讲,开始就扔出一个问题: “ how do you feel。估计很多人都是想都不想地自然而然地心里说“Fine”--- 难道还有其他答案么?这个不是英语标准句式么?。然后他就在屏幕上显示了这个图片。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叫Mood Meter。他让大家按照这个由高兴与不高兴,能量高与低组成的四个象限,四个颜色的情绪晴雨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实我没有看完他的演讲就不得不中途退出,可是他的这个表达情绪的四颜色象限却留在脑海里,后来就找了他去年发表的书来读。也才知道,Mood Meter 也可以很复杂, 而清晰表达情绪的字眼可以有那么多。




这本书的中心主题是: 情绪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从儿童时代就开始被告知要隐藏起来,后来就渐渐被忽略直到不想表达不会表达。可是每个人的情绪本身并没有消失,并且无论在家庭,学校,工作中都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面的和负面的)。所以,他觉得大家都应该承认,面对,表达和处理情绪,为了自己和周围人的身心健康,进而学习和工作效率。

他发明的学习认可和处理情绪的5 步法,简称为RULER:

R: Recognizing emotions in oneself and others
U: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
L: Labeling emotions with precise words
E: Expressing emotions, taking context and culture into consideration
R: Regulating emotions effectively to achieve goals and wellbeing

总结起来蛮干巴的,可是书其实读起来还蛮生动的。Marc Brackett 从自身经历出发,回忆起他是个在学校里总被欺凌的男孩,爸爸妈妈从来也没有真正了解他的内心感受,除了反复告诉他要Toughen up 之外。如果不是高中的时候,他一位当老师的叔叔在家庭聚会的时候真心关切他 “how do you really feel ?“让他找到了情绪的出口,可能他早就是街头少年混日子了。

他后来考上大学,接触到心理学,尤其是(现任耶鲁校长)Peter Salovey 与其他人在1990 年代提出的情商–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的概念,就开始与自己的那位叔叔一起合作,致力于对情绪认知的推广。他们的工作尤其是针对学校里的校长和老师们,希望可以让他们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情绪表达,这样一门学校里没有的课程。因为他觉得象他当年一样受困于无法表达的情绪而导致成绩落后,心理封闭的少年还有很多很多,而他只不过属于幸运地“走得出来”的一位。

除了个别章节外,我还是挺喜欢这本书的。虽然我没有Marc Brackett 那样系统化的对情绪的思考,但从自己体会的角度,很认同:当你可以准确地对自己描述出此刻的情绪--- 尤其是在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无论是愤怒,消沉,害怕,失望等等那么也比较容易处理这个情绪。可是假如故意去忽略它,不想搞清楚这个情绪的真实根源,那么对自己对别人都很有破坏力。而同样的,当我们对正面的情绪, 比如平静,放松,满意,开心,等等也有清晰认知的时候,感觉对平淡生活的享受与欣赏也都更深了一层。 

 如果按1-5 分来打分的话,我可能会给这本书打4分。减掉的那一分,是前面有些章节比较重复冗长。

2020年12月6日星期日

在家上班第三十七周(11/30/2020)

 周一(11/30/2020)

三天不写,居然有点忘记了。

四天休息日过去了,似乎很难回到工作状态中。她说设了闹钟,结果一只到我还差两分钟的时候去喊她起床,我还要道歉。唉。

11月的最后一天,感觉日子过得飞快。

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这张黑白照片,在上海。很想家。

因为被拉到另一个项目中去,早晨感到无比地忙。

中午饭我在做的时候,她过来说她可以做,我就把原材料交给她,估计是没有用奶酪的。

午饭就是意大利面了

我吃了感恩节剩下的鸡。

比尔好像对吃午饭这件事情也不上心,反正把Ham拿出来就可以了。

下了一天雨。终于在下班的时候得空带狗狗出门走了一圈。
晚饭:

烤排骨,是Costco的,很咸,她没有兴趣,所以把剩下的牛肉给她了。吃了一半,她的脸色就难看。我现在吃个饭也是不爽。哎。

芹菜豆干
mashed sweet potato
排骨山药汤

晚上跟妈妈打了电话。


周二(12/1/2020)

闹钟没有响自己醒的,半夜起来去上了一次厕所,所以算是很幸运了。温度是当天最高的,地下湿。带狗狗出门走了一圈。知道这一天会非常忙碌。

果然是忙碌的。

每个月的第一天都会这么忙碌了。

她的午饭:

