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8日星期二

南桥的学习经(转载) (2015/01/08)

“重要的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教育学者Dee Fink提出“重要的学习”概念,它包括“基础知识”、“应用能力”、“整合能力”、“人际能力”、“关爱能力”、“学习方法”等。这个概念几乎囊括了“素质教育”的大部分内涵。如果我们真要去翻译“素质教育”的话,还不如说是“significant learning”. 之所以强调“重要的”学习,这是把重点从“学好”,先转移到“学什么”上,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学习者非常重要。

但“重要的学习”的一些概念过于重要,可以拿出来单独强调。

“课外活动”(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学生课余参加的琴棋书画、芭蕾、书法、跆拳道这些,应该叫“课外活动”。是对于正规课堂学习的补充。课堂学习往往只重视人发展中的所需技能、知识、态度的局部,如身体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与人协作(比如打球时)能力,课堂上不怎么去教,课外活动是一种拾遗补缺。这些课外活动如果经营得到,可以让孩子在某些方面得到长进,但是不是所有教育都得是工具性教育(instrumental education), 为了其他目的服务,比如培养某某某某技能,帮助学习(比如“钢琴能提高数学成绩”)。这些课外活动也应以自身带来的身心愉悦为终极目的,但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忽略了这一点。

“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这是关于价值观和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也是一种生存和生活技能的学习,它也严重地受制于当地文化,比如在基督教文化和传统儒家文化里,顺服尊长是一种好品格。但是在另外一些环境下,挑战权威又成了美德。但是大部分品格教育的内涵应该是类似的,如诚实、勇敢、坚毅、友爱、忠诚等。这些方面中国不论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强调得都还不够多。

“非正式教育”(informal learning):很多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太狭隘。说句不好听的话,凡事不花钱的,没有请人教的东西,他们一律不重视,太过迷信正规的“教与学”的过程。课堂学习、课外补课、家教,都是正式的、一个人在教一个人在学的“正式学习”。很多家庭对这种学习方法看得太重,忽略了种种人成长中必需的非正式教育,比如在饭桌上的谈话、和朋友的松散玩耍、旅游、家务、阅读,上网查阅资料,到了工作场所,我们更需要的是超强的非正式学习技能,解决各种工作难题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并随机应变。如果家长认识到非正式学习对于人一生的重要性,我想他们就一定会安排出时间让孩子开展非正式学习,这是一种不需要花很多钱,却需要家长花很多心思的学习。正式的学习结构是明显的,非正式学习的结构是隐蔽的,也没有必要跟学生去强调这是学习。

“元学习”(meta learning),这种能力是对学习方法的了解,或者说让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成为“学霸”的横向学习能力。比如有能力建立一个理论模型,能够去找学习环境,具有归类归纳的能力,能够识别模式、规则和假设,思维具有开放性,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和新的结论,更改自己的假设和规则等。

当我们从“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思维窠臼里走出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习的天空其实很开阔,我们的选择也更多元。更为精细的话语体系,也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法。我希望家长和教育者都不要在“要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的问题上去纠结,而应该往前一步,看看学生或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习,什么学习对他们成才和成人最为重要,这会给他们打开新的天地 —— 前提是家长自己需要不断学习,自己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张春:从接待的500名女性,看中国女性最隐秘的痛

 2023/7/22 11:22:24  张春去年开了自己的播客电台,每期都会邀请来5-8位的女性聊天,主题往往是生活中的小事。 比如讨论相亲,有女孩说,自己有一个相亲对象,双方家长已经在四五个月内互相约见了多次,但是那个男孩始终没有出现过。这桩相亲自然是进行不下去了,她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