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個人依靠腦中的原有知識,主動獲取資訊,從文章中建構意義的過程。中国大陆学术界的定义是“阅读指大脑接受外界,包括文字、图表、公式等各种信息,并通过大脑进行吸收、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思的过程”。
通过这个定义可知,阅读,并不是指一个人拿着一本书能流畅地读下来而已。它是一个心理过程,要通过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通过理解、分析,获取文章表达的信息。而这个理解分析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个人能力,那就是“阅读能力”——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
科学家多年的研究表明,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过学习才能获得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大脑在接受信息时,吸收加工分析的能力是需要培养和锻炼的,而且,每个人都会因不同的学习动机及方式、文化背景、教育机会等,在阅读能力上产生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的,有些人就很“会读书”,有些人就受教不灵。
我相信大家都愿意做那个“会读书”的人,那么我们阅读能力的习得和提高,需要什么呢?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就是深度(层)阅读吧。
那么什么是深度(层)阅读呢?它指的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方法。如果感觉这个定义不太好理解,我觉得了解一下与其相对应的“浅阅读”的状态,应该就能有所体会了。浅阅读,就是简单、快速甚至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对阅读内容则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追求的是实用的资讯或短暂的视觉快感。与深阅读相比,浅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符合当下流行的“快餐”文化的特质,迅速享用、迅速愉悦然后迅速抛弃。浅阅读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或者贴近实际,可以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帮助,如生活资讯;或者与自身没有直接关系,比如娱乐信息及八卦消息等,阅读追求的是一种暂时的心理愉悦和短期的信息摄取。
在写这份分享稿的时候,我也收集到这么一个资料:
美國 Tufts 大學 Maryanne Wolf 教授,是兒童語言與閱讀發展的知名學者,教授用時間解說閱讀的程序,從看到文字、解譯、概念、解碼、到瞭解意義,大約需 0.3 秒,對一般人來說,有足夠的時間做這些事。如果更進一步,能從中分出 0.1 到0.2 秒的時間,進一層的推斷、分析、關連,直到最後,我們的思維超越了文字本身。法國文學家 Marcel Proust (1871-1922) 比喻說「閱讀的心臟」,讀者超越了作者的智慧,進入自己的智慧。
從閱讀產生自己的智慧,就是深層閱讀,需要走完 0.3 秒的程序,如果中途跳出程序,就成了膚淺的閱讀了。
Wolf 教授在其著作 Proust and the Squid: The Story and Science of the Reading Brain《中文譯版普魯斯特與烏賊》中說,閱讀給了我們「時間禮物」,讓我們有時間超越書本的文字記載,進入新的解譯層級,讓我們有時間想到意想不到的事,閱讀不僅僅是吸取已經存在的資訊,而是進一層的心智思考。
好了,我想大家应该可以看出深层阅读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了,那就是深层阅读需要我们大脑的运作“思考”——用0.1-0.2秒的时间对看到信息进行推断分析,最后达成自己的智慧。这个过程,是思考的过程,也同时是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阅读电子化的普及,我们可以感同身受的一个现象就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快餐式、碎片式的浅阅读越来越广泛了。从表面上看,我们每天都获得了越来越丰富的资讯,万千世界的信息都能随时了解;可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却貌似越来越肤浅,我们都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思考了。。。
——————————————————————————————————————————
好了,前面谈及了一些有关阅读和深层阅读的内容,如果你觉得,哦,深层阅读确实是很需要和必要的,那么下面我们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一下有关深度阅读的引导问题,尤其是在亲子阅读和阅读推广中的一些可行的方式方法。以下所写的,基本上多基于我个人的经验,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更多有经验的义工朋友们的相互交流。
1,提高家长自身对深度阅读的认识和实践。是的,不管我们要传递什么理念或经验给孩子或大人,我们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认识。这也是为什么我前面写了那么多有关深度阅读的基本认识的内容。如果你自己都不认同深度阅读,也就是思考阅读的重要性,那怎么能落实到行动上呢? 同理,如果连你自己都无法做到“思考”二字,又怎么来引导孩子和身边人思考呢?