腐竹卷
一块韩国泡菜饼
蒸鸡蛋里放了西兰花和虾仁

她在抱怨做统计学的作业,说记得是optional的。我在想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只要是optional的,我都是主动去做的。我看她只有对画画还有一点不放弃的感觉,其他的事情都是有点三分钟热度。

晚饭:
一人一份:
三文鱼
烤红薯
芦笋
一个人一小碗蒸鸡蛋,我的和她的里面放了秋葵。

洗过澡后跟聪聪说了一下申请大学的事情,她一下子就开始态度非常恶劣。就是不能说,一说就炸。

晚上开始读"Avid Reader"

周三(12/2/2020)


昨天晚上没有睡好,起来上厕所两次,然后早晨又有神经痛。出门带狗狗,温度很低。
前一天晚上跟她没有on good terms,到家还有十分钟,她起床了。所以她到了第一堂课结束后才下楼来吃东西。

她的午饭:

没有时间做饭菜,就煮了鸡汤。用了上次买的鸡蛋面。剩了一点,我吃,再吃了7个饺子。那些储存起来的饺子估计就是我自己慢慢吃掉了。

希望Ham能支撑一周。

下午上楼做了Barre,不停地踮脚尖,希望能有帮助。
晚饭:

茄汁鱼片
大白菜肉片 

下午熬的红烧肉,放了再多的油豆腐,都会觉得不够。

一个人一碗蒸鸡蛋,这次放了虾米。

晚上开始看其他的电视,老电影。





周四(12/3/2020)

又是一个晚上没有睡好,后半夜几乎是一个小时起来一次。

早晨很冷, 穿着羽绒服带狗狗出门。回来紧张地上班。


她的午饭:

一碗海鲜bowl:三文鱼块,毛豆,虾仁,芒果,芹菜加紫米。

一份蒸鸡蛋

一份水果

下午做了一次Barre,不是踮脚尖的那种。这几天还真的有点酸痛,所以按照书上的说法,就是要休息一下。
晚饭:

花菜西兰花和昨天炖的红烧肉油豆腐一起炖了一锅
虾仁鸡蛋青豆
韩国泡菜炒饭
Miso汤

晚饭期间,他突然提出要出门去玩。我拒绝了。当然受到拒绝一定不好受,晚饭时分也没有什么会话可以进行。






周五(12/4/2020)

昨天晚上睡觉之前吃了两粒药。但是还是醒了两次,半夜3:30,早晨5:30醒了之后就睡不着了。想着她今天的午饭还没有着落,早早起床后,下楼第一件事情就去冷冻室里把cod拿出来解冻。好在这都是快手菜。上次冷冻蔬菜刀豆还剩下一点,就齐活了。

穿着羽绒服带狗狗出门了。两粒药的好处就是早晨没有尖锐的疼痛了。

午饭:香煎鳕鱼,刀豆彩椒,番茄蛋汤。韩国的pancake。

我自己也来一份,觉得一定不够,还加了一个小粽子。

下班之前把能量棒做了,切成小块,吃起来还真的很方便。

今天休息,没有力量练习。下班后厨房里随便一下就20分钟过去了。然后去印度店里买了点蔬菜。
已经不知道该烧什么菜了。

来了个大杂烩:韩国的炒粉丝。

分成三份,各自吃自己的。结果她果然没有吃完。

三文鱼豆腐汤。进屋后满屋飘香的。

反觉用白醋浸泡牛肉效果不错。

晚上向Google Photo上载照片的时候,google给我2年前的回忆。想想两年前她正在吃饭的恢复当中,但是还没有月经,那个冬天的假期之后,她自己也感觉好很多。所以心中其实很担心她离家出门,怎么能够做到完全地照顾自己,一定是get by。

晚上参加团契zoom的查经。不知道怎么来进行自我介绍。














周六(12/5/2020)

以为吃了安眠止痛药能好好睡一觉,不知道是因为药效已经失效的缘故还是怎么回事,一个晚上也是折腾。而且早晨还有一种很不清醒的感觉。

躺在床上听着雨声,起来后,撑伞带着她出门上厕所,然后就回来。跟着菜谱学习怎么做烫面,还是很成功的。还是做了两种皮子,两种馅。萝卜丝馅和韭菜盒子(这次是放鸡蛋和木耳,没有放粉丝)。
午饭:

两份面,白面的做了7个胚子,他吃了五个;黑面的做了9个胚子,我和聪各吃了2个半。

菠菜丸子汤,幸亏都是现成的,所以还是方便。印度店的菠菜还是很新鲜的。

做了她喜欢吃的绿茶饼干的胚子,冻起来,下午就烤了吃了。
下午终于不下雨了,但是并没有放晴,风很大,还是硬着头皮带狗狗去了一次Montgomery Park。回来之后,身上都没有热起来。

晚饭:

油豆腐塞肉蒸完之后,切成小块,放在蒸鸡蛋里,底下还埋了几颗毛豆

丝瓜海鲜菇

蒜蓉粉丝蒸虾

晚上跟姐妹们8:30在zoom上有约,原来讲两个小时顶天了,没有想到一说说到了11点。讲到了我的失眠,被提议喝红酒和吃安眠药,我都没有办法执行的呀。

还讲到了锻炼,跑步伤了我的膝盖。



周日(12/6/2020)

前一天晚上跟姐妹们聊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困意很重了,但是入睡却花了很长时间,感觉大脑有点兴奋过度。

吃了两粒药。

晚上半夜起来上厕所,看到聪的灯还是开着的。

再醒过来,感觉腿脚是十分僵硬的,反而走去厕所那几步还能增加点活气。

早晨醒来还是有刺痛感,立刻抹药。

他起床后跑过来说要不要狗狗出门。一会带,一会不带,什么时候都没有一个谱。随心所欲,这才是真正的任性呢。

上厕所的时候看到的,想到和聪聪在上海一起去看的那场原版片。

风很大,带着狗狗去了Mountain View Park,这么大的公园就我和她。一开始有点像打退堂鼓,一圈走完完事,但是还是坚持了一下,走了两圈回去的。

天上的云简直有大片的感觉。

到家之后,就开始折腾吃的。

准备午饭,然后还想试一个心的面包的配方。


午饭:

红烧鲳鱼,这条鲳鱼太大了,切了一半,而且还厚,所以煎了一半,还是拿起来试图从中间劈开。老规矩,放了毛豆,豆腐和木耳。这些配菜是最受欢迎的。

冬瓜开洋汤。

卷心菜肉片,把那天做的红烧肉油豆腐分批搭配吃掉了。

然后就折腾面包,因为要有两个面包的胚子,所以有劳面包机了。绿茶的那份放到烤箱里发酵的。而咖啡的那份就放在面包机里发酵了。有那么几秒钟,面包机是给我HHH的提示的,以为它被折腾得要罢工了。

吃过午饭,急急忙忙地做好面包胚子,放在土司盘里进行二次发酵,保湿就只能一次了,放上了大盘的热水,就急急忙忙地离开了。

疫情以来第一次跟姐妹们见面,在这冬日的下午在Skillman Park走了好大一圈,感觉还是很亲切的,少了点孤独。出门的时候,他正好开车库门,看到我开车出去,表情也是古怪。

走了一圈,一个小时不到,因为要去Staples给聪拿她给朋友的生日礼物,就顺路去了Shoprite买了牛奶之类的必需品,反正贼不走空嘛。
这周感觉还是有所进步的,跟姐妹们不能说述说了衷肠,但是还是走路见了一面,感觉终于从坐地为牢的境遇跨出了一大步。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嚼谷儿、转影壁、塔斯蜜,这些北京话会用吗?

提起普通话,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北京话,因为普通话正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但是,会说普通话,就能完全听懂北京话吗?答案当然是不。

 

拔脯儿(bá púr)、绊了蒜了(bàn le suàn le)、岔劈儿(chà pīr)、吹灯拔蜡了(chuī dēng bá là le)、打滴溜儿(dǎ dī liūr)、闹儿赛(nàor sài)、寸劲儿(cùn jìnr)、嚼谷儿(jiáo gur)、转影壁(zhuàn yǐng bi)、塔斯蜜(tǎ sī mì)、四棱见线(sì léng jiàn xiàn)……即便是这些常用北京语汇,很多新生代北京人,也未必全都能准确使用。更不要说那些并不常见的语汇和用法。正如金受申所说,“北京话有多少语汇,谁也说不清的。”