这种思考的能力习得,我们可以在平时多加培养,比如看到一个信息,不要着急过眼云烟或马上就取为己用,而是过一下脑子,好好想一想。。我们读一本书,也不要读过就过去了,很鼓励大家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梳理和交流。我个人觉得,当我读过什么东西,有了交流分享的欲望的时候,就会特别促进我对该事物的思考。。当然,每个人刺激自我思考的渠道可能是不同的,大家也可以像七弦那样写一些阅读心得,或者和家人孩子的分享,都是很好的。
2,亲子阅读中的思考交流是必要的,我个人认为最有效果的引导就是“聊天”,读了一本书一个故事,要和孩子聊聊天,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对孩子的有效思维引导,不但交流了家庭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同时给了一个非常好的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窗口。
在我个人的观察中,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自主阅读以后,就可能很少和孩子有机会聊书了。我觉得,即使孩子已经自主阅读了,我们大人还是要和孩子一起阅读,也许读的是同一本书,也许不是,但不管怎么样,家长一定要保持阅读的习惯,并积极和孩子交流。
在实践中,我觉得这种聊书的交流,应该是很随意的,当它成为生活中的常态的时候,效果会特别好。。通常在实践中,我个人觉得,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多针对阅读中的某一个点来进行交流,对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囡2年级的时候,我和她读了《爱德华的奇妙之旅》那本书,书上描写一个小男孩总是用手背去擦掉鼻涕。我当时和囡聊天,就聊到这个细节,我就告诉她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作者用人物的一个细节动作,不但形象地展示了这么一个小男孩的 样子,还可以从中想象出很多内容,比如他总流鼻涕,说明穿不暖;他用手背擦,说明缺少照顾。之后通过故事的发展,就可以了解到,这个小男孩因为母亲去世,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一个动作的描写,就可以想象出人物的一个大概生存环境,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看,就是这样很随意的聊天,就教给了孩子很多东西,而且,我相信孩子在这样的体验下,也会学着去运用去实践这些心得。
随着孩子的长大,提纲挈领的本事增强之后,聊书可以越来越深入。。我一向鼓励家长多和孩子聊天,这是了解孩子的非常好的机会,不要轻易丢弃。平等深入的交流,是难能可贵的。不要等孩子和我们无话可说的时候,才惊觉,我们太早放弃或忽略了很多让孩子开口说出心声的契机。
3,多开展扩展阅读,让书本阅读立体化。这里我想说明的一点,就是当我们说“阅读”的时候,很多人会直观地以为阅读就是读书看报,其实不然,阅读是一个很大的获取信息的概念,我们看电影看话剧听广播,都可算是阅读的一部分。所以,在我看来,阅读应该是立体化的,而不是孤立的书本平面知识。当引导孩子思考的时候,我们不妨做一些扩展性的内容,这同时是对大脑不同部位的刺激和连通。比如很多经典的图书,都有改编的动画或电影版本,甚至音乐剧之类的,我们都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赏,欣赏了一起聊天。
比如我带囡看了《造梦的雨果》一书改编的电影,当时她还没有看书,我们回家路上聊了一路,我就很感触地说:看这种改编电影,也一定要读过书,因为读书的时候,每个读者都有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而电影这种形态,有时候会桎梏你自己的想象。。后来囡把那本书读了,读后我们又去看了一遍电影。。在这个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的聊天也越来越深入。我们聊了各个改编处的合理性和优劣,也聊了我们对每个形象的理解。这样,囡对这个故事就有了特别好的思考,也对电影和书籍改编这种艺术形态,有了一些认识。
有关扩展阅读,只要大家相信,阅读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内容,就能找到很多合适的契机、很好的活动来给孩子玩。而这种阅读形式也成了家庭或读书活动中的常态,那么,我相信,思考能力的训练,也就自然而然在进行中的了。
4,有针对性的深度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活动,类似读后感式的阅读引导,但可以大家一提读后感,就觉得很枯燥吧?其实,我们可以把它做得极为有趣。
在这里,我感觉国外课堂教学的阅读课是很丰富多彩的,可以介绍给大家简单了解一下。我曾有两个帖子:http://www.dreamkidland.org/site-essay-subject.aspx?s=home&id=2227
http://www.dreamkidland.org/site-essay-subject.aspx?s=home&id=2228
在这两个帖子里,都涉及了深度阅读活动。一种是读过整本书之后,对全书内容做一个回顾和思考。比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那本,就让孩子们画出狐狸爸爸家附近的地貌图;而阅读了《威斯汀游戏》那本书的高年级孩子,就可以做主题课题研究。。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而且不但锻炼了孩子的思考能力,还顺便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另外一种是随读随做的阅读活动,就是囡做的《我爸爸的小飞龙》的阅读活动。老师每读一章,就做关于这章的一些活动,比如让孩子们画一下我爸爸探险的地图,他背包里的东西,小飞龙的样子等等。。
阅读的活动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有心,就能发掘出很多随手可得,随时可玩的好点子。
5,反复阅读的实践。说到反复阅读,我想说两种情况,一种是小宝宝对重复阅读的需求,而这一普遍现象,正是充分说明了反复阅读对大脑刺激以及孩子在语言、阅读能力等多方面需求上的重要性。另一种情况,则是针对大孩的反复阅读引导。一般情况下,这种阅读,比较容易进行的是针对某些经典段落的阅读。
比如我之前提到过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一书,囡同学当时读这本书,一开始读不进去,结果是我给她读,读到第十章左右,开始嫌我读得慢,自己读,读到情深处,痛哭流涕。。那么,既然她都感同身受了,应该很不错的阅读体验了吧?不过,我们当时,还进行了反复阅读,就是把写得最感人的部分,又翻回来,读了又读。。我不能说这样的阅读体验,会让囡就从此学会了怎么写作文什么的,但这样的阅读体验,我觉得,让囡懂得了,好的东西,值得反复欣赏。。就好像一本经典的图画书,我们可以从0岁读到99岁一样,反复地读,每一次读,我们都会得到不同的体验和心得,这样的体验,是非常难得的,值得我们家长引导孩子们进入它的意境之中。
6,网络阅读的思考。在聊深度阅读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聊一下信息时代的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这种方式,本身就具有“快餐式”浅层阅读的特点,所以,“思考”更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应该教给孩子,思考是难能可贵的个人能力和品质。有了良好的思考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懂得,网络资讯虽然快捷丰富,但它其中有大量良莠不齐虚假内容的存在,我们如果对它丧失了思考,那我们就成为了它的奴隶,甚至被它所害。。当然,做到这一点的引导,也就自然回到了之前所说的第一点——对我们自身思考能力的要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