为此,掌故大家金受申编著了《北京话语汇》,书中收录了比较常见的北京方言语汇1300条,每个单字都有汉语拼音注音,每条都有释义与例句,以便帮助人们理解。

在该书的前言中,老舍说:“我生在北京,一直到二十多岁才去糊口四方。因此,在我写小说和剧本的时候,总难免用些自幼用惯了的北京方言中的语汇。在用这些语汇的时候,并非全无困难:有的听起来颇为悦耳,可是有音无字,不知应当怎么写下来;思索好久,只好放弃,心中怪不舒服。有的呢,原有古字,可是在北京人口中已经变了音,按音寻字,往往劳而无功。”

 烦恼当然不仅如此,老舍进一步说,“还有的呢,有音有字,可是写下来连我自己也不大明白它的意思与来历,闷闷不乐;是呀,自己用的字连自己也讲不出道理来,多么别扭啊!原来,北京话的语汇中,有些是从满、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借过来的,我没有时间做研究工作,所以只能人云亦云,找不到根源,也就找不到解释。”

 

金受申所编著的《北京话语汇》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北京话语汇》最大的特点是列举了丰富的语料,对北京话语汇的来源、发展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具有十分珍贵的语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同时,也能让读者看到语言与生活的关系,深入了解《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的一部分语汇。

 

以下内容节选自金受申编著的《北京话语汇》一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北京话”在发音上虽然大部分和“普通话”相同,但究竟是地方话。地方话是有区域局限性的,甚至各阶层使用的语言也有不同。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写安骥进考场的时候,听了两起人说的话,一起,他能懂,一起,他茫然不懂。这两起说话的人和听话的安骥,都是北京人,为什么有这种隔阂呢?这就可以说明各阶层使用的语言,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北京历经金、元、明、清几朝建都,已然有了八百多年历史。作为一个首都,各地往来自然是频繁的,北京话当然也不能不吸收一部分外地的语言;金、元、清三朝统治者,又都是少数民族,因此,北京话当然也吸收了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这样,北京话的语汇,就越来越丰富了。

 

人们说话时,不单要说得清楚,还要说得有力量、生动,于是便用形容词来打扮一番,让语言形象化起来;人们说话时,总嫌单用一个形容词太显得“干蹾儿”,说起来不那么受听,于是便用一些状语、词尾、嵌字等,打扮一番,让语言活泼起来。另外,在四声上,利用重读、轻读,或改变四声的读法,来显示说话人的感情、语气等等,这样,北京语汇就更丰富起来了。




人们在生活中创造的新语汇,
听凭时代和后人“过筛子” 

语言是历史的产物,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好的保留,不好的淘汰了。同时,人们在生活中创造的新语汇,又一代一代地增加进去,听凭时代和后人“过筛子”。

 

过去,一般写作的人,都有这么个习惯,提起笔来想给某一个姿态、形象做一番描写,或记一个口语,总先想一想:字典里有没有这个字呀?能不能写呀?甚至就不敢下笔,也不敢直接采用借用字,这样,只想从书本上去找根据,语汇就不能不贫乏了。所可喜的,从金朝以后,那些真正为人民写作的文学家,注意到了民间语汇的丰富多彩,注意到了民间语汇的创造规律,便将许多生动的民间语汇采用到院本、杂剧里去,并使用了代用字,这样,给丰富多彩的民间语汇,保留了一大批资料。例如:形容一个胖人、一个胖娃娃,胖得肉都一动一动的了,如果用直接的写法: 

“这个胖娃娃,胖得肉都一动一动的了。” 

这还像话吗?这形象还不干瘪吗?可是北京话是这样来形容的: 

“这个胖娃娃,胖得肉都dēn le lēn dēn的了。” 这样形容,生动是够生动的了,可是没有注音符号,没有汉语拼音以前,这几个字怎么写呢?实则早在董解元写的《西厢记》里,就用借用字,写作了“邓虏沦敦”的,他形容一个胖人的大肚子说:

 

“生得邓虏沦敦着大肚子。” 

这是一种创造,而且是很好的创造。缺点是记音不准确,单凭汉字直念起来,还是不够生动活泼的,所以这里就显示了注音符号、汉语拼音的优越性。




2


北京话用加状语或形容词叠用等方法
显示语言的活泼

 

北京话里,形容词是很丰富的,但单用形容词,语言还不免有太干燥的毛病,必须加状语或形容词叠用等方法,来显示语言的活泼。这种装饰语言的方法,也早在宋朝就有了,洪迈写的《夷坚志》里,便有“便没兴不即溜底”的说法,可见这种装饰语言的方法,古人已经使用过,可惜那些高文典册里,竟很少记这些活泼生动的语言。北京话的形容词可归纳出六种不同的用法:

 

一:形容词前面加状语 

例:“这个果子太(tuī或tēi)酸。”例:“这盘炒菜齁(hōu)咸。”


二:形容词叠用 

例:“你这个人马马虎虎的。”

例:“累得人滋歪滋歪的。”

例:“酿些兀兀秃秃的酒与他。”(见“元曲”武汉臣写的《生金阁》)

 

三:形容词叠用,前面加状语

 

例:“你太(tuī或tēi)大大咧咧的了。”

例:“看他那瞎磨磨蹭蹭的样子。”

 

四:单音形容词加词尾(多半加三个字,这里加的字多半没有什么确切的意义)

 

例:“酸不唧撩的,吃什么劲儿。”

例:“这张饼,糊不剌唧的。”

 

五:双音形容词,把两字切开,中间加两个嵌字

 

例:“这个糊里巴涂的人。”

例:“这件事让人恶剌巴心的。”

 

六:双音形容词,前面加两个字作状语,这状语的头一个字和这个形容词的头一个字相同

 

例:“这个人慌里慌张的。”

例:“这么大人,孩里孩气的。”

 

北京话形容词的这六种用法是我归纳出来的,不知道完备不完备。写出来,说明北京人说的地方话,也是有规律的。形容词上加单音副词,如举例中的太、齁、瞎,必须念阴平,才适合北京口语。如果太字念本读音tài,就是普通话的读法,可见推广普通话,首先必须矫正字音的读法。研究地方话,光凭读文字,是不行的,必须学习汉语拼音,随时听了,马上记音,并且必须注意四声的调号。就这样,如果不知道某某字的轻读重读,某字吞入某字,学说起来,仍是不免“哏(gěn)来哏气”的。




3


北京话里常常有本字不念本读音的

 

北京话里,常常有本字不念本读音的,甚或一个字的几个读音都有意义,各有不同的用法,在人们口头上经常说着,但是却没有适当的汉字可以把它写出来。例如:北京话里,有一个念zhuai的字,光它的阴平(zhuāi),就有四个用法,人们嘴里几乎天天说它,所苦的,就是没有合适的汉字,可以把它记下来,做几个例子看看:

 

一:“他一抡,就把铁锹zhuāi出去多远。”这里zhuāi作扔出去讲。

 

二:“你别吃这么多年糕,留神zhuāi在心里生病。”这里zhuāi作停滞讲。又如:“有话说出来,别zhuāi在心里头。”这里zhuāi作存放讲。

 

三:“这个人的胳臂zhuāi了。”这里zhuāi作胳臂拘挛,不能屈伸讲。

 

四:“这件事,真叫人腻zhuāi。”这里zhuāi与腻构成一个词(这里的zhuāi可以念轻声zhuai)


这种只有音而没有汉字的词,在北京话里,实在不少。就像这个例子的zhuai,除了用在轻声、阴平,还可以用在上声、去声:如车辆陷在泥坑里,说“zhuǎi误”;形容人走路蹒跚,说“zhuǎi落”;拉拽过来,说“zhuài过来”。这些没有汉字的字,已经有人从音义上借用汉字了:如阴平借用“拽”字,上声借用“跩”字(《儿女英雄传》借用“踹”字),去声也借用“拽”字。不过“拽”字只有拉过来,没有扔出去的含义,借用去声还可以,借用阴平,就不太合适了,我以为如果阴平借用“抾”字,音义还相近些。总之,凡是还没有找到合适借用字的有音无字的字,我们也应该考虑用音标代替,在字典里给它一个席位。

 

谈到北京话的轻读、重读。轻读,自然是把下面的轻声字,一撩而过,甚或吞入上面重读的字。重读只举一个例子:

 

“我要你来。”这句话中每个字都可以重读,每个字重读所表示的意义,完全不同,不信试试看(括弧中是重读的字)

 

(我)要你来。不是他要你来。

 

我(要)你来。不是不要你来。

 

我要(你)来。不是要他来。

 

我要你(来)。不是要你去。

 

一个字有几个读法,或几声读法,是随着口语语气变化的,有时张三这样说是阴平,有时李四那样说是上声,这是对话时的自然变化,有的有规律(如上面所举的tuī和hōu),有的没规律,有的在规律之中可以变化(如上面所举的tuī也可以念tēi)


这些北京话语汇怎么用? 

拔脯儿(bá púr) 

挺起胸来的意思。例如:“站起来的中国人,真是人人拔脯儿。”这个语汇,如果不儿化,改为重读“拔脯子”,就成了对人示威,或反示威的一种姿态。例如:“你可别跟我拔脯子,咱们可是谁都不怕谁呀!”

 绊了蒜了(bàn le suàn le)  

走累或喝酒多了,脚步困难的姿态。例如:“今天走了这么多路,脚都绊了蒜了。”又事情总弄不好,也说绊蒜,或绊脚。例如:“这么点小事真让我绊蒜了。”又如:“这件事,我可绊住脚了。”绊住脚也可以说“绕住脚”。 

保不齐(bǎo bu qí)  

没有十分保证的意思。例如:“夏天,保不齐得下雨,出门总是带上雨衣的好。”《龙须沟》:“至于出点小毛病,那是谁也没想到这场大雨,保不齐的事。”

 不待见(bú dài jiàn)  

不喜欢,含有憎厌的意思。例如:“人不待见你,你就别去了。”《红楼梦》:“叫她知道了,又不待见我呀。”反过来,就是“待见”,另见“待见”条。 

岔劈儿(chà pīr)  

无意中的差错,无意中的分歧。例如:“等了他这么半天还没来,一定走岔劈儿了。”又如:“干什么事,多留点儿神,弄出岔劈儿来,还得费一回事。”岔劈儿也可以写作“差劈儿”。

吹灯拔蜡了(chuī dēng bá là le)  

见“死”条。另外一个语汇“吹灯拔蜡踹锅台”,意思是一切都完了。例如:“这件事,吹灯拔蜡踹锅台了,什么也不用指望了。” 

打滴溜儿(dǎ dī liūr)  

来回旋转。例如:“人家放风筝,一放就放起来了,到了我手里,一放就打滴溜儿。” 

闹儿赛(nàor sài)  

很好的意思。例如:“这个人闹儿赛,可以和他交朋友。”又如:“这件事办得真闹儿赛,人人都说好。”又如:“这件衣服又漂亮又合身,真是闹儿赛。”赛是“赛音”的省字,赛音是满族语的好。

 

钱狠子(qián hěn zi) 

 

旧社会指只知道剥削人,舍不得花钱的人。例如:“地主没有一个不是钱狠子的。”另外,对一个宁可生活吃苦,一个钱也不肯花的人,也叫钱狠子,不过用这个语汇时,称赞比讽刺成分大些。例如:“嗳,老王真是钱狠子,衣服坏了,也不肯买一件。”

 

敲锣边儿(qiāo luó biānr) 

 

说一个人在旁人一件事要办成的时候,他便锦上添花地说几句赞美的话;反过来,这件事如果眼看办不成了,他便加几句坏话使这件事失败得更快,这种行为,就叫“敲锣边儿”。还有一种说风凉话的意思。例如:“我们说的是我们自己的事,你敲什么锣边儿。”

 

寸劲儿(cùn jìnr) 

 

巧机会。例如:“你要买的那个东西,早已不生产了,赶上寸劲儿,还能买到旧的。”又如:“折断麻绳是个寸劲儿,硬扯是不行的。”赶上寸劲儿也可以说“赶寸了”。例如:“赶寸了,我许能参加你们的婚礼,看时间吧。”赶寸了也可不加赶字,直接说“寸了”。

打马胡眼(dǎ mǎ hū yǎn)  

说了不算,把正事模糊过去了的意思。例如:“咱们办的这件事,可是正事,谁也不许打马胡眼。”又如:“谁应该交多少钱,一定要拿出来,不能打马胡眼。”

 箍节儿(gū jier)  

一小段。例如:“一根棍子断成了好几箍节儿。”又如:“吃饭应该按顿儿,不能一箍节儿一箍节地零吃。” 

定针儿定碗儿(dìng zhēnr dìng wǎnr) 

 向人要准主意。例如:“这事得办着瞧,你跟我定针儿定碗儿可不行。”语汇的来源,北京锯碗工匠锯碗时,要用金刚钻儿做针,一针一个锯子,用多少锯子,要听锯碗工匠调度,所以定针儿定碗儿,应当由锯碗工匠表示准主意,太破碎的碗,是没法定针定碗的。 

赞儿(zànr)  

本是赞词的意思,在北京话里意思是说歪话,这种歪话近乎独白,使人听了难过,但又不能反唇相讥。例如:“听,马大爷又说赞儿了,我得躲开他老人家。”形容说赞儿,可以说“赞儿哄哄”,例如:“他一天老赞儿哄哄的,谁受得了。”哄念hōng阴平。

 

抖机伶儿(dǒu jī língr) 

 

在人面前特别献殷勤。又一个人临死前的片时清醒,普通话叫“回光返照”,北京话也叫抖机伶儿。例如:“你别在大伙跟前抖机伶儿了,谁不明白这事呢。”又如:“老爷爷的病不轻,你别看他这时候又明白了,这准是抖机伶儿呢。”

 

磁实(cí shi) 

 

东西的坚固,事实的可靠,都可以说磁实。例如:“这个房基,打得真磁实。”又如:“这个皮箱,做得真磁实,十年也坏不了。”又如:“你放心吧,这事已经办磁实了。”

 

拆兑(chāi dui) 

 

互通有无,交换使用的意思。例如:“我这里水泥还没运到,你们组里先拆兑我们十袋。”拆兑用在金钱方面时候比较多,用它代替了借字,旧社会习俗,觉得说拆兑比借字好听似的。例如:“大哥,你拆兑我俩钱儿使。”


另外还有一个“摘兑”,和拆兑相同,只是专用在借钱方面。

 

讷勒金德(nē le jīn dé) 

 

好机会,正是时机的意思。这是从满族语借用来的语汇,原意就是大好时机。例如:“我正渴着,讷勒金德碰见卖汽水的了。”又如:“饺子刚煮得,你来的正好是讷勒金德啊。”这个语汇,现在北京还在流行着。

 

塔斯蜜(tǎ sī mì) 

 

这是北京一般回民饭店专有的一种肴馔,就是做成甜味的羊肉。名词的来源:有的说是满族语译音,原意是糖炒羊肉;有的说是南方人不喜吃羊肉,所以用糖炒,并给它起名“他似蜜”。

 猴儿顶灯(hóur dǐng dēng)  

形容东西放得不牢稳。例如:“这么大的水壶,放在这么小的炉子上,这不是猴儿顶灯吗?”凡是小的东西上面放大的东西,北京人都管它叫猴儿顶灯,表示不牢稳。 

嚼谷儿(jiáo gur)  

日常生活费用。例如:“现在的收入,可够嚼谷儿了。”又如:“一个人的工资,不能乱花,这是一个月的嚼谷儿呢。”谷儿化。 

果不其然儿的(guǒ bù qí ránr de)  

果然。例如:“我说怎么样,果不其然儿的打赢了吧。”说这句话时,然字儿化。然儿

(ránr)说快了,便成了言儿(yánr),也是北京的通行口语。 

转影壁(zhuàn yǐng bi)  

说一个人设法躲避另一个人。例如:“小马一定拉我逛公园去,我是真没工夫去,我跟他转影壁了。” 

憨哒郎儿(hān da lángr)  

形容人外表浑实,内心朴厚。例如:“这个人真有意思,憨哒郎儿似的。”北京人对于外表浑实,内心奸诈的人,有一句开玩笑的语汇:“他憨哒郎儿似的?他,憨留在家里,把狼拉出来了。”

 

耍杈(shuǎ chā)  

捣乱的意思。例如:“我这儿正忙呢,没工夫和你耍杈。”又如:“咱们办正事,谁也不许耍杈。”耍杈是北京的一种游戏,在民间音乐舞蹈里,名叫“开路”,是闲来无事才耍着玩的。另外一个语汇“耍着玩儿”,也是耍杈的意思。 

四棱见线(sì léng jiàn xiàn)  

本意是形容木材见方,棱角显然,转为形容人办事真实,使人信服。例如:“他这人是可靠的,办起事来,总是四棱见线,挑不出毛病来。”

走路

  不知道是我喜欢散步时候能听书呢,还是听书的时候能去走路。两个我都喜欢,所以在这个周末,我走了两次。 难得这个周末逃离了降雪和低温,气温居然还在这个三九的日子里有了意外的回升。 周六,针灸回来,就忙着做午饭。午饭后,我就独自出门了。早晨出门的时候,因为有了温暖的气流,雾弥漫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